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灵武长枣果实发育成熟期生理生化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6年生的灵武长枣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后期(白绿期~全红期)生理和生化变化特性,结果表明:(1)灵武长枣从白绿期至全红期,果肉硬度缓慢降低,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803,全红时果肉硬度12.4kg/cm2。(2)果实抗坏血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拟合曲线为三次多项式,相关系数r=-0.9731;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746。(3)果实发育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蔗糖含量均与果实发育成熟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灵武长枣在白绿期前以积累单糖为主,果实糖份累积总体表现为"蔗糖"型。(5)随着果实发育成熟,相对甜度不断增加,与总糖、蔗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6、0.9880和0.9828。(6)灵武长枣在果实发育后期,果肉淀粉含量最高达51.54mg/100g,对果实的糖度没有明显影响。(7)白熟期的果实在软化前,呼吸强度在10~26mg/(kg.h)间变化,没有明显的呼吸高峰,初步确定为呼吸非跃变型。
关键词: 灵武长枣 果实发育成熟 硬度 糖酸 抗坏血酸 果胶 呼吸强度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耐霜冻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对霜冻的抗性。[方法]采用露地自然霜冻法,对宁夏西吉县14个马铃薯主栽品种进行耐霜冻性评价研究,霜冻损伤程度调查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晋薯7号、新大平、内薯7号表现为耐霜冻,其他品种均表现为中耐霜冻和霜冻敏感,未发现强耐霜冻性的品种;历年西吉县、固原市的最低气温日数资料表明,西吉县出现低温日数多于固原市。[结论]西吉县遭受霜冻的次数要远多于固原市,相应西吉县气温对马铃薯品种的耐霜冻性压力更大,生产中对品种耐霜冻性的要求更高。


玉米新品种宁单11号套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宁单11号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玉米和小麦套种模式下,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密度处理:45 0005、2 5006、0 0006、7 500和75 000株/hm2,3次重复。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玉米新品种宁单11号套种密度与产量、空秆率、穗粒数、千粒重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宁单11号小区产量与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秃尖长呈负相关,与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宁单11号随着套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不断增高,抗倒能力下降,秃尖长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结论]在套种模式下,宁单11号在栽培密度在52 500~60 000株/hm2,可取得最高的产量。


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的纸坊沟小流域为例,对小流域内退耕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从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讲,老荒坡和狼牙刺群落抗侵蚀能力最强,其次是刺槐、沙棘等人工林地,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和农耕玉米地抗侵蚀能力最弱;(2)从土壤团聚度、分散率和分散系数指标看,刺槐和黄刺梅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农耕地和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差,人工林地和其它退耕还草地抗蚀性能居中;(3)从土壤生物结皮盖度讲,抗蚀性能为以茭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铁杆蒿为优势种的群落>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4)从土壤侵蚀量来看,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强,以猪毛蒿为优势种的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综合分析得出抗蚀性能为:老荒坡,狼牙刺>刺槐,黄刺玫,沙棘>柠条>白羊草,茭蒿>铁杆蒿>猪毛蒿,农耕地。随着退耕时间的延伸,退耕还林还草地的抗蚀性较农耕地不断提高,而与当地老荒坡群落的抗蚀性越来越接近。狼牙刺群落、刺槐和沙棘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好,猪毛蒿群落抗侵蚀性能最弱,老荒坡各群落抗蚀性能较强,农耕地抗蚀能力有待提高。


旱热胁迫互作对春小麦不同基因型产量性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灌区自育的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通过限水和后期人工升温研究了旱、热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6.7 g和2.7 g,比正常环境下平均降低3.8%和4.9%。旱胁迫+热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千粒重、穗粒重平均为43.7 g和2.2 g,比旱胁迫下的千粒重、穗粒重分别降低6.5%和18.9%。耐热材料的千粒重感热指数(S)平均为0.26,比热敏感材料低1.17。不同胁迫对小麦千粒重降低幅度的大小顺序是:旱、热胁迫互作>旱胁迫>热胁迫。


苦豆子无灌溉条件下旱地直播种植试验
《北方园艺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不同播种期苦豆子生长量和越冬性能的调查,土壤墒情与出苗保苗关系的研究,种子不同处理程度对出苗效果的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对出苗保苗的观察,总结出在无灌溉条件下旱地直播种植苦豆子的最佳播种期,种子不同程度处理对提高发芽率的关系,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播种方式的出苗保苗效果,为该区旱地人工种植苦豆子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培养条件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的影响。[方法]以"宁杞3号"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6-BA浓度、蔗糖浓度、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光照时间对枸杞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影响。[结果]当6-BA浓度为0.2 mg/L、蔗糖浓度为3%、琼脂浓度为6.5 g/L、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2 h/d(日光灯,光照强度2000 lx)时,枸杞组培苗繁殖系数最高,玻璃化率较低。[结论]综合调控枸杞组织培养条件,可以减少玻璃化现象的发生。


土壤水分对春小麦碳同位素分馏与矿质元素K、Ca和Mg含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碳同位素分馏(Δ13C)是小麦蒸腾效率和产量较好的间接选择指标,但是由于Δ13C的测定分析成本较高,寻找与之密切相关的替代指标十分必要,灰分含量(ma)是一个公认的Δ替代指标。为了验证春小麦营养器官中灰分及其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与Δ13C的关系,进行了3个水分处理的盆栽试验,即45%±5%,55%±5%和75%±5%田间持水量(FC)。结果发现:测定的指标在不同的水分处理间有显著差异,不同来源的基因型间碳同位素分馏有较大的差异,水地育成的品种或高代材料具有较高的Δ13C值,而旱地育成的品种或当地古老品种则表现出了较低的Δ13C值。在重度水分胁迫处理(T1)条件下,拔节期小麦地上整株、倒二叶以及扬花期旗叶中的灰分含量与旗叶Δ13C呈显著正相关(r=0.790,P<0.01;r=0.788,P<0.01;r=0.656,P<0.05)。在中度水分胁迫处理(T2)下,扬花期旗叶中的钾(K)含量与Δ13C呈显著负相关(r=0.813,P<0.01);在中度水分胁迫处理(T2)和正常灌水处理(T3)下,扬花期旗叶中镁(Mg)的含量与Δ13C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5;r=0.826,P<0.01);在正常灌水处理(T3)下,扬花期旗叶中钙(Ca)的含量与Δ13C呈显著正相关(r=0.708,P<0.05)。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叶片或地上整株中的灰分含量是Δ较好的替代指标,而旗叶中K、Mg和Ca的含量在中度水分胁迫和正常供水条件下能够较好地预测Δ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