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印度渔业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现代渔业信息 1997

摘要:最近几年印度渔业发展迅速,特别在八十年代后,海洋渔业、内陆渔业发展较快,尤其是成淡水养殖和淡水养殖迅速发展,养殖品种趋向多样化,产量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日趋成熟,科研教育不断深化和提高。

关键词: 印度渔业 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肝脏疾病及防治研究

水产科技情报 1997

摘要:作者于1986~1996年间先后对国内外8个养鱼场的饲养鱼类(虹鳟、鲤、野鲤、鳊、罗非鱼)肝病发生情况作了系统调查,通过体表检查、内脏解剖及肝组织病理观察,对鱼类肝病的症状及病型进行了分级和分类,并讨论了致病原因,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鱼类肝病,组织病理学观察,药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字湾水文环境特征

黄渤海海洋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依据丁字湾水文观测资料阐述了该湾温、盐度分布及变化特征,并对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丁字湾温、盐度分布的月际差异明显.水温8月最高,盐度9月最低;水温日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盐度日变化则明显由潮汐所控制.2.该湾潮汐类型属正规半日潮,但潮汐日不等现象明显.3.该湾属于正规半日潮流区域,潮流运动以往复流为主。4.8月湾口中部余流从湾外流向湾内,湾口两端余流流向与中部相反;余流流速湾口中部大于两端。

关键词: 温盐分布 潮汐 海流 丁字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唇Wei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淡水渔业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野生的粗唇 经过池塘的驯养能够成活并达到性成熟.采用PG,LRH-A和HCG进行催产,共催产60余批次,获卵12万粒,获幼苗5000多尾.

关键词: 粗唇Wei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 驯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浅海经济鱼类重金属的卫生质量状况

海洋通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引用水产品卫生质量标准对我国浅海经济鱼类重金属的卫生质量进行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总体卫生状况是良好的,食用是安全的;个别测站的少数品种单项超标,超标的重金属主要是镉、总汞。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广东岸段鱼体重金属含量比80年代初略有下降,福建岸段的则相反,广西岸段的保持较低水平。

关键词: 海洋鱼类 重金属 卫生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品种高寒鲤的选育

水产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了抗寒力达97.6%(H1IF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研究中发现黑龙江野鲤的抗寒因子可以转移给杂种,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与野鲤回交可同时加强抗寒能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以及采用雌核发育技术与常规结合,可加速选育速度。

关键词: 耐寒性 杂交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线粒体DNA遗传差异的研究

水产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酶切MitochondrialDNA(mtDNA)技术检测了尼罗非鲫和奥利亚非鲫的mtDNA。测得两种鱼线粒体基因组的大小都约为16.83kb。在使用的6种酶中,只有PvuⅡ在所检测的15尾尼罗非鲫mtDNA上产生了多态片段,3尾鱼的mtDNA产生了4个片段,12尾鱼的mtDNA产生3个片段。而6种酶在所有15尾奥利亚非鲫中均未检到多态片段。比较两种鱼的mtDNA酶切片段,仅PvuⅡ的酶切结果有所不同,尼罗非鲫mtDNA上有3个或4个PvuⅡ位点,但奥利亚非鲫mtDNA上有5个位点,因此,PvuⅡ的酶切位点可作为鉴别它们的分子遗传标记。

关键词: 尼罗非鲫 奥利亚非鲫 线粒体DNA 种群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字湾大潮汛期营养状况及其变化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摘要:应用1995年7月中大潮汛期丁字湾化学耗氧量(COD)、无机氮(IN)、无机磷(IP)和溶解氧(DO)等化学指标,以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和富营养化判别关系式对丁字湾的有机污染水平及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并与1987年同期该湾的营养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丁字湾湾外湾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有机污染,但达到富营养化水平的水域,主要在湾的中部和顶部。与1987年同期比较,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

关键词: 丁字湾,有机污染,营养现状,富营养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水产科技 1997

摘要:近十几年来,我国水产生产连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年总产平均递增率达13.3%以上,创造了同期世界最高的渔业增长率,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年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这里,除了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保障之外,还有赖于水产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水产科技的进步对促进水产生产发展的作用,在大农业来讲,是领先的。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有差距。与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还很不适应。根据占全国水产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