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微型藻类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前景

现代渔业信息 199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利用微型藻类开发各种食品、化学药品及人类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等各种产品,着重叙述了类胡萝卜素、藻胆素、脂肪酸、多糖类、维生素、甾醇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产品。

关键词: 微型藻类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魁蚶生殖生物学初步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1994

摘要:通过组织学观察,结合人工育苗实践,魁蚶的生殖周期可分为5期,即形成期、生长期(小生长期和大生长期)、成熟与排放期、退化期和休止期。魁蚶性腺在春天水温回升至4℃以上时开时发育;性腺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4~20℃;产卵季节是6月下旬~8月下旬,7月为产卵盛期;产卵造温20~25℃。

关键词: 魁蚶,滤泡,生殖细胞,性腺发育,生殖周期,产卵季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胚后发育的初步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1994

摘要:本文对1991-1993年催产孵化获得的大鲵的胚后发育进行了观察。幼体出膜11天后肝脏形成;出膜19天后,胃肠、肾脏形成;出膜26天后,食道与肛门相通,并且肺泡形成;出膜360天后完全变态。大统幼体的外部形态,特别是前、后肢的形成与青蛙、东方蝾螈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根据幼体前、后肢的发育,以及指、趾的形成过程,把大鲵胚后发育分为10个时期。

关键词: 大鲵,胚后发育,幼体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花江(哈尔滨段)冰封期制糖废水污染区的微生物监测、水质评价及其与鱼类越冬的关系

水产学杂志 1994

摘要:本文介绍哈尔滨制糖废水污染区的水质常规分析,有机污染几项指标分析、微生物的组成及水平、垂直分布,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组成及生物量变化,并对水质状况予以评价。结果表明,该区为有机污染区,其污染程度和排污口以下的流程和自净程度相关,同时,也与江水水位及流量相关,水位越低污染程度越重,由于制糖废水的排放使原已污染的松花江水污染程度加重,溶解氧低于越冬鱼类正常生命活动的阈值,致使鱼类窒息死亡。

关键词: 松花江,冰封期,废水,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绥芬河污染对大麻哈鱼、滩头雅罗鱼及水生生物影响的调查监测

水产学杂志 1994

摘要:绥芬河为中俄共有河,是黑龙江省的产鱼区之一,本文介绍了该河流水质常规分析,工厂污水分析、鱼体残毒分析、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着生藻类定性、定量及鱼类急性致毒试验结果,同时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该河流经环境治理,水质状况得以改善,属于寡污带河流,基本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是我国少有的清洁河流,对该河流洞游的四种大麻哈鱼、两种滩头鱼和生存的其它水生生物不构成危害性影响。

关键词: 绥芬河,污染,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德国镜鲤和选育镜鲤及其杂交的同工酶电泳比较研究

水产学杂志 1994

摘要:该文采用电泳方法对德国镜鲤,选育镜鲤及杂交种的肝组织Pod、Mdh、Est三种同工酶进行分析,三种鲤的Pod同工酶谱只有一种表型,Mdh酶谱中选育镜鲤在MDH-2出现杂交.Est酶谱中选育镜鲤Est-6有基因多态现象,德国镜鲤Est-1和Est-5有多态现象,两个亲本在生化遗传上比较接近.

关键词: 同工酶 基因多态现象 德国镜锂 选育镜锂 杂交后代 生长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水产养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现代渔业信息 1994

摘要:水产养殖系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摆在水产养殖工作者面前,如何搞好科学的经营管理,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作者就我国水产养殖经营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作扼要的概述和探讨。

关键词: 中国 水产养殖 经营 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魁蚶食性及摄食报节变化的初步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1994

关键词: 魁蚶 食性 食物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魁蚶底播增殖的试验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 1994

摘要:魁蚶是一种适应性强、生态效率高的大型经济贝类。种苗投放后成活率可达99%,1年后的回捕率在50%以上;在满足魁蚶习性要求的一般条件下,选择敌害少,海底稳定性好的海区是增殖成败的关键。蟹类(如梭子蟹、日本 )对种苗危害极大,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的后果;种苗放流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壳长2.0~2.5cm可作为放流种苗的标准规格。放流1~1.5年后可达5~7cm商品规格,增殖效果显著,适用于生产性魁蚶资源增殖放流。

关键词: 魁蚶,增殖,种苗规格,海区选择,敌害,回捕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视水产人才断档现象 加速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中国水产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改革开放十年来,我国水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水产品总产量连续几年雄居世界榜首。但应该看到进一步发展水产业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要消化这些不利因素,科技兴渔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在水产科研队伍中,十年“文革”带来的人才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