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饲料糖源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肌肉组成、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糖源对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幼虾生长、肌肉组成、肝胰腺消化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糖源.体重(0.29±0.03) g的红螯螯虾幼虾随机分为5组,分别以葡萄糖、蔗糖、糊精、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作为糖源制作5种等氮、等脂、等能饲料,喂养红螯螯虾幼虾8周.结果显示,饲料糖源对红螯螯虾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蔗糖组和玉米淀粉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蔗糖组螯虾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糖源对肌肉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蔗糖、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组总抗氧化性能(T-AOC)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蔗糖组螯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玉米淀粉组螯虾酸性磷酸酶(ACP)活力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而糖源对螯虾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蔗糖和玉米淀粉是红螯螯虾幼虾饲料的适宜糖源.

关键词: 红螯螯虾 饲料糖源 肌肉组成 消化酶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沙群岛维管植物资料增补(Ⅰ)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年5、6月份对西沙群岛的永兴岛、石岛、赵述岛、西沙洲、南沙洲、中沙洲、北沙洲、北岛、中岛和南岛共10个岛屿的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考察、标本采集、鉴定以及文献查阅,共记录西沙群岛维管植物90科406种,确定西沙群岛未记录野生维管植物52种,新归化植物10种,新增栽培植物87种,隶属于59科130属,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标本室ATCH.西沙群岛原记录维管植物398种,在此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植物标本进行统计,西沙群岛维管植物共计101科352属543种,其中野生植物292种,栽培植物251种.此研究为西沙群岛植物资源提供了重要信息.

关键词: 西沙群岛 维管植物 新记录 新归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干达木薯产业现状及病害

中国植保导刊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笔者作为中国技术顾问参与了中英非农业合作项目,赴乌干达负责木薯种植方面工作.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和乌干达农牧渔业部、国家农业研究组织、非洲创新研究所、马克累累大学等相关机构专家的交流,对木薯相关产业进行了初步调研,同时,开展了木薯主产区的病害联合调查,发现花叶病、褐条病、细菌性萎蔫病、褐斑病等为当地主要病害.

关键词: 乌干达 木薯 产业调研 病害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间作年限的五指毛桃根际土壤及其根中、微量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不同间作年限对五指毛桃根际土壤及其根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并评价了根际土壤中、微量元素丰缺状况,以期为五指毛桃间作施肥和采收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成龄胶园不同间作年限五指毛桃根际土壤及其根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五指毛桃间作年限的增加,五指毛桃根际土壤交换性钙、有效锰、有效锌含量的平均值均呈现出先显著增加后显著降低的趋势;交换性镁呈现出先显著增加后缓慢增加,有效铁则呈先缓慢增加后显著增加的趋势;而有效铜呈现出先缓慢降低后显著降低的趋势。2年生根中钙、镁、锰含量,1、2年生根铁、铜含量和4年生根锌含量相对较高。研究结果揭示:在成龄胶园间作五指毛桃整个生育期内都应当适量施放钙、镁肥和适当喷施铜、锌等微量元素叶面肥。综合根的中、微量元素含量方面考虑,并结合生产年限与成本,在生产上采收2年生五指毛桃根性价比最高。该研究能为五指毛桃间作合理施肥和适时采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成龄胶园间作 中、微量元素含量 根际土壤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的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旨在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黄瓜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的拮抗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对拮抗菌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共分离出650株细菌,筛选出10株拮抗菌。其中编号为JNL的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0℃、pH 7、碳源为半乳糖、氮源为硝酸钾、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生长效果最好。【结论】JNL菌株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 拮抗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木薯褐斑病发病规律调查及田间防治药效试验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褐斑病是世界木薯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也是危害中国木薯的重要病害.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011-2018年,笔者们对中国木薯主栽区开展了褐斑病的普查及发生规律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褐斑病在中国木薯主要种植区域均有发生,部分地区发病严重,主栽品种均不具备抗病性.2个地点3个木薯品种的3年系统病情调查结果表明,病害通常在木薯生长中期发生,随后逐渐加重,中后期流行为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丙环唑、保叶清等杀菌剂对褐斑病的危害有较好的减轻作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木薯 褐斑病 发生规律 田间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淀粉芽胞杆菌JNC2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草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菌体量和发酵滤液抑制柱花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JNC2菌株的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NC2菌株最佳培养基为木糖2%,蛋白胨0.4%,酵母粉0.8%,氯化铵0.6%,硫酸镁0.2%;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6.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60 mL,接种量体积分数7%,发酵温度34℃,转速200 r·min–1,发酵时间72 h,优化后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显著提高了32.61%.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抑菌活性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式植物狗尾草响应不同干旱及盐胁迫表达的内参基因actin及其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应用于狗尾草响应不同干旱及盐胁迫基因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从网站https://phytozome.jgi.doe.gov/pz/portal.html上获得狗尾草A10品系8个actin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荧光定量PCR引物,以不同程度的干旱及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的狗尾草幼苗cDNA做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片段电泳分析,扩增曲线及溶解曲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登录号Sevir.9G114100对应的actin基因是8个actin基因中最合适的内标基因。并对所选内标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的结果与转录组数据的结果保持一致,证明所选内标基因可用于后续狗尾草响应不同干旱及盐胁迫狗尾草转录组基因表达的验证工作,为深入研究狗尾草功能基因奠定分子基础。

关键词: 狗尾草 actin基因 干旱胁迫 盐胁迫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槟榔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分析其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槟榔壳、槟榔籽和槟榔花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7±0.48)mg/mL、(1.50±0.31)μg/mL和(4.00±0.53)mg/mL,其中槟榔籽提取物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0为(0.71±0.09)mg/mL].对提取物中多酚、多糖等成分进行分析,发现槟榔籽提取物中具有较高含量的多酚及多糖,含量分别为(441.73±4.79)mg/g和(411.47±6.01)mg/g.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槟榔壳及槟榔籽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而槟榔花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反竞争的混合型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槟榔籽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槟榔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动力学 多酚多糖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海南省田间发现螟甲腹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在入侵中国后迅速扩散,发现和利用本土天敌是有效抑制其暴发为害的重要途径。2019年4月至7月在海南省各市县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调查时,发现玉米地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卵寄生蜂。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该卵寄生蜂的形态特征,确定为螟甲腹茧蜂Chelonus munakatae Munakata,并建立了实验种群,为人工扩繁及田间应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 海南省 草地贪夜蛾 玉米 寄生蜂 螟甲腹茧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