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小米粥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与研究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技术(HS-SPME)对小米粥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其中包含16种醛、10种醇、3种酮、15种碳氢、5种杂环和2种其他类物质。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量的40.57%;其次为碳氢类,占总量的33.27%。在小米粥这些挥发性物质中醛类物质可能为其重要的风味特征物质。

关键词: 小米粥 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航天诱变矮秆突变系SP_3株穗数性状观察及分析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首颗航天育种专用卫星"实践八号(2006)"搭载的冬小麦邯6172为材料并以原始亲本为对照,对SP3选育出6个矮秆突变系株穗数进行观察发现:(1)株高与株穗数两性状独立遗传,通过航天诱变可对株高、株穗数二性状同时进行改良。(2)株穗数变异是双向的,其幅度为-36.95%~12.06%,方差分析达0.01极显著水平。(3)株穗数显著高于对照的变异系比例较低,占观察群体的16.67%,其余变异系株穗数等于或低于对照,分别占33.33%的比例。(4)SP3株穗数性状稳定株系比例为16.67%,并被统计分析证实,其余株系仍在分离。(5)在以株穗数为目的航天诱变后代选育中,SP3代要注重田间性状观察,依不同变异群体性状表现,可分别采取以株系为单位混合收获和以单株收获的选育方法。

关键词: 航天诱变 邯6172 SP3 株穗数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玉米抗卡那霉素筛选方法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简单有效地筛选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玉米的方法,分别用玉米自交系"昌7-2"和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不同体积的卡那霉素溶液分别浸种3、4 d后播种,调查播种10 d后的玉米幼苗白化率,确定玉米对卡那霉素的抗性,结果表明用卡那霉素浸泡玉米种子,玉米苗的白化率不但与卡那霉素浓度有关,而且与浸种的用液量有关,杂交种和自交系之间差异并不大,利用100 mL浓度为200 mg/L的卡那霉素溶液浸种3 d后播种,白化苗率基本可以达到100%,用100 mL浓度为150mg/L的卡那霉素溶液浸种20粒种子3 d后播种进行抗性筛选,经过对玉米T1代转基因植株的筛选试验进行验证准确度达到了84.8%,表明该方法可行,可作为筛选玉米转化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的一种简便方法。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卡那霉素 筛选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种质耐盐性综合评价及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

草业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苜1号为对照,对来自俄罗斯的18份紫花苜蓿种质的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标准差系数赋予权重法进行综合评价,不但考虑了不同指标的权重,还定量的鉴定出了每份材料的耐盐能力,比聚类分析的结果更具科学合理性,试验共筛选出M7、M9、M15、810共4份耐盐性强的种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盐胁迫下的生理反应,除叶水势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外,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水分饱和亏缺则呈上升趋势,且不同材料变化幅度不同。可溶性糖含量、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水分饱和亏缺和叶水势等指标很好的反映了材料间的耐盐性,可直接作为耐盐评价的鉴定指标。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苗期 耐盐性 综合评价 生理反应

日光温室番茄控制土壤深层渗漏的灌水量指标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菜田灌溉水肥渗漏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日光温室番茄不同生育期根系垂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膜下沟灌方式下不同灌水量番茄田土体水分的垂直分布特征及灌水量与土壤水在根层外渗漏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光温室番茄主要根系层为0~40cm,最深根层为60cm。在灌水量7.5~22.5mm范围,灌溉后番茄田不同土层水分增加量呈垂直递减;在灌水量7.5~45mm范围,灌溉水根层外的渗漏率与灌水量呈线性相关;该文以满足根层水分有效供给和控制根层外渗漏为目标,确定日光温室番茄花果期和采收期适宜每次灌水量为15~22.5mm。研究结果可为确定浅根性蔬菜根-水同位管理灌溉指标提供依据。

关键词: 灌溉 渗漏 温室 控制 灌水量指标 番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大豆新品种冀豆19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作物杂志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株CAB-1抑菌物质产生的条件及其稳定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索生防菌株CAB-1的最优培养条件及其产生的抑菌物质稳定性。[方法]以黄瓜灰霉菌为靶标,分别采用改进牛津杯法和含药平板法测定抑菌物质活性,并对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及抑菌物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菌株CAB-1产生抑菌物质的最适培养基为4号培养基,最佳发酵温度为31℃,最佳发酵时间为48h。菌株CAB-1所产的抑菌物质在60℃及其以下具有热稳定性;超声波(100W)处理2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影响,处理30min以上抑菌物质的活性显著下降;紫外线照射20、30、40min对抑菌物质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照射50min后其活性显著降低;pH值为6、10、11时,抑菌物质的活性最高。[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生防菌株CAB-1开发新型微生物杀菌剂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生防菌 抑菌物质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检测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对引物对46个品种或品系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39条多态性谱带,以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矩阵,采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46份材料在相似系数0.33时,被分为两大类,I类为海岛棉,II类为陆地棉。II类组中陆地棉在相似系数0.568时,被分为2个亚组。亚组1为海陆杂交低代材料,具有陆地棉和海岛棉综合特征较多,从DNA扩增的谱带看,多是海陆杂合带,并有较多海岛棉带型。亚组2除品系冀031823和冀04425为纯陆地棉外,具有海岛棉优质基因的陆地棉渐渗系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扩增结果表明渐渗系主要遗传背景为陆地棉,个别性状来源于海岛棉。由于渐渗位点和基因不同,从而造成一定的差异,被聚类到不同小组。该研究为这些品系利用和新品种、杂交种培育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花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番茄灌水量与根层硝态氮淋溶特征及渗漏关系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蔬菜灌溉水肥渗漏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了番茄膜下沟灌灌水量与土壤硝态氮的根层外渗漏关系,分析了灌水量与不同根层土壤硝态氮的淋溶和保蓄特征,结果表明:灌溉不施肥条件下灌水量与土壤硝态氮淋溶量和淋溶率、灌溉施肥条件下灌水量与土壤施入硝态氮的保蓄率和渗漏率均呈直线关系;灌溉均会引起浅根层(0—20 cm)硝态氮淋溶,灌溉施肥条件下7.5~15 mm灌水量范围硝态氮积累有一个峰值,而22.5~45 mm范围则有两个峰值;灌水量在7.5~15mm之间,灌溉不施肥条件下根层土壤硝态氮淋溶率为0,灌溉施肥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渗漏率为0~5.19%;灌水量在22.5~45 mm之间,灌溉不施肥土壤硝态氮淋溶率为5.38%~19.08%,灌溉施肥条件下根层土壤硝态氮渗漏率为21.91%~61.96%。日光温室番茄膜下沟灌能减少肥料淋溶与渗漏的节水灌水量为15 mm。

关键词: 设施番茄 灌水量 根层 硝态氮渗漏 淋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肥浸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籽粒含硒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硒对小麦生长发育等的影响,采用室内发芽培养试验,结合土壤培养试验,以冀麦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0.5 mg Se.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冀麦12进行浸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促进根、芽及幼苗的发育,对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含硒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麦 浸种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