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绿洲灌区固定道垄作对春小麦土壤水分变化动态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固定道垄作条件下,春小麦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措施下,0~12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的变异系数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小,其中剧变层(0~30 cm)的土壤贮水量因受降水和灌溉的影响变化剧烈;小麦拔节期固定道垄作0~60 cm土壤贮水量高于其它处理5 mm左右;抽穗到灌浆期,土壤贮水量下降幅度最大,表现出良好的供水性,可节水200 mm左右,水分利用效率较传统提高31.66%.


粮草豆隔带种植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坡耕地上建立天然降雨径流小区,于2007年对粮草豆隔带种植保护性耕作防治水土流失效应进行定位研究。试验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T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T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TCL)和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NTS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NTS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NTSCL)6个处理。结果表明:(1)免耕秸秆覆盖可显著减少径流量和侵蚀量,6个处理的水土流失量为TWL>NTSWL>TCL>NTSCL>TPL>NTSPL。(2)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的流失总量最大,全N和全P的流失总量最小,免耕秸秆覆盖对减少速效N、速效K和全P的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3)径流量、泥沙量与降雨量的回归关系均十分显著。保护性耕作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亚麻EST序列中SSR标记的筛选
《西北植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亚麻NCBI数据库中的7941条亚麻EST序列进行SSR的筛选,共发现222个SSR,占整个EST数据库的2.73%,其中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的EST-SSR占总SSR的72.1%,二核苷酸和四核苷酸二者出现的频率基本相近,分别占总SSR的14.4%和13.5%.AGAA是四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类型,占四核苷酸重复类型的67.67%.设计的21对EST-SSR引物中有18对在10个亚麻材料中有扩增产物,占设计引物的85%,有14对产物条带比较清晰并具有多态性.基于SSR标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0个亚麻材料划分为3个组.本研究建立的亚麻SSR标记,为亚麻遗传多样性鉴定、分子作图等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子标记系统.


耐海水菠菜种质鉴定与形态指标选择
《中国蔬菜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8个海水浓度下对14份菠菜种质进行了水培试验。结果表明:荷兰3号为耐海水品种,法莲草168强力菠菜为中等耐海水品种,其他品种为海水敏感品种;40%的海水浓度是菠菜耐海水鉴定的适宜浓度;相对干质量、相对鲜质量、相对叶面积、相对存活叶片数为菠菜耐海水鉴定的可靠指标,盐害指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作为菠菜耐海水鉴定的指标,而相对叶片含水量和相对根冠比不适宜作为菠菜耐海水鉴定的指标。


海水胁迫对菠菜(Spinacia olerancea L.)叶绿体活性氧和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水敏感品种圆叶菠菜和耐海水品种‘荷兰3号’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海水胁迫对菠菜(Spinacia oleranceaL.)叶绿体活性氧(ROS)和叶绿素(Chl)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胁迫下,2个菠菜品种叶绿体内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并且圆叶菠菜的提高幅度大于‘荷兰3号’;圆叶菠菜叶绿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均低于‘荷兰3号’,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荷兰3号’;光氧化剂甲基紫精(MV)进一步使2个菠菜品种叶绿体内O2.-产生速率加快、H2O2含量提高、膜质过氧化加重,活性氧清除剂AsA明显降低了菠菜叶绿体内ROS水平,缓解了由MV造成的严重的膜质过氧化伤害。海水胁迫下,2个菠菜品种叶片叶绿素b(Chlb)、叶绿素a(Chla)及其合成前体物质原叶绿素酸(Pchl)、镁原卟啉Ⅸ(Mg-protoIX)、原卟啉Ⅸ(ProtoⅨ)和尿卟啉原Ⅲ(UroⅢ)含量明显降低,而胆色素原(PBG)和δ-氨基酮戊酸(ALA)积累,Chl合成受到阻碍,并且圆叶菠菜的受阻程度大于‘荷兰3号’;MV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受阻程度,而AsA部分缓解了由海水胁迫和MV造成的阻碍作用。海水胁迫明显提高了圆叶菠菜叶片叶绿素酶(Chlase)活性而对‘荷兰3号’没有影响,MV处理对圆叶菠菜Chlase活性的影响程度大于‘荷兰3号’,但AsA对2个品种叶片Chlase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说明,海水胁迫下,菠菜叶绿体内ROS与Chl代谢密切相关,不仅通过叶绿体膜的氧化伤害使Chl降解,而且使Chl合成的PBG向UroⅢ转化步骤受阻。耐海水品种‘荷兰3号’叶绿体清除ROS主要通过SOD和AsA-GSH循环系统,清除能力较强,减轻了ROS对叶绿体膜的氧化损伤和Chl合成的受阻程度,并且海水胁迫对其Chlase活性的影响较小;而海水敏感品种圆叶菠菜叶绿体清除ROS主要依赖于SOD和POD,对ROS的清除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了ROS大量积累,叶绿体膜的氧化损伤和Chl合成的受阻程度严重,并且海水胁迫显著提高了Chlase活性,加剧了Chl降解。
关键词: 海水 菠菜(Spinacia olerancea L.) 叶绿体 活性氧 叶绿素


陇中旱地马铃薯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陇中半干旱区进行了马铃薯7种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垄覆盖地膜垄沟覆草的增温效果最明显,在8∶00、14∶00和20∶00时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为19.77℃、29.22℃和26.94℃,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17℃、3.44℃和3.18℃;该模式下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分别为24 279 kg.hm-2、67.61 kg.hm-2.mm-1,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58.42%、4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