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6种药剂处理覆土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用菌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6种药剂处理覆土后对双孢蘑菇子实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对双孢蘑菇的子实体形态和单菇重量影响不明显。疣克星稀释倍数为1200倍、消毒剂稀释倍数为2000倍~5000倍、多菌灵稀释倍数为1500倍~2500倍、菇丰稀释倍数为2000倍~2400倍、甲基托布津稀释倍数为2500倍时对双孢蘑菇增产明显;百菌清处理能降低双孢蘑菇产量。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药剂 覆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墒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灌溉排水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肃陇东旱作雨养农业区的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冬小麦夏季休闲期正值该区的降雨高峰期,降雨和无效蒸发同步且土壤保持水分不足的问题开展试验研究。通过夏季休闲期的地膜覆盖、集雨抑蒸,提高播前底墒,并对模拟底墒试验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播前底墒对该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的影响,通过提高底墒,对于稳定产量有较大贡献,提高生育期降水利用率,对提高产量有较大贡献。在分析多年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冬小麦产量和播前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模拟关系式以及冬小麦产量和生育期降雨量之间的模拟关系式。

关键词: 底墒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菜中铅残留及食用安全性分析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对枸杞芽、芦笋芽、黄豆芽、荞麦芽4种芽菜中铅残留进行分析测定,铅的加标回收率在96.4%~101.6%,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81%~3.18%,此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芽菜中铅残留量显著高于国家蔬菜食品无公害标准值中铅的限量指标,其食用安全性堪忧。

关键词: 芽菜 铅残留 食用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灌区垄作春小麦的产量效应及节水效果研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对春小麦在垄作和平作两种栽培方式下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垄作栽培方式有较好的增产、节水、增温效应,与对照平作栽培相比,5~10 cm土层地温提高1.41℃;在相同的灌溉定额下,春小麦千粒重增加2.45~3.31 g,穗粒数增加5.33~8.02粒,增产471~1 371 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6~4.7 kg/(mm.hm2),垄作栽培条件下春小麦适宜灌溉定额为360 mm,与对照相比,节水75 mm,与当地大田灌溉定额540 mm相比,节水180 mm,节水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垄作 春小麦 产量 地温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旱性不同品种的小麦叶片中光合电子传递和分配对氮素水平的响应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大田控制条件下,以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抗旱性不同品种冬小麦拔节期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及激发能利用分配对氮素响应的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抗旱性不同品种小麦叶片天线色素吸收光能的能力,虽然氮素不能改变激发能在光合碳还原(PCR)和光合碳氧化(PCO)之间的分配比例,但可提高PSII总电子传递速率(JF)和Pn。低氮下不同品种小麦叶片的热耗散比例有差异,但中高氮下叶片之间无显著差异。旱地品种的JF值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先增加后下降,而水地品种则表现为持续升高;2个小麦品种的叶片J0值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呈持续升高的变化趋势。氮素对叶片PSII反应中心活性有影响,而不同抗旱性品种之间亦有差别,说明施氮可改善小麦叶片热耗散和光化学反应对激发能的竞争关系,从而增强光合机构的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 氮素 抗旱性 光合电子传递 光能分配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衡施肥对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干旱半干旱农作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下,平衡施肥技术对春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旨在为该区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最佳施肥方案。[方法]以玉米品种沈单16为指示作物,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平衡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结果]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各处理中,玉米平均产量以OPT+Zn处理最高,达到了12 934.0kg/hm2;适量增施Zn肥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累积均随肥料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春玉米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平衡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收益;K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生育后期养分的充足供应是玉米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平衡施肥 春玉米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产量 养分吸收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中旱区新修梯田施肥效应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省半干旱山区黄绵土新修梯田上进行了施肥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提高新修梯田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水平的重要农艺措施,可使作物产量提高21.4%~41.6%,纯收入增加283.0~2 557.2元/hm2,地上部分吸收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量分别提高52.8%~70.1%、115.0%~116.7%、16.8%~92.7%,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32.5%~37.1%,耕层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亦得到大幅度提高。

关键词: 陇中旱区 新修梯田 施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陇椒4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陇椒4号是以自交系99A15为母本,以99A4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早熟,坐果多,果淡绿色,有光泽,果长22cm,果肩宽3.0cm,果肉厚0.23cm,单果质量45~50g,味辣,商品性好,抗疫病。每667m2产量4000kg左右,适宜全国各地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关键词: 辣椒 陇椒4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耦合条件下间作小麦光合特性的响应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不同肥水条件下,对间作小麦灌浆期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间作小麦灌浆期的光合特性在不同肥水组合下的变化不同,灌溉量5550m3/hm2条件下的各肥料处理对间作小麦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提高显著高于其他肥水处理。灌溉量5550m3/hm2条件下,间作小麦Pn与WUE呈正相关。肥水管理以灌溉量5550m3/hm2、氮肥施用量420kg/hm2或灌溉量5550m3/hm2、氮肥施用量630kg/hm2的方案最优。

关键词: 间作小麦 水肥耦合 灌浆期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陇中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水肥效应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水和施钾有效改善了土壤水肥条件,使马铃薯植株健壮、茎杆坚实、叶片较厚,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从而促使马铃薯块茎增产优质。在陇中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最佳补水时期是苗期(补水量为90m3/hm2)。氯化钾施用量为150kg/hm2,马铃薯鲜薯产量最高为36324.97kg/hm2,经济最佳投入量为127.48 kg/hm2,对应的马铃薯鲜薯产量为35178.71kg/hm2。在马铃薯生育前期土壤严重缺水,降水较少的情况下,苗期补水可改善土壤水分从而增加钾肥的生物有效性,增加钾肥的扩散,有利于马铃薯根系对钾营养的吸收,钾肥的利用效率较高,最高值为37.92kg/kg,而过量施用钾肥其利用率下降。

关键词: 马铃薯 施钾量 补水时期 产量 钾肥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