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杧果露水斑病病原菌枝状枝孢霉的巢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杧果露水斑病是当前生产上影响杧果产业的重要病害之一,因潜伏期长常在发病初期不易被察觉而错过防治适期,建立其主要致病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对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控尤为重要。【方法】将该病菌的ITS序列与NCBI中的数据大量比对后,在差异位点大的区域设计了8对引物,通过筛选获得两对特异性良好的引物及其扩增条件。【结果】两对特异性引物分别是ML-SF9/ML-SR5和ML-SF10/ML-SR10,扩增条件:94℃4 min;94℃45 s,65℃45 s,72℃1 min,36周;72℃10 min,特异条带大小分别为408 bp和424 bp。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又与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结合后,建立了杧果露水斑病病原菌的两套巢式PCR快速检测体系,可检测病菌DNA的含量最低为3.55×10-9ng·μL-1,比常规PCR灵敏度提高了1万倍,且能实现对潜伏期果实的特异性检测。【结论】此技术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为杧果露水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杧果 露水斑病菌 常规PCR 巢式PCR 分子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比较
《林业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新品种"热科沉香'1号’"和普通白木香经打钉法结香2年后所产沉香的组织构造和化学成分,为筛选出优良的白木香种质或优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木材解剖学方法观测木材三切面,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观察2种沉香的木材组织构造;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检测2种沉香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热科沉香'1号’"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弱,结香颜色呈黄褐色,结香体积更大且容易结香,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导管和轴向薄壁组织中;普通白木香对创伤的修复能力较强,结香颜色呈棕褐色,结香体积较小且速度较慢,沉香物质主要积累在内涵韧皮部和木射线薄壁组织中。2) GC-MS分析结果表明,2种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的总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75.88%和70.41%,但"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以色酮类成分为主,普通白木香所产沉香倍半萜和色酮类成分含量相当。3)"奇楠"沉香的标志性成分2-(2-苯乙基)色酮与2-[2-(4-甲氧基)苯乙基]色酮之和在"热科沉香'1号’"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25.19%,而在普通白木香所结沉香中的含量为5.97%,前者约为后者的4.22倍。【结论】"热科沉香'1号’"所产沉香的质量更优,是一种易产香、产量高、质量优的种质,值得进一步培育和评价。
关键词: 热科沉香‘1号’ 白木香 打钉法 木材组织构造 GC-MS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MinMYBPA基因的克隆及载体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MYB (Myeloblastosis)是植物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广泛参与植物代谢调控。为了研究其在芒果果皮中花青苷合成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从芒果果皮中克隆得到一个与花青苷合成相关的基因,将其命名为MinMYBPA,其cDNA全长序列为1 081 bp,开放阅读框为843 bp,编码280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2.09 k D,等电点为9.01,对MinMYBPA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与克莱门柚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为深入了解其在芒果花青素合成和积累的分子机理,进一步构建了pTRV2-MinMYBPA沉默表达和pGreenⅡ62-SK-MinMYBPA过表达载体,为MinMYBPA的功能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 MinMYBP1基因 构建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柳叶拟沉香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各种色谱技术,对柳叶拟沉香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根据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共鉴定了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2-hydroxy-dihydrocyperolone (1)和(rel)-4β,5β,7β-eremophil-9-en-12,8α-olide (2),其中化合物1是新化合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株K562和人肝癌细胞株BEL-7401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IC_(50)分别为(17.85±0.04),(21.82±0.07)mg·L~(-1)[紫杉醇为阳性对照,IC_(50)分别为(1.97±0.11),(6.31±0.08) mg·L~(-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土壤系统中钾镁营养及其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土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钾和镁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重要营养元素。近些年来,钾、镁营养,离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平衡关系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植物–土壤系统中钾、镁营养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主要从植物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转运、作物品质、生理生化、碳氮代谢、活性氧代谢以及土壤中K~+、Mg~(2+)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此外,本文还展望了钾、镁营养及其二者交互作用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水胁迫对冰菜细胞损伤和有机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海水胁迫对冰菜细胞损伤和脯氨酸、可溶性糖、甜菜碱积累影响.[方法]以冰菜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海水(20%、30%、40%、50%、60%)胁迫下冰菜细胞损伤(MDA、细胞膜透性)和有机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的变化.[结果]随海水浓度增加,冰菜各级分枝细胞膜透性增强、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各级分枝MDA、甜菜碱含量变化为一级、二级分枝增加,三级分枝则先增加后减少;各级分枝脯氨酸含量变化均为先增加后减少.海水胁迫与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各有机小分子渗透调节物质中仅可溶性糖与海水浓度和膜脂过氧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随着海水浓度升高,细胞膜受损伤加重.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在不同浓度海水和不同生长时期起着重要渗透调节作用,且与海水胁迫相关性表现为可溶性糖>甜菜碱>脯氨酸.
