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海水鱼类保活运输原理及其发展趋势

现代渔业信息 1994

摘要:海水鱼类保活运输已成为水产贸易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海水鱼类的保活运输原理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认为冰温活鱼无水运输乃是社会发展必然。

关键词: 海水鱼 保活运输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鱼受精卵导入外源基因最佳时期的研究

淡水渔业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鲤鱼受精卵导入外源基因最佳时期的研究梁利群,孙孝文,沈俊宝,闫学春,王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哈尔滨150076)1985年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应用不同外源基因导入虹鳟鱼、鲤鱼、鲶鱼等人工养殖鱼类以提高鱼的质量和产量。但受精卵发育到何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体循环增氧造流装置的研制

渔业机械仪器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阐述了一种能使虾、鳗鱼塘水体产生上下层立体循环流动的机理及装置的研制过程。该装置不仅适用于虾、鳗鱼类,也适用于其它各类名贵鱼类的高密度养殖。该装置一方面模拟自然界的流水状态,另一方面对水体进行充氧、曝气,改善各个层次的水质,适应于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养殖对象在鱼塘的各个水层的生长栖息环境。该装置的增氧动力效率比目前普通的水车式增氧机提高20%,造流能力每小时超过120立方米。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水产养殖机具。

关键词: 立体循环 增氧 造流装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虹鳟鱼对漂白粉耐受能力的试验

水产学杂志 1994

摘要:本文介绍了虹鳟鱼对漂白粉耐受能力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同规格的鱼,在不同水温情况下进行,虹鳟鱼对漂白粉的耐受能力不同。同时介绍了使用漂白粉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虹鳟鱼,漂白粉,耐受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本溪虹鳟一株弹状病毒的分离及初步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1990年4月,辽宁省本溪市虹鳟鱼种场的虹鳟稚鱼爆发大规模疾病,死亡率近100%。取病鱼组织处理后接种于鱼类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测定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滴度,最高达10 ̄(6.3)TCID_(50/0.1ml)。感染病毒的细胞用1%营养琼脂糖覆盖后可形成0.5-1.5mm的蚀斑。分离到的病毒对氯仿敏感,不耐热、不耐酸,在细胞内复制的最适温度为15℃。室内人工感染的虹鳟稚鱼能复制出与天然发病相同的症状。对感染病毒的细胞制成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病毒长为131-173nm,平均148nm,直径为58-91nm,平均71nm,形状为子弹状,表明是弹状病毒,有囊膜及纤突。采用挑斑法得到了纯化的病毒株,暂称之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病毒中国本溪株IHNV-B。

关键词: 虹鳟,弹状病毒,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分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长缓慢的鳗苗促长试验初报

水产科技 1994

摘要:鳗鲡养殖是我国新兴的高效养殖业。养鳗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鳗鲡的个体生长差异较大,部分鳗苗经过2—3年饲养仍不能达到上市规格,变成留之无益、弃之可惜的"老头苗"(僵鳗),一般养鳗场"老头苗"占的比例在10—20%。形成"老头苗"既有先天性的原因,也有后天养殖过程中技术的问题。鳗鲡和其他动物一样,早期培育对其生长的影响甚大,养殖生态条件(主要为水温)和营养极大的影响了鳗苗的生长速度,导致了"老间苗"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水产养殖科学发展前景的有关问题探讨

现代渔业信息 1994

摘要:水产养殖科学(Aquaculture Science)系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的诞生、发展,涉及生物科学(Biological Science),特别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在水产养殖(Aquacultute)中起到促进作用;水产养殖科学的发展,往往受到国际竞争及消费者需求的制约而发展。人们期望水产养殖科学家不断探索新的养殖对象,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科学的发展,涉及的问题很多。国内外水产养殖专家、教授均在共同探讨水产养殖科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都是人们关心的新课题,作者披集了有关文献,对水产养殖科学发展前景中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水产养殖科学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年龄不同世代建鲤子代生长的比较研究

中国水产科学 1994

摘要:试验鱼分别为1、3、5龄,是三个不同的世代,1龄鱼是本试验中最新的世代,5龄鱼为最老的世代,试验结果是1龄建鲤雄鱼繁殖的子代较5龄雄鱼繁殖的子代生长快,3龄的较5龄生长快,表明选育有进展,生长速度一代比一代快。

关键词: 建鲤,子代,生长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狭鳕等三种鳕鱼生态和资源

海洋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河水库“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工作在洋河水库现场进行了"水华"发生的实验研究,采用以受控生态系统实验(Con-trolledExperimentedEcosystem)为主,结合对自然水体进行观测的方法,观察了从藻类增殖到"水华"形成及消失的全过程;定量研究了"水华"发生所需的条件。研究表明:水体的富营养状态是藻类异常增殖的主要原因,而藻类的异常增殖又是"水华"发生的前提条件。"水华"发生时水体表层所需的藻类生物量阈值为48.0μg.Chla/1。气象因子引起的藻类聚集对于"水华"的发生具有诱导作用。当处于水温26℃、光照23000Lux左右的条件下,最适于藻类上浮聚集,小于2m/s的微风能使藻类发生漂移聚集。实验中估算出,藻类的垂直聚集参数为1.23,水平漂移聚集参数达15.7,藻类的总聚集参数为19.3。实验发现,水体中的氮、磷负荷决定了藻类的增长峰值,磷源浓度与藻类的增长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实验求得,洋河水库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lfinosa)在夏季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为10.42μg.Chla/1.d,它对磷吸收的半饱和浓度常数等于0.078×10 ̄(-6)。

关键词: 水华(藻华);富营养化;受控生态系统实验;水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