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生物功能研究
《西部林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对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热带季雨林、次生林和种植15a(中龄林)的橡胶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功能进行研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同时测定土壤微生物纤维素分解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氨化作用和呼吸作用。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145.01-231.81mg/kg之间,橡胶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低于次生林和季雨林,土壤质量存在一定的下降。次生林和季雨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旱季和雨季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橡胶林则无显著性差异。生物量碳含量与6种土壤养分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均不显著。从旱季进入雨季,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纤维素分解强度逐渐增强,其中中龄橡胶林和次生林下的土壤微生物纤维素分解作用在不同季节有显著性差异;3种林型的硝化作用均先增强后减弱;中龄橡胶林和次生林的土壤微生物固氮作用均逐渐减弱;3种林型的土壤微生物氨化作用均逐渐减弱;呼吸作用强度随季节逐渐增强,中龄橡胶林和次生林差异显著。西双版纳季雨林除硝化和氨化作用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异外,其他微生物功能无显著差异,说明季雨林比橡胶林和次生林更加稳定。西双版纳地区5种土壤微生物功能的相关性并不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香蕉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影响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香蕉全蕉和蕉肉中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残留量的方法,并研究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在3种不同施药方式下的残留消解动态。[方法]样品经1%乙酸乙腈提取,PSA+GCB净化,UPLC-MS/MS测定。[结果]在0.001~0.10 mg/kg添加水平范围内,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平均回收率为84.9%~104.8%、89.2%~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1.3%~4.4%、1.2%~9.7%;定量限均为0.01 mg/kg。吡虫啉在不套袋、套袋前施药,香蕉全蕉和蕉肉中的消解半衰期(T1/2)分别为7.22、18.24、11.36、17.33 d。高效氯氰菊酯在不套袋、套袋前施药,香蕉全蕉上的T1/2分别为9.50、14.75 d。[结论]套袋可显著降低农药原始积累量,同时减慢农药在袋内香蕉中的降解,半衰期延长。高效氯氰菊酯主要残存于香蕉果皮中,而内吸性较强的吡虫啉通过内吸传导作用进入果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洲坚果冲剪破壳试验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澳洲坚果破壳机的效率,依照性能优良且高效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澳洲坚果冲剪式破壳机,并偕同冲击式破壳机做了试验比较。[方法]以破壳机类型、澳洲坚果尺寸为试验因素,试验测定了2种破壳机的破壳率、整仁率和生产率。试验模式采用平衡完全随机析因设计,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用5 kg澳洲坚果。并利用SAS软件对试验数据做了方差分析。[结果]冲剪式的生产率显著高于冲击式,2种破壳机加工小果的生产率显著高于大果。冲剪式的破壳率显著高于冲击式,2种破壳机加工大果的破壳率显著高于小果。冲剪式的整仁率显著低于冲击式,两种破壳机加工大果的整仁率显著低于小果。[结论]与冲击式比较,冲剪式破壳机的生产率和破壳率均显著提高,该机的结构和参数有待进一步改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氏真绥螨对三种橡胶叶螨的控害效能评价
《应用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尼氏真绥螨Euseiusnicholsi对3种橡胶叶螨的捕食选择性和控害潜能.[方法]在室内温度(27±1)℃、RH(75±5)%、光周期12L︰12D条件下,研究了尼氏真绥螨对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Riley)、东方真叶螨Eutetranychus orientalis(Klein)和比哈小爪螨Oligonychus biharen(Hirst)不同螨态的捕食选择性和捕食作用.[结果]尼氏真绥螨对六点始叶螨不同螨态均表现为嗜食性而不取食比哈小爪螨卵.尼氏真绥螨对3种叶螨不同螨态的功能反应均能较好的拟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其对六点始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效能(a/Th)最高,对雌成螨、若螨、幼螨以及卵的捕食效能分别为49.79头、106.83头、157.25头和38.44粒,其次为东方真叶螨,最后为比哈小爪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尼氏真绥螨对六点始叶螨若螨的捕食效能(a/Th)在30℃时最强,而对东方真叶螨和比哈小爪螨若螨的捕食效能(a/Th)均在33℃时最强.[结论]尼氏真绥螨对3种橡胶害螨均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其中对六点始叶螨的控害效果最佳,可以考虑作为橡胶害螨的优势天敌资源加以利用.
