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斑点胡子鲶和革胡子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组型

淡水渔业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斑点胡子鲶和革胡子鲶杂交子一代的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杂交种为2n=55,为真杂种胡子鲶。

关键词: 斑点胡子鲶,革胡子鲶,染色体组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濒危物种─—新疆大头鱼的生态和资源调查与保护对策的研究

水产学杂志 1996

摘要:1992年起对濒危物种──新疆大头鱼的生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水域有: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及其上游托什干河和库马里克河、塔里木河、博斯腾湖及上游开都河和天鹅湖、大西海子水库、渭干河水系及克孜尔水库和车尔臣河及新发现的喀依拉克湖等水域,行程10000多km。初步查清了新疆大头鱼的分布范围、生态要求及其数量演变。新疆大头鱼分布的海拔高程为800~1200m之间,最高不超越1500m。栖息于水温较高的静水或缓流的湖泊中,仅为了产卵进行短距离的溯河徊游。现存有新疆大头鱼的水域仅为阿克苏河下游的艾西曼湖群、车尔臣河的喀依拉克湖和渭干河水系的克孜尔水库,并在库区下的河道中发现幼体。目前新疆大头鱼物种已极度濒危。新疆大头鱼系裂腹鱼亚科中生长快、个体大、性成熟年龄晚、繁殖力低的大型食肉性鱼类。运用Von.Bertalanffy的理论生长方程求得的生长参数:-K=0.063;to=0.275;L=118.2cm;W=25884g;tip=17.1龄;tmax=47.2龄。与历史上捕获的最大个体基本一致。并对新疆大头鱼的食性、繁殖、及其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研究。新疆大头鱼濒危的原因:1、新疆大头鱼生物学特性的本身决定它对环境要求苛刻?

关键词: 新疆大头鱼,扁吻鱼,濒危,自然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九五”渔业机械开发重点的浅见

渔业机械仪器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渔业机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发展渔业生产的指导思想,对“九五”渔业机械的开发重点提出了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渔业机械 “九五”期间 开发重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环素类药在鱼病防治中的研究应用

淡水渔业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四环素类药在鱼病防治中的研究应用张红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沙市434000)四环素类是最常用的广谱抗菌药之一,医学上发现并投入应用的先后有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甲烯土霉素、强力霉素和米诺霉素。所有的四环素都能有选择地积累于菌体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容纳量及其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1996

摘要:容纳量概念来源于种群增长逻辑斯谛方程。80年代以来,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对容纳量的研究明显加强,并在研究规模、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九五”计划中,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容纳量研究,如养殖容量评估、总允许渔获量评估和生态系统持续产量评估等。在进一步研究中,应该注重对容纳量动态特性的研究。

关键词: 容纳量,生物资源,持续产量,养殖容量,大海洋生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

水产学杂志 1996

摘要:1991,1994对蛤蟆通水库底栖动物进行了研究。底栖动物共计42种,以水生昆虫为主,占52.4%。密度为315.5个/平方米,水生昆虫占50.8%。寡毛类45.4%;生物量250.065g/m2,软体动物占98.5%。密度,生物量季节变化的顺序为秋季>夏季>春季。全库底栖动物鱼产潜力为21301kg。

关键词: 底栖动物,密度,生物量,蛤蟆通水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夏眠习性研究Ⅱ——夏眠致因的探讨

中国水产科学 1996

摘要:采用人工降温的低温饲育与自然水温的常温饲育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刺参夏眠致因及解除方法。降温饲育:实验期间各年龄群正常摄食每头平均日摄食量亲参0.184克,1龄0.165克,2龄0.317克,2-3龄0.315克,3龄以上0.412;消化道形态正常,小肠组织结构完好无缺;性腺退化不明显,肉眼可辨雌雄处于成熟或排放期;体重呈正增长,每头平均日增重1龄0.543克,2龄0.410克,2-3龄0.875克,3龄以上0.06克。常温饲育:各年龄组群随温度升高日摄食量逐渐降低直至停止摄食;消化道退化显著,小肠组织结构仅留有表皮、肌肉、内表皮;性腺退化迅速难以发现,肉眼难辨雌雄,处于休止期;体重呈负增长,每头日平均增重1龄-0.648克,2龄-0.753克,2-3龄-1.227克,3龄以上-1.818克。水温是刺参夏眠的主要外因,降温饲育可解除夏眠

关键词: 刺参,夏眠致因,水温,降温饲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Amyda sinensis)脾脏在HRP刺激下形态结构的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1996

摘要: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免疫中华鳖后,刺激其脾脏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免疫后第五天,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内嗜派若宁细胞增多,主要为淋巴母细胞,椭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红髓则未见变化。免疫后第十天,白髓增殖显著,嗜派若宁细胞增多到整个免疫过程中的最高峰,尤其是PELS内嗜派若宁细胞数量几乎与PALS持平。免疫后第十五天,白髓比例明显减少,可见许多处于不同排空程度的淋巴鞘,嗜派若宁细胞也开始减少,PELS尤为显著,浆细胞增加。免疫后第二十一天,白髓恢复正常,但PALS附近红髓中装细胞增加明显。免疫后第二十九天,脾脏的结构趋于正常。整个免疫过程中,未见到淋巴小结和生发中心。

关键词: 中华鳖(Amydasinensis) 脾脏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嗜派若宁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产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6

摘要:本文研究了底栖硅藻双点舟形藻(Naviculadisipata)固定在藻酸盐胶珠中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可以增加藻的生长附着面积,提高藻的生长量。固定化培养后贮存30-360天,藻细胞都能较好地复活生长。因此,固定化培养技术可应用于海产底栖硅藻的扩种生产和保种培养中

关键词: 海产底栖硅藻,固定化培养,扩种培养,保种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生产潜力

淡水渔业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奥利亚罗非鱼养殖和生产潜力吴婷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1983年我"中心"夏德全先生从美国引进38尾奥利亚罗非鱼,开创了我国养殖奥利亚罗非鱼和奥尼杂交鱼。在引进后的十几年中,我们进行了选种、杂交、遗传特性及抗寒相关因子的研究,先后获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