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池养鲥鱼全人工繁殖的机理

中国水产科学 1998

摘要:本研究首次成功地在盐度0.5~12的咸淡水池塘中驯养鲥幼鱼至6龄,并提出池养鲥鱼全人工繁殖机理。采用外源内分泌药理学和生态学的方法刺激鲥鱼早春脂肪积累和血清中的17β-E2的合成与分泌,启动性腺发育和诱导成熟,4、5、6龄雌鱼的成熟率分别达83.3%、87.5%和100%;在催产过程中采用神经介质抑制剂和可的松对抗剂,克服池养鲥鱼排卵机制障碍和产卵前紧张反应的副效应,获得约80000粒的受精卵,受精率约75%,从而突破了池养鲥鱼不育症。

关键词: 鲥鱼,池塘养鱼,人工繁殖,生殖机理,外源药理学,诱导产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及其生态调查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1998

摘要:阐述了黄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产卵场的生态特点。共鉴定68种硬骨鱼类的鱼卵、仔稚鱼,其中61种鉴定到种,隶属于7目、36科、56属。春季产卵的5种,春夏季37种,夏季7种,夏秋季4种,秋季7种,秋冬季1种,冬季1种,冬春季2种,春夏秋季3种。主要产卵场为海州湾渔场、青海渔场、石岛渔场和海洋岛渔场,形成产卵场的表层水温都在8℃以上,产卵的最适表层水温为15.0-23.0℃;盐度为31.50~33.00。并对海州湾的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的变化、高眼鲽的分布范围以及自然海域中浮性鱼卵成活状况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黄海 硬骨鱼类 鱼卵 仔稚鱼 生态 产卵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流行病学

中国水产科学 1998

摘要: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近两年来发生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新的流行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100~200g的幼鳖。肠道糜烂出血,胃肠粘膜组织坏死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养殖区流行该病的主要流行季节为5~7月,6月是发病高峰月,占发病总例数的39.8%;水温25~30℃时该病较易发生。该病潜伏期较长,发生期(14.3±6.9)d,暴发期(14.7±6.2)d。对湖北省95个养殖场(户)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为43.2%,平均死亡率(44.5±25.6)%,日平均死亡率(6.9±6.5)%。

关键词: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薄鳅耗氧率与窒息点的研究

湖泊科学 1998 CSCD

摘要: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测定了长薄鳅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试验表明:长蒲鳅的耗氧率(Y')随鱼体重(W,g)的增加而降低,而耗氧量(Y)则随体重增加而增大,其关系式分别为:Y'=186.576W-0.2043,Y=0.186w0.7962.温度对长薄鳅的耗氧率有影响,在13-30℃范围内.耗氧率随水温升高而逐渐增大耗氧率的温度敏感区域是13-23℃和28-30-℃,而在23-28℃范围内变化幅度较小,标准代谢量变化也较少.是长薄鳅生长的适宜温度长薄鳅的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是在凌晨2:00,低谷是在下午16:00左右其窒息点在小体重组(平均体重为38-39g)为0.94-1.06mg/L;在大体重组(平均体重为250-3209)为0.62-0.70mg/L

关键词: 长薄鳅 耗氧率 窒息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光合细菌改善微生态环境培育健康虾苗的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1998

摘要:在中国对虾育苗生产中,以红螺菌科的光合细菌作为育苗池的水质净化剂和对虾幼体的辅助饵料,显示了光合细菌所具有的特殊功效。它能有效地改善和稳定育苗池的水质,建立有益微生态环境,增强幼体的抗病力,提高幼体的变态率,促进幼体的生长发育。每立方水体的育苗量平均达到33.3万尾,比对照组提高了125%。对虾幼体的成活率达58%,比对照组提高了170%。试验组虾苗的暂养成活率达82%,比对照组增加了30%。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微生态环境 健康虾苗 净化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制AQUA MEDIC水族业专用钙化反应器

渔业现代化 1998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工程截流前长江渔业资源状况初析

淡水渔业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根据长江渔业资源监测数据,结合长江渔业统计和生物学资料,综合分析了长江截流前渔业资源状况。目前长江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珍稀濒危水生动物种群数量减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长江渔业资源的保护。

关键词: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渔业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源产太湖新银鱼个体生殖力与繁殖温度

中国水产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太湖产春宗太湖新银鱼绝对怀卵量与体长关系为:F=0.0098167L^2.81623,与体重关系为:F=-263.4+1793.6W,绝对怀卵巢平均为1367粒,相对怀卵量为1504粒/G;秋宗绝对怀卵量为1394粒,与体重关系为F=82.5712+1216.2633W.繁殖期:春宗自3月5日~5月5日,适宜水温为8.5~21.6℃,盛期3月10日~4月15日,最适水温9.2~13.4℃,盛期中V

关键词: 太湖新银鱼 个体生殖力 繁殖温度 太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APD技术分析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亲本的基因组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1998

摘要:用40个随机引物对荷包红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黑龙江野鲤三个品系鱼进行RAPD反应,共扩增出366条带,获得多态性的DNA片段60条。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荷包红鲤、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黑龙江野鲤的基因组变异指数分别为0.77和0.90。说明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基因组与其亲本黑龙江野鲤的基因组较荷包红鲤具有更大的变异。

关键词: RAPD,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基因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敞水区鱼类种间关系现状

水产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消失,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种群占绝对优势。8种优势种种间协调系数显示,湖鲚、银鱼类、白虾、似、九州等相互关系较为密切,其中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之间除产卵期有先后外,时空分布和食饵对象基本一致。从太湖敞水区鱼类食物关系来看,随着食物链中高层次的掠食性凶猛鱼类减少,有利于被食者种群的发展,但也伴随着它们种间竞争的加剧。

关键词: 太湖,敞水区,鱼类,种间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