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番木瓜环斑病毒海南南瓜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海南南瓜上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的全基因组特征及系统进化情况,为南瓜病毒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DAS-ELISA和RT-PCR等方法,检测采自海南澄迈桥头镇疑似感染PRSV的南瓜叶片中是否存在PRSV,采用分段扩增测序方法拼接获得PRSV-HnPumpkin基因组,利用NC-BI中的BLAST工具、DNAStar和MEGA 6.06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及系统关系树构建。【结果】DAS-ELISA和RT-PCR检测结果表明,采自海南澄迈桥头镇疑似感染PRSV的南瓜叶片中存在PRSV(PRSV-HnPumpkin)。PRSV-HnPumpkin基因组全长为10 327nt,具有典型的PRSV基因组结构特征,含有1个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含有3 345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PRSV-HnPumpkin与已报道的其他PRSV分离物核苷酸和氨基酸之间的相似性分别为80.6%~95.1%和90.7%~97.9%。系统关系分析表明,PRSV-HnPumpkin与亚洲分离物处于同一组中,且与我国台湾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结论】获得了PRSV-HnPumpkin全序列,但其进化来源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番木瓜环斑病毒 南瓜病毒病 基因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诱导海南龙血竭的化学成分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所产血竭的化学成分,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socotrin-4?-ol(1)、homoisosocotrin-4?-ol(2)、(E)-3-(3,4-dihydroxybenzylidene)-7-hydroxy-chroman-4-one(3)、5-hydroxy-7-methoxy-3-(4?-hydroxybenzyl)-4-chromanone (4)、3-去氧苏木查耳酮(5)、苏木查耳酮(6)、7,4?-二羟基黄酮(7)、7,4?-二羟基-8-甲基黄酮(8)、丁香树脂醇(9)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所产血竭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3~6为首次从血竭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和8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生长抑制作用。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人工诱导血竭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五省辣椒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植物保护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促进辣椒产业的良性发展和维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本研究分别使用确定性、概率性和累积暴露评估方法评估了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农药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确定性方法的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8组人群的急慢性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0%~12.0%;考虑到累积暴露风险的问题,本文还评估了吡虫啉和啶虫脒的累积暴露风险并与两种农药单一暴露风险(概率性暴露评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农药的急慢性累积暴露量仅占安全阈值的0.90%~33.32%,但要高于各自的单一暴露量;同时三种方法的结果皆表明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儿童的暴露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综上,2016年我国南方5省辣椒中6种农药残留对8类人群的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皆可接受.

关键词: 辣椒 膳食暴露风险 概率评估 累积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麻麻茎腐解特征及氮素回收利用率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合理利用剑麻麻茎作有机肥还田,采用网袋法和盆栽试验研究了麻茎腐解特性及氮素回收利用率。结果表明,麻茎粉碎还田后240 d,茎部和叶基腐解率均较大,分别高达72.4%、78.9%;茎部氮、磷、钾释放率分别为88.4%、72.7%、94.9%;叶基氮、磷、钾的释放率分别达88.0%、74.4%、95.5%。茎部和叶基快速腐解期均在30 d内,而氮、磷、钾的快速释放期也在30 d内。茎部和叶基不同养分释放速率大小均表现为钾>氮>磷。剑麻吸收的土壤氮比例远高于尿素氮和麻茎氮,而吸收的麻茎氮高于尿素氮。麻茎单施和配施尿素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分别为5.1%、4.3%。可见,麻茎还田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后茬尿素的用量。

