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分子标记辅助甜瓜抗蔓枯病基因的聚合及品种改良
《中国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蔓枯病(gummy stem blight)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是危害甜瓜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其存在生理小种的分化,品种即使仅携带单个抗病基因,仍会导致甜瓜抗性逐步降低甚至丢失。建立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选育抗性高且不再分离的聚合抗源自交系和品质优良且高抗甜瓜蔓枯病的改良白皮脆品种(品系),为甜瓜优质、抗病和高产育种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和重要的中间材料。【方法】利用5份甜瓜单一抗源材料PI140471、PI157082、PI511890、PI482398和PI420145两两杂交获得8份聚合抗源(082-471、082-890、082-398、145-471、145-082、145-890、145-398和890-398)。利用3个不同浓度的蔓枯病病菌孢子液(5×105个/m L、5×107个/m L、5×109个/m L)对8份聚合抗源的F1植株幼苗进行接种鉴定。结合春、秋两季的接种鉴定结果,筛选得到2份聚合后抗性显著提高的基因组合145-471和145-398。一方面,以145-471和145-398为材料,利用苗期梯度接种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农艺性状观察,对其自交后代进行逐代筛选至F7。另一方面,选用组合PI420145和PI140471以及PI420145和PI482398作为蔓枯病抗性基因的供体亲本,综合性状优良的感病甜瓜品种‘白皮脆’为抗性基因受体亲本。先分别单向回交5代,在单个基因回交转移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结合农艺性状观察对回交后代进行筛选。当回交后代的遗传背景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后,再将2个方向的回交后代进行杂交,后自交3代稳定。【结果】聚合抗源对不同浓度的蔓枯病菌均表现为抗,而单一抗源对不同浓度蔓枯病菌表现出选择性抗性且抗性水平低于聚合抗源。SSR标记CMCT505和CMTA170a在PI140471和PI482398上可分别扩增出189 bp和121 bp的特异性片段,SCAR标记SGSB1800可以在PI420145上扩增出1 80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145-471(145-398)的聚合单株可以同时扩增出189 bp和1 800 bp(121 bp和1 800 bp)两条特异片段。聚合抗源145-471(或145-398)的自交F7世代以及改良白皮脆BC5F4世代群体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各单株已经成功聚合了Gsb-1和Gsb-6(或Gsb-4和Gsb-6)两个抗病基因,抗性不再有分离且农艺性状稳定一致。初步建立了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获得了两份表现高抗且抗性不再分离的聚合抗源自交系F7和2个以优质品种‘白皮脆’为受体亲本的改良白皮脆BC5F4品种(系)。改良白皮脆BC5F4世代表现为高抗甜瓜蔓枯病,且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脆度、果肉质地、果肉厚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农艺性状方面与白皮脆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创建的3个分子标记CMCT505、CMTA170a和SGSB1800对抗病基因Gsb-1、Gsb-4和Gsb-6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初步建立了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为甜瓜优质、抗病和高产育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将大大提高育种的效率。改良‘白皮脆’作为抗病育种的新材料,为甜瓜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抗病基因进一步聚合提供了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不同刈割时期生产性能的对比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昭苏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选择最适宜的混播组合及刈割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昭苏地区进行燕麦与箭筈豌豆5种处理和2个刈割时期的田间试验,测定牧草产量、叶茎比及营养品质,并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蜡熟期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为46组合排名最高,综合生产性能最好。其次为乳熟末期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为64的处理,再次为蜡熟期混播比例为55的组合。【结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后,可显著提高牧草产量、牧草品质、资源利用效率和抗倒伏能力;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生产性能评价,将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并充分发挥其生产生态优势特性。
关键词: 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 乳熟末期 蜡熟期 生产性能 灰色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铃期渍水对棉铃对位叶光合速率、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美棉33B为材料,于棉花中部果枝开花时进行渍水7 d和14 d处理,研究花铃期渍水对不同果枝部位棉铃对位叶净光合速率与干物质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渍水处理棉铃对位叶净光合速率随渍水持续期延长而降低,降幅为中部果枝>上部果枝>下部果枝。渍水后棉花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降低,水分胁迫指数随果枝部位的上升而增加,下部果枝的干物质分配系数增加,根系、叶片分配系数降低而蕾铃分配系数增加。渍水后棉花产量在不同果枝部位的表现与物质分配结果一致。因此,花铃期渍水降低了棉花净光合速率,致使光合产物减少并改变其在不同果枝及器官间的分配,是不同果枝部位产量降低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 棉花 花铃期渍水 净光合速率 干物质累积与分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释放普通草蛉田间防治棉蚜效果研究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3年利用人工繁殖的普通草蛉对新疆哈密地区棉田的棉蚜进行生物防治,结果表明,棉田释放密度为30、40、50和60粒/株的普通草蛉卵5~13d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棉田的棉蚜数量均呈不断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校正防效不断升高。其中释放卵50和60粒/株10~13d后,校正防效可达69.88%~78.73%,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人工繁殖的普通草蛉对棉田棉蚜的生物防治效果,为新疆棉田棉蚜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逐步降温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逐步降温对哈密瓜果实冷害及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阐明逐步降温处理提高其采后耐冷性的机理。