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934条记录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苹果作为我国水果产业的主力军,在水果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产业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丰富了市场供给,而且加大开拓了国际市场力度。但近年来,苹果树腐烂病病势逐年严重,已成为制约苹果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该病的复杂性,传统的方法在田间已不能彻底根治,因此,探索苹果树腐烂病高效防治技术成为生产上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重点介绍了苹果树腐烂病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关键词: 苹果树腐烂病 病害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岛棉与陆地棉纤维C4H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岛棉与陆地棉纤维不同发育时期C4H1基因的表达和结构差异。【方法】分别从海岛棉和陆地棉纤维中克隆C4H1基因的cDNA全长,并利用DNAMAN、MEGA3.1等软件进行C4H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海岛棉和陆地棉不同发育时期的棉纤维中C4H1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C4H1基因在海岛棉与陆地棉纤维发育不同时期表达具有差异,海岛棉中该基因的表达高峰期在20 DPA,而陆地棉中该基因的表达高峰期在15 DPA。该基因的核酸序列在两种棉花中存在差异,并导致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差异,且海岛棉C4H1蛋白中Thr(苏氨酸)含量高于陆地棉,蛋白等电点也要高于陆地棉。【结论】海岛棉中C4H1基因的表达高峰期晚于陆地棉,两个棉种C4H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能导致其理化性质及生物学功能的改变,为发掘海岛棉纤维品质优异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海岛棉 陆地棉 基因克隆 纤维品质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核桃仁品种快速分类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了4个不同品种的200份核桃仁样本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建立了核桃仁品种分类模型。光谱范围为3 800~9 600 cm~(-1),预处理方法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和标准正态化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优选出5个主成分因子,光谱信息累计贡献率达到99.21%;采用随机抽取法建立建模集和验证集,以主成分因子为输入变量,建立了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并采用网格搜索法对RBF核函数参数λ和δ进行寻优。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核桃仁分类识别模型对4个核桃仁品种的总体正确识别率达到96%,为核桃仁品种的快速无损识别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核桃仁 品种分类 支持向量机 近红外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科–燕麦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揭示豆科燕麦间作体系中作物产量优势的光合机制,设置燕麦单作、大豆单作、花生单作、大豆燕麦间作和花生燕麦间作试验,在不施氮肥的条件下,调查大豆、花生同燕麦的产量、功能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大豆–燕麦和花生–燕麦间作优势明显,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41~1.63和1.31~1.52。同大豆间作的燕麦除单株粒重及千粒重外,其他各产量构成因子均增加;同花生间作的燕麦各产量构成因子均高于单作燕麦,其中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粒重与单作相比差异显著;间作提高了大豆各产量构成因子,但降低了花生的结荚数及单株粒重。间作提高了燕麦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变了叶绿素构成,使燕麦衰老延缓;间作对大豆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影响;在燕麦孕穗后期至抽穗期,间作花生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单作。在不施氮肥的条件下,间作体系均明显优于单作,其中燕麦花生间作体系显著促进了燕麦的生长发育,大豆燕麦间作体系对燕麦、大豆均有一定促进作用。

