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SSR标记的68份红毛丹种质资源DNA指纹图谱构建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10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SR引物,以海南岛68份红毛丹种质为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SSR指纹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1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0个等位位点,多态性条带比例为100%,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93;对68份红毛丹种质做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0.290~0.664;采用引物?带型组合法构建了68份红毛丹种质的指纹图谱.该结果为今后红毛丹种质鉴定和分子育种提供重要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茎秆纤维的微观结构和性能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FT-IR)、X-射线衍射、热重/示差扫描量热(thermogravimetri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简称TG-DSC)等分析手段对木薯茎秆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木薯茎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总量占木质部的70%以上;木薯茎秆木质部横切面维管束排列整齐,属散孔材,导管明显,管径大小不一致,管胞细胞长度不等,细胞壁厚,细胞间紧密排列呈线状,胞内有颗粒状淀粉粒物质存在;韧皮部细胞较木质部小,且排列紧密;髓部有微孔且轻薄,可能存在含量较高的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木薯茎秆木质部材料在3 403、2 931 cm-1处有明显的吸收峰.木质部的结晶度为50.1%,晶粒尺寸为2.3 nm.在空气氛围中,温度为287~398℃是热解的主要阶段,大部分失质量发生在该阶段,失质量率约为47%,在氮气氛围中267~337℃是热解的主要阶段,失质量率约为5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孢炭疽菌泛素结合酶基因CgUBC2的RNAi突变体获得与功能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胶孢炭疽菌泛素结合酶基因CgUBC2的功能以及与致病相关基因间的关联性。利用RNAi技术构建沉默载体pSilent-1:CgUBC2,通过PEG介导法获得突变体菌株,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侵染寄主过程中的差异表达,以及与PG、ECH、LIP、PKS、HMT、Sin3P、NRPS 7个致病相关基因的关联性。通过特异性引物检测鉴定、表达量分析,获得CgUBC2的RNAi突变体为pSilent-1:CgUBC2-1和pSilent-1:CgUBC2-2,侵染过程中突变体菌株CgUBC2基因表达量、7个致病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成功获得胶孢炭疽菌泛素结合酶基因CgUBC2的RNAi沉默突变体,CgUBC2参与侵染寄主的过程、正向调控7个致病相关基因和致病力。
关键词: 胶孢炭疽菌 泛素结合酶基因 CgUBC2 RNAi 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皮种子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中草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黄皮Clausenalansium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如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黄皮种子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核磁和质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及通过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降血糖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测试。结果从黄皮种子中共分离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R*,6R*)-6-羟基胡椒酮(1)、(4S*,6R*)-6-羟基胡椒酮(2)、(1S*,2S*,4R*)-1-methyl-4-(prop-l-en-2-yl) cyclohexane-1,2-diol(3)、subamone(4)、methyl (1R*,2R*,2′Z)-2-(5′-hydroxy-pent-2′-enyl)-3-oxo-cyclopentane acetate(5)、5-hydroxy-4-phenyl-5H-furan-2-one(6)、黑麦草内酯(7)、xylogranatinin(8)、2,6-dihydroxyhumula-3(12),7(13),9(E)-triene(9)、xanthoxol(10)和ligballinol(11)。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具有较强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5具有较强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
关键词: 芸香科 黄皮 (4R*,6R*)-6-羟基胡椒酮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配方施肥提升天然橡胶生胶性能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8a生长的PR107橡胶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天然橡胶生胶性能及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水平的施肥处理对干胶含量有显著的影响,不同肥料对干胶含量最优施肥组合为尿素300 g/株、过磷酸钙250 g/株、氯化钾75 g/株;对生胶塑性初值的最优施肥组合为尿素0 g/株、过磷酸钙375 g/株、氯化钾25 g/株;对门尼黏度的最优施肥组合为尿素0 g/株、过磷酸钙250 g/株、氯化钾25 g/株;对生胶塑性保持率的最优施肥组合尿素200g/株、过磷酸钙375g/株、氯化钾50g/株.施肥对橡胶的分子量均有显著影响,对橡胶数均分子量(Mn)的最优施肥组合为尿素0g/株、过磷酸钙125g/株、氯化钾25g/株,对橡胶重均分子量(Mw)、黏均分子量(Mv)的最优组合施肥量为尿素300 g/株、过磷酸钙250 g/株、氯化钾25 g/株.在生产橡胶或胶乳制品时,可根据不同制品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及施肥措施的橡胶树胶乳作为原材料,使制品性能达到最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分析不同品种油棕果肉中的脂肪酸组分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的脂肪酸组分,为棕榈油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品种的新鲜油棕果为试验材料,参考国家标准GB/T 14772—2008提取果肉脂肪酸,利用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同时测定油脂营养成分.