关键词: 尼氏真绥螨 六点始叶螨 东方真叶螨 比哈小爪螨 功能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TIR和UV-Vis光谱表征蒸汽介质高温热改性对橡胶木颜色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蒸汽作为保护气,将橡胶木分别置于155℃处理2、6 h,185℃处理2、6 h,215℃处理2 h,测定了热改性后的橡胶木颜色,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木材热改性前后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温热改性处理使橡胶木的颜色从浅黄白色变为橙色然后转向深棕褐色,随着处理程度加深,明度值L*持续降低.热改性程度较浅时色饱和度C*略有增加,木材颜色趋于鲜艳,而随着处理程度加深色饱和度C*大幅降低,颜色趋于黯淡.木材颜色变化的总色差ΔE*可反映热改性的程度,改性处理越剧烈,总色差ΔE*越大,处理温度比处理时间对木材颜色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UV-Vis光谱显示,热改性材在350~550nm波段的吸收显著增强,说明有大量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生成.结合FTIR光谱,可以推测热改性过程木质素的相对含量升高,紫丁香基团上的甲氧基脱落,木素上苯环氧键的含量稳步降低,从侧面印证可能发生了生成醌的反应.同时,FTIR光谱中有迹象显示可能在155℃处理2 h时半纤维素的乙酰基就开始大量脱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白粉病的生物防治及病程代谢物质含量变化
《中国蔬菜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LG010对苦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同时为了探明苦瓜白粉病的病程相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白粉病菌接种处理、白粉病菌+BLG010接种处理和蒸馏水喷施处理后8 d和15 d时苦瓜叶片的代谢物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BLG010对苦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高达89.49%;苦瓜感染白粉病菌后,D-葡萄糖、延胡索酸和肌醇半乳糖苷含量在8 d和15 d均上调表达,而甘氨酸、甘油酸、L-谷氨酸和咖啡酸则表现为下调.这7种代谢物质的含量变化与苦瓜白粉病病程相关,施用BLG010可以降低苦瓜白粉病病情指数,避免这7种代谢物质含量的异常变化.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苦瓜白粉病 有机酸 氨基酸 糖类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不同配比生物炭对橡胶树根系生长的短期响应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施用4种用量的生物炭对橡胶根系短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呈增加趋势,而容重呈下降趋势;施用不同用量生物炭处理对橡胶树根重、根长、根面积和根体积的影响各异,与对照相比,生物炭低配比(1%)和高配比(10%和15%)的施用量短期内对橡胶树根鲜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无显著影响,而施用配比含量为5%的生物炭处理短期内显著提高了橡胶树根鲜重、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同时,不同施用量生物炭处理的橡胶树吸收根占总根重的比例介于64.8%~76.1%之间.综上所述,施用配比含量为5%的生物炭可在短期内显著促进橡胶根系的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的防治效果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曲条跳甲是目前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为害特点,目前常用的喷雾法防治效果不佳,且容易导致杀虫剂残留超标。为了筛选对黄曲条跳甲有效的药剂和防治方法,本研究以芥菜为供试蔬菜,通过土壤处理试验,评价了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的田间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对黄曲条跳甲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在供试剂量为2kg/667m2时,处理后14、21、28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67%、72.00%、70.64%,优于对照药剂1%联苯菊酯·噻虫胺颗粒剂。同时,该药剂对芥菜还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与空白处理相比,2 kg/667 m2的处理剂量下对芥菜的增产率为58.80%,在采收期芥菜残留分析结果显示,芥菜、土壤中噻虫胺与氟氯氰菊酯残留量均小于0.5 mg/kg,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6)中对这2种杀虫剂的残留量的要求。由此可见,施用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采用根施法防治黄曲条跳甲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而且,本研究中的根施法为一次性施药,与常规喷雾方法比较,大大降低了药剂用量和施药人力成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