关键词: 冰菜 MDA 细胞膜透性 可溶性糖 甜菜碱:脯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荚兰全粉干燥工艺研究及品质变化分析
《中国调味品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取高品质的香荚兰全粉,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香荚兰进行干燥处理,以物料形态、冻干时间、冻干温度为试验因素,以感官评价、香草醛含量、水分含量为指标,考察干燥条件对香荚兰全粉质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确定真空冷冻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将真空冷冻干燥、风干、微波干燥3种不同方式制得香荚兰全粉的感官品质及风味物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冻干时间8 h、冻干温度65℃、物料形态为切段冻干时,得到的全粉风味较好、品质较佳,直观分析法水分含量、香草醛含量、感官得分分别为5.99%、2.13 g/100 g、76.89,综合评分法得分为2.459.真空冷冻干燥、风干、微波干燥3种工艺制备的香荚兰全粉感官得分分别为75.60,62.40,62.40;香草醛含量最高的为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检出具有呈香作用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以芳香族、醛类及酯类为主,其中真空冷冻干燥和风干对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组分的保留效果较佳,与原豆荚共有成分高达31种,微波干燥最少,损失最多,仅剩12种.综合考虑,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制备香荚兰全粉最为适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乙醇酸氧化酶蛋白理化特性及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乙醇酸氧化酶(glycolate oxidase, GLO)作为光呼吸作用的关键酶,影响光合组织的碳固定,并参与生物与非生物胁迫应答.本研究基于橡胶树基因组数据库平台,扫描并获得橡胶树GLO基因4个,均有植物GLO的典型特性,分子量约40 ku,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为主,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除含有碱性亚基Ⅰ类外,还有中性亚基Ⅱ类,聚类分析结果也暗示植物GLO进化可能早于物种间进化;橡胶树GLO存在叶片特异表达,HbGOX1为叶片GLO关键成员,随叶片发育表达丰度升高,而受高温胁迫下调表达.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橡胶树GLO存在叶片组织特异性,且通过调节H2O2,参与抗性诱导,同时防止活性氧积累和伤害,有助于解析其在光呼吸中的作用机制,对更系统了解植物光呼吸代谢过程及其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速溶鹧鸪茶粉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及品质分析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研究3种不同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对速溶鹧鸪茶粉含水率、色泽、多酚含量、湿润性、分散性的影响,确定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条件;以速溶普洱茶粉为辅料拼配,结合电子感官和人为感官评分筛选最佳配比,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比较拼配前后风味差异.结果 表明:预冻温度-20±2℃、预冻7h,一次干燥温度80℃,干燥3h,二次干燥温度55℃,干燥6h,速溶粉各理化指标最佳;速溶鹧鸪茶粉与速溶普洱茶粉拼配比为7∶3,风味最佳.拼配后复合茶粉中醛类物质含量增加了0.34%,酸类物质含量减少了0.18%,滋味醇和,口感顺滑.该研究为鹧鸪茶综合利用及产品研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创新链促进海南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发展
《科技管理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在厘清海南省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科技创新链理论设计海南省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中心的运行框架和机制.海南省橡胶制品业基础薄弱,天然橡胶以初级产品形式输出,附加值低,通过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中心整合省内外各种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链促进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形式.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创新中心实行董事会为核心的运行制度,其研究重点依时间顺序分别是天然橡胶材料创新、乳胶寝具研制、高附加值橡胶制品研发和生产性服务产品开发,覆盖天然橡胶材料与制品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以及产品生产、升级与市场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