[结果]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脂肪酸种类相同,但成分含量所占比例不同.LS30果肉中棕榈酸含量所占比例最高(53.00%),油酸含量比例最低(22.56%);SJ64果肉中棕榈酸含量比例最低(43.94%),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比例最高(33.24%和7.10%).4个品种油棕果肉脂肪酸组分中,棕榈酸平均含量所占比例高达48.47%,变异系数为0.05;其次为油酸,平均含量所占比例为27.90%,变异系数为0.08.脂肪酸组分中,月桂酸与肉豆蔻酸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1.00,下同),其相关系数为0.90,与其他4种脂肪酸均呈负相关;棕榈酸与油酸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3,与亚油酸呈较大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1,与月桂酸和肉豆蔻酸呈负相关,与硬脂酸呈正相关.对油棕果肉油脂各营养成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品种间α-维生素E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多重比较分析,α-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SD60和XJS30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SJ64和LS30间存在显著差异;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在4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SJ64果肉中的油酸、亚油酸,以及油脂营养成分α-维生素E和β-谷甾醇含量均最高,具有较高的营养开发价值,为今后棕榈油品质改良提供材料参考.
关键词: 油棕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 甲酯化 组分 含量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蓟马复合种在芒果植株上的空间分布和理论抽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弄清蓟马在芒果植株上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芒果蓟马监测及防控的抽样技术和方法,分别于芒果嫩梢期和扬花期,调查芒果植株不同冠层蓟马虫数。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芒果园蓟马的为害程度差异较大。芒果植株不同冠层均有蓟马分布为害,芒果花期取中、下层花穗,嫩梢期取中、上层叶片能较准确反应出植株的受害情况。芒果蓟马的分布型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密度低时为均匀分布,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聚集程度随密度升高而增大,个体间相互吸引。利用聚集均数分析聚集原因,发现芒果蓟马的聚集主要是由蓟马自身的习性和环境共同作用引起的。应用Iwao理论抽样原理,建立了芒果扬花期及嫩梢期的抽样模型:N=(8.8543/m+0.2098)t~2/D~2和N=(1.8462/m+0.1513)t~2/D~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粉1号香蕉果肉黄色素的提取、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香粉1号香蕉果肉为原料,根据提取剂筛选、最大吸收波长和颜色反应对其色素进行初步定性.以黄色素提取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确定该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了不同外界因素对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黄色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香粉1号香蕉果肉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0 nm,初步证明该色素为类胡萝卜素物质,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100%、提取温度72℃、液料比15 mL/g、提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黄色素的最大提取量为104.15μg/g.稳定性试验表明,该黄色素对高温不稳定,耐光性较差,适宜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使用;可与H2O2共同使用,不能与蔗糖、NaCl、柠檬酸和NaSO3混用;Fe3+对该色素有增色作用,Al3+、Ca2+和K+有破坏作用,Mg2+和Na+对该色素基本无影响.此外,该黄色素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在浓度为50 mg/mL时,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97.61%和28.41%.
关键词: 香粉1号香蕉 黄色素 提取 稳定性 抗氧化 响应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区全序列分析儋州鸡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
《中国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本研究对36只儋州鸡样品的线粒体DNA(mtDNA) D-loop区全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中公布的部分品种鸡的mtDNA D-loop区全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儋州鸡的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进化关系.结果显示,儋州鸡mtDNA D-loop区扩增片段长度为1 210 bp,A+T含量为59.9%,C+G含量为40.1%,变异区在167~1 215 bp之间,高变区主要集中在167~367 bp之间,存在6种单倍型,共有20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变异度(Hd)为0.571,平均核苷酸差异(k)为6.449,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537,中性检验的Tajima's D值为1.61643,6种单倍型可分为A、B、C 3个世系,以B世系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儋州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相对偏低,结合群体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发现,儋州鸡的遗传组成来自3个母系祖先,缅甸红原鸡、爪哇红原鸡及红原鸡海南亚种均是其潜在的祖先,受外来鸡种影响较小,是一个较为封闭的原始鸡种.
关键词: 儋州鸡 线粒体DNA(mt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起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