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肃省草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甘肃省草原面积广阔,是中国六大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4%。人工种草发展较快,紫花苜蓿面积居全国首位。近几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制种产业的发展、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


旱地不同生态型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的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甘肃陇东旱作区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冬小麦夏季休闲期正值该区的降雨高峰期,降雨和无效蒸发同步且土壤保持水分不足的问题开展试验研究。通过夏季休闲期的地膜覆盖、集雨抑蒸,提高播前底墒,并对模拟底墒试验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分析,得出:冬小麦产量与播前底墒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基于一定底墒条件下的底墒和生育期降水互作分析表明,产量与播前底墒的拟合度高于与生育期降水拟合;播前底墒对不同生态类型冬小麦产量和WUE有显著的影响,高底墒条件下的产量、WUE分别较中底墒和低底墒高28.40、70.43和22.94、75.06个百分点;在夏休闲期采用集流入渗抑蒸技术,使土壤蓄水效率由传统耕作的33%~38%提高到60%~70%,蓄保夏休闲期的降雨于土壤中,对于稳定提高适宜生态型冬小麦产量有显著的作用。


甘肃省主要小麦生产品种(系)及抗源材料抗白粉病基因推导分析
《作物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17个致病力不同的小麦白粉病菌菌系,对64个甘肃省主要生产品种(系)及抗源材料进行了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并结合系谱分析推导这些品种(系)所含抗病基因。初步判断陇原932含有Pm5及未知抗病基因;西峰20含有Pm6及未知抗病基因;98保1-2含有Pm8及未知抗病基因;863-13和石7816含有Pm19;天选43等6个品种(系)含有Pm21;兰天13等18个品种(系)对所有供试菌系均表现感病,与其他35个供试品种(系)一致,可能含有未知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聚类分析支持基因推导结果。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食物利用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昆虫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幼虫取食新烟碱杀虫剂噻虫嗪和吡虫啉处理(有效成分18g/100kg种薯拌种)播种90d后马铃薯叶片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情况,在室内采用重量法测定了幼虫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近似消化率以及蛹重等营养指标。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体重增加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率以及蛹重显著低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发育历期显著长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和空白对照(P<0.05);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后,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量和3~4龄期的体重增加量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P<0.05),蛹重、1~2龄幼虫的体重增长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相对生长率和生长发育历期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马铃薯甲虫幼虫的取食有显著抑制作用,不能很好地满足其生长发育营养物质的需要,幼虫取食其叶片后,近似消化率和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生长发育历期显著延长。这有利于减少其当季世代数,降低其危害。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噻虫嗪 吡虫啉 拌种 食物利用 生长发育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垆土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阐明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效磷与土壤磷素累积的响应关系,为黄土高原旱作农区科学施用磷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了黑垆土28年(1979—2007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磷素盈亏与土壤有效磷的变化特征。【结果】长期施用化肥(NP)、单施有机肥(M)及化肥与有机配施(NPM),土壤有效磷含量随试验年限的延长呈极显著(P<0.01)上升趋势,年均分别增加0.54、0.64和1.11mg·kg-1,而不施肥和单施氮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持平或下降趋势。土壤有效磷增加量随磷盈亏而变化,二者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施用化学磷肥、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土壤中的磷素均有盈余,土壤中每盈余100kg·hm-2磷所能增加的土壤有效磷分别为3.85、0.29和0.53mg·kg-1。施用化学磷肥土壤有效磷的增加速率是施有机肥的11.6倍。【结论】土壤有效磷随土壤磷素盈余而变化与加入磷素形态密切相关,长期单施化学磷肥提升土壤有效磷的速率显著大于单施有机肥。
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旱地谷子生产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具有明显的增温、集雨、增产、增收效果而在生产上得到推广,但是随着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的深入,适宜的应用范围、适合的技术模式选择、配套技术的应用、前瞻性技术研究等都成为需要明确和不断完善的问题。系统总结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的比较优势,探讨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的光、温、水、土效应和谷子生长发育的响应,评价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明确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分析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方向。


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秦王川灌区土壤僵硬、盐碱化的限制及薯块易变形绿头等制约因素,进行了栽培模式、品种、节水灌溉技术、播种技术的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得出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采用75 cm宽度的大垄覆膜覆土栽培,选用中早熟品种LK99,用脱毒种薯一级良种50 g左右小整薯,4月初播种,4 500穴/667m2,全生育期分4次灌水160 m3/667m2,生长期追施5~10 kg/667m250%硫酸钾,商品薯产量可达到2 000 kg/667m2以上。秦王川灌区马铃薯生产以早熟栽培为主,采用大沟高垄全生育期覆膜覆土栽培模式,可实现产业化生产。


甘肃河西地区啤酒大麦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甘肃河西地区啤酒大麦产业化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啤酒大麦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中建立优质啤酒大麦产业化生产基地,加快优良品种引进与推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纽带、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优化市场秩序,完善生产经营,促进啤酒大麦生产健康发展的对策。


NAA不同浓度及浸泡时间处理对金森女贞扦插生根率的影响
《林业实用技术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人工合成生长激素—α-萘乙酸(NAA)、浓度400~500mg/kg溶液浸泡金森女贞半木质化插条10~15min,可显著提高金森女贞扦插成活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