关键词: 燕麦 大豆 花生 间作 光合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陆地棉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与连锁不平衡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121个分布于棉花全基因组的SSR标记,对187份国外棉花种质材料和31份新疆本地棉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表明:218份材料共检测到284个SSR等位变异,等位基因变异数在2~9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402,PIC值平均为0.355。基于STRUCTURE分析,218份材料可被划分为三个亚群(POP-1/2/3)。AMOVA分析表明,14.6%的变异来源于亚群间,85.4%的变异来源于亚群内。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分析显示,r2≥0.05(p<0.01)的条件下,10.18%的SSR位点组合存在显著的LD,整体LD水平不高,共线性位点间存在LD的比例高于非共线性位点,表明位点间的连锁对LD有重要影响。在r2=0.1时(p<0.05),LD最大遗传距离为34.7 c M,当r2=0.2时,LD最大遗传距离为9 c M。进一步对Chr.3、Chr.11、Chr.23和Chr.24共4个染色体的LD衰减距离进行分析,发现Chr.3和Chr.11具有较高的LD衰减距离。LD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群体可用于标记——性状关联分析,并且对单个染色体LD的评估将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陆地棉 SSR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连锁不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果输送过程中定向稳定性的试验研究——基于正交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杏果输送过程中定向稳定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寻找影响定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将各影响因素经过科学的组合对比,找到最佳组合,提高水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定向成功率。为此,利用正交试验、高速摄像仪和动应变测量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影响杏果定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即入口通道宽度(D)、夹持带的速度大小(V)、杏子尺寸大小(I)。通过正交对比试验,得知底部输送带采用齿皮带时比光皮带的定向效果好,最佳试验因素组合是D=30mm、V=1.29m/s、I=34~35mm。利用高速摄像观测统计发现:杏果大部分在定向通道的第3区域达到定向稳定。考虑夹持片对输送带振动影响的情况下,统计出杏子的定向稳定区域主要集中于输送通道的第3区域,为杏子切刀的位置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水果定向 动应变测试 高速摄像 正交试验 标定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铃期不同滴灌水平对海岛棉产量形成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新海24号和新海3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花铃期3 900、3 150、2 400 m3·hm-2等不同滴灌水平对海岛棉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SPAD值、干物质积累表现为3900 m3·hm-2处理较高,3 150 m3·hm-2次之,2 400 m3·hm-2较低;棉铃脱落率呈相反趋势,即2 400 m3·hm-2滴灌处理>3 150 m3·hm-2滴灌处理>3 900 m3·hm-2滴灌处理;滴灌水平3 900 m3·hm-2处理的皮棉产量为2228.49 kg·hm-2,比3 150、2 400 m3·hm-2处理分别高36.68%、49.38%。品种对各滴灌水平响应不同,不同滴灌处理下的LAI、干物质积累和棉铃脱落率为新海24号<新海36号,而新海24号的Pn、SPAD值、皮棉产量高于新海36号。因此,花铃期滴灌水平3 900 m3·hm-2条件下有利于实现海岛棉高产。

关键词: 花铃期 滴灌水平 海岛棉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灌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滴灌冬小麦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对滴灌量的响应,以新冬18号为材料,利用双管分根法比较分析了拔节期后4.24、6.12、8.01和9.89kg·管-14种水分处理(每个处理灌水4次)下滴灌小麦根干重和根长的分布、0~100cm土层含水量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加大滴灌量使0~100cm土层湿润深度增加,尤其是提高了0~40cm土层的含水量下限,并增加该土层的小麦初、次生根干重及根干重密度、根长及根长密度,延缓花后初、次生根干重密度的衰减。增加滴灌量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说明增加滴灌量可促进滴灌冬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根系生长,并延缓生育后期根系的衰亡,有利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量 初生根 次生根 时空分布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种稳定同位素方法研究城市典型地区污染来源和过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城市环境中地表层圈相互作用地带污染的来源、演化过程和贡献率等都是棘手的问题,影响了环境污染的防控和修复。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利用碳、硫、氮、氧、铅和镉等多种稳定同位素方法,结合元素(包括重金属)和多元统计分析,定性和定量研究典型城市污染区和周围环境中土壤、水、沉积物、干湿沉降物、植物等污染来源、过程和贡献率。主要结果如下:1)煤渣、燃煤燃烧后的沉降物和炼钢粉尘是首钢工业区及其周围环境碳、硫和铅等主要来源;随着深度的加深和距离工业核心区越远,污染物贡献逐

关键词: 城市 环境污染 多种稳定同位素方法 污染来源和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ILs果实耐压力测定及与其它果实性状相关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solanum pennellii渐渗系群体(Introgression Lines,ILs)对番茄果实耐压力及主要果实性状进行测试,初步分析彼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在各渐渗系材料达到始熟期15 d后,对果实各主要性状进行测定,利用Dunnett测验和Pearson关联分析,分别进行方差分析和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各独立试验间的相关性分析,证实用果实耐压力来评价果实硬度的方法是可行的,且符合手工挤压测试时果实承受的压力情况。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初步表明,果实耐压力(CRF)共计与7个性状存在相关性,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存在显著负相关(r=-0.225*),与单果重(FW)、果肉厚(PT)、果型指数(FSI)、果实纵径(FLD)和果实横径(FTD)5个果实性状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介于r=0.337**~r=0.667**,与1个性状,即用硬度计测试的果实硬度(FIR)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r=0.227*。其它性状间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系统完善了番茄果实耐压力与其它主要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番茄果实硬度调控机制的进一步解析和遗传改良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番茄 渐渗系 耐压力 果实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