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敏感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明确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敏感现状,评价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抗性风险。[方法]2016—2017年从甘草病叶上分离获得22株甘草叶斑病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各菌株对戊唑醇和异菌脲的敏感性。[结果]22株甘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EC_(50)在0.442 6~2.201 2μg/mL,平均EC_(50)为(1.180 2±0.426 7)μg/mL,其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呈单峰分布,可作为将来进行田间甘草叶斑病对戊唑醇抗药性检测的敏感性基线,抗性指数为0.375 0~1.865 1。22株甘草叶斑病菌对异菌脲的EC_(50)在0.096 4~1.639 6μg/mL,EC_(50)的平均值为(0.352 7±0.329 8)μg/mL,其对异菌脲的敏感性呈单峰分布,可作为将来进行田间甘草叶斑病对异菌脲抗药性检测的敏感性基线,抗性指数为0.273 3~4.648 7,菌株WW17-16的抗性指数为4.648 7,属于低抗菌株。[结论]所有供试甘草叶斑病菌株对戊唑醇是敏感的,而对异菌脲已有产生抗药性的趋势,生产中需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甘草叶斑病 戊唑醇 异菌脲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和激素对桃砧木GF677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林业科技通讯 2018

摘要:以桃砧木GF677为材料,不同激素、基质和插条部位为研究内容。结果表明,适宜温湿度环境下,外源激素IBA200 mg/L处理较NAA200 mg/L生根率提高28. 83%;珍珠岩作为基质生根率明显高于蛭石和蛭石:珍珠岩=1:1处理79. 1%和70. 6%;插条第二节位较第一节位生根率高出27. 94%,第三节位到枝稍生根率依次降低。综上,以纯珍珠岩为基质,插条选择基部的第二节位,外源激素为IBA200 mg/L,速蘸10~15 s是桃砧木GF677扦插生根最好生根条件。

关键词: 砧木GF677 扦插 不同基质 不同激素 生根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饲用高粱旱作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根据试验结果,总结提出了甘肃旱作农田饲用甜高粱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利用等。

关键词: 饲用甜高粱 栽培技术 旱作 甘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西市马铃薯种薯产业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定西市土壤气候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是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产区,种薯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随着全国马铃薯种植结构的调整、布局及市场等的变化,定西市马铃薯种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立足全市种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客观分析总结,提出了具体建议对策,旨在进一步规范种薯行业行为,助推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定西 马铃薯 种薯 可持续 发展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苗期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春玉米叶片光能利用特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进行春玉米控水试验,设置3个控水水平(正常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2个水分控制时段(干旱、复水),研究苗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对春玉米叶片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及曲线拟合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春玉米叶片对光辐射的利用能力下降,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最大羧化速率(VCmax)均显著下降,而光补偿点(L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升高。复水后,前期中度干旱处理条件下玉米叶片Pnmax、AQY、LSP、Jmax、VCmax均高于一直正常供水水平和中度干旱水平;而前期重度干旱处理的上述各参数(Jmax、VCmax除外)均未达到一直正常供水水平,但高于重度干旱水平。SOD、POD和CAT活性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一直正常供水水平和干旱水平,而重度干旱后复水则下降幅度较小。苗期中度干旱锻炼具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活性氧,使得膜脂过氧化程度轻,复水后其膜容易修复,使叶片光合效率产生超补偿效应,而重度干旱后复水其膜修复滞缓,使光合效率产生部分补偿效应。因此,在西北旱区春玉米生产实践中,如果进行抗旱锻炼,应限制在中度干旱水平,避免重度干旱。

关键词: 春玉米 苗期 干旱及复水 光能利用特性 抗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腐病病原菌粗提物胁迫下黄芪幼根代谢变化初探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为明确黄芪根腐病致病机制,探索感病植株在物质代谢上对毒素的响应,将分离所得茄病镰刀菌毒素粗提物稀释成不同浓度胁迫处理黄芪幼根,对处理后的幼根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毒素胁迫时间的延长,黄芪幼根蛋白质含量均快速下降,这可能是随着毒素作用时间的延长,破坏了植株体内的正常代谢,进而抑制了蛋白质的合成。毒素胁迫后黄芪幼根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得快,说明植株体内呼吸作用加强;脯氨酸含量则随着胁迫时间和毒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黄芪幼苗对毒素危害表现为敏感响应。

关键词: 根腐病菌 粗毒素 黄芪幼苗 物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假单胞菌HC5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假单胞菌HC5。采用皿内涂布法、平板对峙法和平板渗透法分别评价了HC5菌株发酵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能力,采用平板渗透法进一步研究了菌株HC5发酵液在不同温度、p H以及紫外线照射时间下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抑制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不同方法下,菌株HC5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病原菌几乎不生长。菌株HC5发酵液在温度50℃以下,pH为5~11时,紫外线照射120 min均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即菌株HC5的耐受稳定性较强。

关键词: 假单胞菌HC5 马铃薯晚疫病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除草剂对谷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以谷子品种陇谷13号为试验材料,喷施不同剂量3种除草剂。结果表明,以25%辛酰溴苯腈乳油苗期喷施防除杂草效果最好,在3 000 g/hm~2的剂量下,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对谷子出苗和产量影响最大,而25%辛酰溴苯腈乳油影响最小。综合考虑,25%辛酰溴苯腈乳油1 500 g/hm~2在杂草2-4叶期茎叶喷施效果最好。

关键词: 谷子 化学除草 除草剂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热利用的调控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带状覆盖技术是一种利用玉米整秸秆进行局部覆盖种植的新型旱地覆盖栽培技术.为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典型旱作条件下秸秆带状覆盖对冬麦田土壤水热动态特征和产量的影响,在2013—2016年3个生长季,比较了秸秆带状覆盖(BSC)、免耕秸秆覆盖(NTS)、全膜覆土穴播(PFM)和露地种植(CK)下麦田土壤水温动态、小麦耗水特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PFM显著增加了拔节前5~20 cm土壤温度,而BSC和NTS的增温效应主要在越冬期,但拔节后3种覆盖方式均具有显著的降温效应.BSC和PFM显著提高休闲期土壤蓄水效果,BSC显著改善全生育期0~200 cm土壤墒情,但PFM和NTS对生育期土壤墒情的改善主要集中在抽穗期以前,抽穗后PFM土壤墒情逐渐低于CK.BSC和PFM在保持周年耗水与CK无显著差异的基础上,显著提高生育期耗水量,增加拔节至开花期阶段耗水量,促进对120 cm以下土壤水分的利用.与CK相比,BSC、NTS和PFM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和成熟期生物量,籽粒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9%~52%、14%~30%和15%~60%,周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高19%~61%、14%~31%和15%~58%.BSC取得与PFM相近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双增潜力.综合冬小麦产量、水温利用状况、周年耗水等因素,BSC是一种高产高效且利于西北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方式.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 秸秆带状覆盖 冬小麦 土壤水温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倍体小黑麦饲用特性及应用前景

草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阐述了六倍体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发展历史、形态习性、饲草产量、营养品质、抗逆性、生产现状及应用前景,发现小黑麦产草量高,茎叶蛋白质、赖氨酸、粗脂肪含量高,粗灰分、无氮浸出物、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饲用品质较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燕麦(Avena sativa)、高粱(Sorghum bicolor)好,籽粒和饲草经济效益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小黑麦作为饲草在畜牧业中具有更广泛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在高寒牧区需加大其研究和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六倍体小黑麦 饲草品质 经济效益 抗逆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