本研究以"86-1"哈密瓜果实为试材,分析了直接降温(1±0.5)℃和逐步降温(8±0.5)℃,1 d→(5±0.5)℃,3 d→(3±0.5)℃,3 d→(1±0.5)℃处理对果实贮期冷害指数、冷害率、相对膜透性及内源腐胺(Put)、精胺(Spm)、亚精胺(Spd)、总胺(Total polyamine)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逐步降温处理可有效降低"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指数和冷害率,抑制果实相对膜透性的增加,增加内源Put、Spm和Spd含量。内源Put含量与"86-1"哈密瓜果实冷害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873,p<0.05),Spm和Spd含量与冷害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39和r=-0.986,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猎物对普通草蛉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猎物对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Stephens)]幼虫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的影响,研究了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榆长斑蚜[Tinocallis saltans(Nevsky)]、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Li)和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Olivier)]卵共6种食物时的生长发育和成虫繁殖能力。结果表明:幼虫取食棉蚜发育历期最短,为(9.66±0.13)d、取食麦蛾卵发育历期最长,为(11.35±0.26)d;取食麦蛾卵时蛹期最短,为(7.33±0.16)d、取食萝卜蚜时蛹期最长,为(8.85±0.25)d;幼虫取食棉蚜死亡率最低,为(20.05±0.2)%、取食萝卜蚜时死亡率最高,为(31.25±0.52)%;幼虫取食截形叶螨不能完成幼虫期生长发育;幼虫取食棉蚜时蛹最重,为(8.27±0.20)mg,取食枸杞木虱时蛹最轻,为(7.28±0.18)mg;幼虫取食枸杞木虱时羽化率最低,为(69.29±0.79)%、取食萝卜蚜时羽化率最高,为(77.25±1.94)%;幼虫取食麦蛾卵时雌虫寿命最长,为(71.54±1.87)d、取食榆长斑蚜时雌虫寿命最短,为(57.35±3.66)d。幼虫取食不同食物对普通草蛉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幼虫食物是影响普通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普通草蛉幼虫取食棉蚜最适合其生长发育和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早熟陆地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北疆早熟陆地棉部分种质资源材料进行基因组分子检测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遗传性关系。【方法】从39个SSR核心引物中筛选多态性好且稳定的24对引物在43份北疆早熟陆地棉种质材料进行分子检测,利用NTSYS-pc 2.11软件进行遗传相似性及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出71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为2.84个条带,扩增98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12~0.80。43份资源材料成对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58~0.944,其中63.75%的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0.696,35.71%的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在0.700~0.944。根据UPGMA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在0.58时,可将43份材料聚类为2类群。【结论】43份资源材料中大部分材料成对间相似度较高,遗传性差异较小,遗传基础较狭窄。
关键词: 早熟棉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带竖向空气通道的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体系
《农业机械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已有日光温室专用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提出一种带竖向空气通道的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构筑体系,通过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蓄热方式,提高日光温室后墙体的太阳能热利用率。为了验证构筑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分别搭建了日光温室专用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试验系统和带竖向空气通道的相变蓄热墙体试验系统,分析了太阳辐射强度、集热器内空气流速、日光温室中间显热蓄热墙体层内空气流动参数(空气流速、空气通道间距、空气流动方向)等对空气集热器太阳能热利用率以及墙体主动蓄热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集热器内空气速度为1.4~1.8 m/s时,集热器的综合集热性能最佳,集热量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升高;当墙体内竖向空气通道间距为400 mm、空气通道内空气速度为0.26 m/s、空气流动方向为上进下出时,相变蓄热墙体换热效率为66.2%,主动蓄热量约为9.43 MJ/m3,其中中间砌块层的蓄热量约占82.3%,墙体日蓄放热效率为98.4%。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太阳能集热器 竖向空气通道 相变蓄热墙体 主-被动式蓄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锻炼处理对哈密瓜果实冷害发生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冷锻炼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控制效果,筛选出较适宜的冷锻炼处理方式,降低‘86-1’哈密瓜低温贮藏中造成的冷害损失。【方法】以‘86-1’哈密瓜果实为试材,研究直接降温和3种冷锻炼处理对其冷害发生及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冷锻炼处理可有效降低‘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指数和冷害率,显著抑制相对膜透性的增加,减少膜质过氧化物产物丙二醛,使抗氧化酶活性(SOD、POD和CAT)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使‘86-1’哈密瓜果实在贮藏末期保持较好的品质,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提高了好果率。【结论】3种冷锻炼处理中,(8±0.5)℃1 d→(5±0.5)℃3 d→(3±0.5)℃3 d→(1±0.5)℃冷锻炼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冷害控制效果较为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