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27条记录
响应面法优化苹果太阳能脱水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切片厚度、载样量、室内外湿度差的单因素实验,探讨了苹果的脱水效率,并以苹果的脱水速率为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苹果太阳能脱水工艺,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切片厚度、载样量、室内外湿度差对脱水速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切片厚度0·5cm、载样量10kg、室内外湿度差15%时,脱水速率为0·0165%·min-1。

关键词: 苹果 室内外湿度差 脱水速率 响应面分析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陇糯1号的丰产性及蒸煮品质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省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对陇糯1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蒸煮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陇糯1号是一个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口感极佳的鲜食糯玉米新杂交种,在甘肃省推广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玉米品种 陇糯1号 丰产性 适口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对冬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麦全生育期及地表全膜覆盖、膜上覆土、一膜连用、穴播为特点的全膜覆土免耕穴播栽培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旱作增产措施,本研究设计二因素四水平四重复随机区组试验,从不同密度下产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层面,对其增产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技术可以显著改变冬小麦生育进程,播种期可推迟10d-15d,促使提前返青和成熟,提高越冬前壮苗率,对农艺性状变化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大幅增加产量,增产率较CK高22.79%-34.73%,净产量增加1304.11kg/hm2-1715.16kg/hm2;10粒/穴密度能够达到最高产量7055.10kg/hm2,产量的大幅提高获益于诸因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群体、有效分蘖数、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和籽粒容重的显著增加。全膜对各性状和产量因子的效应,随种植密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8-10粒/穴密度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该技术挖掘产量潜力、提高相关因子的生产能力,防止倒伏和后期脱肥早衰;密度小于该范围不利于群体增加,大于它则易于倒伏、脱肥,养分发生严重偏耗,造成减产。该技术在降雨量小于500mm的雨养旱地冬小麦区,能够达到积蓄无效降水、提升深层水分、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前期增加地表温度,后期有效降温的效果,可以挖掘品种产量潜力、提供优良生长环境等作用,有益于各因子的协调生长,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全膜覆土 免耕 穴播 冬小麦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表现研究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花椰菜环境敏感型雄性不育系为试材,通过自然条件和温室分期播种的方法,对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的育性随着环境条件改变发生转换。当日平均温度在17.6~25℃时,表现稳定不育;日平均温度为16~17.2℃时,则表现部分可育;低于16℃时,表现为育性恢复,自交结实率达到100%,获得了花椰菜温敏雄性不育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育性转换模式,为实现花椰菜两系法杂交制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温度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 育性转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蔓红皮印度南瓜新品种甘红栗

中国蔬菜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甘红栗是以短蔓型高代自交系YN0112为母本,以Jar05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红皮印度南瓜一代杂种。2003年配制杂交组合,在2004年杂交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平川灌区绿肥压青后氮肥最佳减施比例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绿肥压青后小麦生产中的氮肥最佳减施比例。[方法]在河西绿洲生态条件下,设8个施肥处理,研究绿肥压青后小麦生产中的氮肥减施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处理间小麦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处理"绿肥+70%化肥"产量最高,而纯施化肥处理的小麦产量较低。在农艺指标方面,不同处理小麦株高、穗长、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千粒重及产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处理"绿肥+70%化肥"及"绿肥+60%化肥"的生物产量、千粒重较其他处理处于较高水平。[结论]绿肥压青后减施氮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基本是呈增产的趋势。

关键词: 小麦 绿肥 减施氮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枝量类型富士苹果光强分布及产量品质比较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对陇东改良纺锤形富士苹果3种枝量类型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分布特征、果实产量、产量分布特征及品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枝量过多型树冠内小于30%的相对光照强度比例最大,枝量合理型次之,枝量不足型最小。枝量合理型、枝量不足型、枝量过多型小于30%的相对光照体积所占树冠总体积分别为32.23%、24.19%、49.53%;产量分别为3 195、1 555、2 098 kg/667m2;果实品质各项指标枝量不足型略高于枝量合理型,但二者均达到了优质苹果的要求,确定出陇东地区富士苹果优质高产的最适留枝量为84 000/667m2左右。

关键词: 苹果 相对光照强度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作物—杂草化感作用及其关系探讨

草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杂草化感作用是作物与杂草之间生态位竞争的重要机理之一。利用作物-杂草化感作用和生态位理论解决实际农业生产中的生态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作物-杂草化感作用与其生态位的内在联系进行初步探讨,从生态位理论入手,对农作物及其杂草化感作用等个体或微观生态学研究在宏观生态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据此进行推导在野外生态环境中强化对杂草具有强化感抑制作用的作物品种的人工选择和合理布局,可以实现杂草的整体防控和宏观生态评价,为下一步"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作物-杂草化感作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作物 农田杂草 化感作用 生态位 生态位构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K 99脱毒原种的繁育技术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个花椰菜品种再生体系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2个花椰菜品种的子叶和上胚轴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设置不同激素浓度,建立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子叶作为外植体时不定芽分化率低,子叶大部分发生黄化。上胚轴作为外植体不定芽分化率较高,在适合的培养基上均能达到100%,‘祁连白雪’上胚轴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AA 0.5 mg/L,‘新东海明珠80天’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5 mg/L+IAA0.5 mg/L。分化后得到的不定芽在MS+6-BA 0.5 mg/L培养基上伸长后,在MS+IAA 0.5 mg/L的培养基上生根,生根率达100%,移植成活率95%。

关键词: 花椰菜 子叶 上胚轴 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