关键词: 剑麻 麻茎 腐解 氮素 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结合气相串联质谱法检测黑胡椒中19种农药残留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分散固相萃取结合气相串联质谱法测定黑胡椒中敌敌畏、联苯菊酯、氯氰菊酯等19种农药残留的方法,为黑胡椒产品的多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黑胡椒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吸附剂净化后过膜上机,由HP-5MS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的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对19种农药进行检测。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无水硫酸镁、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石墨化炭黑(GCB)和C_(18)4种吸附剂的配比。【结果】100 mg无水硫酸镁+20 mg PSA+50 mg GCB+40 mg C_(18)为最佳配比的混合吸附剂;19种农药采用外标法定量;基质标准溶液在0.004~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00);53%农药为强基质效应,其中大部分为有机磷类农药,42%为中等基质效应;样品在3个不同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6.0%~114.0%,相对标准偏差(RSD)(n=3)在2.0%~12.0%,均小于15.0%,苯醚甲环唑检出限为0.010 mg/kg,其余农药检出限为0.007 mg/kg。【结论】建立的分散固相萃取结合气相串联质谱法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检测要求,适用于黑胡椒中敌敌畏等19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 黑胡椒 农药残留 分散固相萃取 气相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茉莉酸甲酯对艾纳香活性成分、抗氧化酶活力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中草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艾纳香植株不同叶位叶片中4种内源激素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以及L-龙脑的含量与诱导剂的浓度、采样时间之间的规律。方法以0.01、0.10、1.00、10.00mmol/L的茉莉酸甲酯(MeJA)作为外源诱导剂,艾纳香不同叶位的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为实验对象,以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抗氧化酶的活力以及活性成分L-龙脑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结果 1.00 mmol/L的MeJA对L-龙脑的积累效果较好;不同浓度的MeJA诱导下,抗氧化酶的变化比较复杂。对于POD来说,除了10.00 mmol/L MeJA浓度处理下的艾纳香3个叶位的叶片中其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他浓度处理下,POD在72 h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对于CAT来说,10.00 mmol/L MeJA诱导下,艾纳香3个叶位叶片其含量在24 h时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CAT活力极速下降。在其他浓度处理下,嫩叶和老叶中的CAT酶活力在72 h,显著低于对照,而在成熟叶中除了0.10 mmol/L MeJA处理,均在72 h时高于对照。对于SOD来说,除了1.00 mmol/L MeJA处理的3个叶位的叶片在48 h之后,SOD含量均高于对照,且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浓度处理下的SOD均低于对照。低浓度的MeJA(≤0.10 mmol/L)可以促进艾纳香叶片中的IAA、GA3和ZT的积累,而高浓度的MeJA(≥10.00 mmol/L)促进ABA的积累。结论艾纳香植株在外源MeJA(1.00 mmol/L)诱导下可以促进活性成分积累,为其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艾纳香 抗氧化酶 生长素 脱落酸 赤霉素 玉米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及潜在入侵风险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原产于美洲地区.2018年底入侵我国,2019年4月30日,在海南省,草地贪夜蛾在海口首次发现,目前该虫已在海南省18个县市定殖.本文在收集、整理草地贪夜蛾入侵地生物生态学、地理分布等信息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草地贪夜蛾的天敌如寄生蜂、线虫、病原真菌、病毒及信息素诱杀的研究和利用情况;同时,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对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以南和华中地区在气候条件、寄主等方面利于草地贪夜蛾的生存和为害.海南省可满足草地贪夜蛾周年生存,可成为迁飞虫源地,且海南是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该虫在海南的发生会影响我国种业安全,因此亟需加强对其监测和防控.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海南 入侵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改进

中国蔬菜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华南地区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简易防虫网,不仅成本低、简单易建,且有效降低了蔬菜病虫害的发生率,与露地生产相比,蔬菜产量增加50%,农药施用量减少90%,综合经济效益增加60%。华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防虫网可减缓雨点对菜田土壤的冲击力度,使溅到植株上的带菌泥水减少,预防蔬菜烂苗的发生,同时对一些害虫起到阻隔作用,减少虫害的发生,因此,防虫网在华南地区使用相当普遍。但据笔者调查,有些农户的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栽培肾茶中1个新的桉烷型倍半萜

中国中药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对海南栽培肾茶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共鉴定了6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1-dehydroxy-1-oxo-rupestrinol (1),N-反式阿魏酰酪胺(2),丹参素甲酯(3),咖啡酸(4),咖啡酸甲酯(5)和咖啡酸乙酯(6),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肾茶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4呈现不同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关键词: 肾茶 桉烷型倍半萜 α-葡萄糖苷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壁材对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物性与释放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分别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β-CD+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octenylsuccinate starch sodium,OSS)、酪蛋白为壁材,以香草兰精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具有缓释性的微胶囊。以产率、包埋率、溶解性、缓释性、乳化液稳定性等为评定指标,对比分析4种壁材的包埋效果。结果表明:以OSS为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OSS)产率最高,为84.17%,包埋率为78.04%,溶解度和乳状液稳定性分别为96.31%和97.82%,具有良好的冲调性、溶解性和乳化性。MD与β-CD复配壁材的香草兰精油微胶囊(VO-MD)产率和包埋率最低,分别为71.37%和61.18%。在粒径方面,VO-OSS粒径最小,为190 nm。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VO-OSS表面结构光滑、呈球状。VO-OSS在60℃贮存10 d后,香兰素的保留率为54.62%,表明缓释性高于其他3?种微胶囊。综合所有指标,对比其他3种微胶囊产品,OSS是制备香草兰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壁材。

关键词: 壁材 香草兰精油 微胶囊 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