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地表下水肥一体化系统优化设计

农机化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应用到设施农业中。水肥一体化技术是集合施肥与灌溉配套使用的一项新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是设施农业生产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农业中常采用地表上滴灌,存在管道老化、灌溉过程中存在沿程渗漏和蒸发等问题,本研究改变传统地表滴灌形式,采用地表下埋管,地表上肥料罐将水肥混合后通过滴灌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的灌溉方式。同时,采用传感器进行灌溉的自动控制与自动检测土壤水分信息和肥料信息,利用远程控制来实现数据传输,并通过模拟计算出灌溉计划,大大提高了灌溉施肥自动化水平。

关键词: 地表下管道 自动调节 水肥一体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园单辊一座一刀卧式除草机设计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设计了一种橡胶园单辊一座一刀卧式除草机,主要解决橡胶园专业除草还田培肥等问题。为了减轻除草机动刀磨损和机具振动,提高刀具和机具使用寿命,该机采用L型甩刀一座一刀切草模式除草,作业幅宽为1.5m,动刀回转半径为2 8 0 mm,刀辊转速为1 5 2 0 r/min。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在0.8 m/s之间时,粉碎合格率达到96%以上,整机运转平稳、可靠,满足复割橡胶园除草生产农艺要求。

关键词: 橡胶 除草机 卧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调味料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植物源调味料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调味料样品经改进后的QuEChERS方法前处理,选择C_(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采集,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方法在0.005~0.200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优于0.999,加标回收率在70%~10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9%~10%之间。方法检出限为0.002 mg/kg,定量限为0.005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性高,适用于植物源调味料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残留量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植物源调味料 氯虫苯甲酰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机制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采后菠萝果实由黑腐病引起的腐烂损失,本文研究了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的防控效果及相关机制。结果表明,1%氯化钙处理对菠萝黑腐病有最好的抑制作用和防治效果。1%氯化钙处理对病菌菌丝生长影响不大,但可明显抑制病原菌的产孢;氯化钙处理明显降低发病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甲酯酶(PM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CB)的活性,但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变化没有明显影响;氯化钙处理明显提高贮藏中后期菠萝果实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明显提高抗病相关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I)和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说明氯化钙处理对黑腐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一方面是由于其降低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另一方面是诱导菠萝果实提高了抗病性。因此,适宜浓度的氯化钙处理为菠萝采后黑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菠萝 黑腐病 氯化钙 防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鹧鸪茶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海南省的92份鹧鸪茶种质为材料,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和氨酚比等5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鹧鸪茶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丰富。游离氨基含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氨酚比。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70%,能够反映5个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基于各种质在5个品质性状上的差异,对92份鹧鸪茶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第Ⅰ、Ⅱ、Ⅲ类3个类群,第Ⅲ类群综合表现最好,抗氧化的保健功效突出,且咖啡碱含量最低,可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可为鹧鸪茶的开发利用以及优良无性品系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鹧鸪茶 种质资源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酶法提取棕桐油的工艺研究

粮油食品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从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等7种常用水解酶中,筛选出最适水解酶后,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该酶提取棕桐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所得油脂中的酸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是提取棕榈油的最佳用酶,pH和酶解温度对棕榈油提取率的影响不显著;纤维素酶提取棕榈油的最佳工艺为pH 4.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5 h、料液比1∶2 g/mL、酶用量2%.该条件下棕榈油提取率可达46.90%,所得油脂的酸价为6.01 mg/g KOH,可为水酶法制备棕榈油的工业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提取 棕榈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过氧化氢酶基因HbCAT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在巴西橡胶树响应低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通过RT-PCR技术从橡胶树中分离鉴定了HbCAT2,其c DNA全长1 780 bp,包括1 47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92个氨基酸,其分子量为57.18 k D,理论等电点为6.73.该酶的氨基酸序列含有血红素基团必须的5个特定位置氨基酸残基(组氨酸(H) 65,丝氨酸(S) 104,天冬酰胺(N) 138,精氨酸(R) 344和酪氨酸(Y) 348),以及钙调素结合结构域和过氧化物酶体靶信号.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HbCAT2在成熟叶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幼嫩叶片.在不同的环境胁迫下表达模式不同,特别在低温(4℃)胁迫下,HbCAT2基因在抗寒性强的橡胶树无性系'93-114'和抗寒性弱的橡胶树无性系'热垦501'中都呈现显著上调的表达模式,而且在'93-114'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热垦501'.另外,HbCAT2在橡胶树无性系'热研8-79'寒害较轻原生皮中的表达量较高,在寒害较重再生皮中的表达量较低,而且在抗寒性较强'PR107'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抗寒性较弱'热研8-79'.推测HbCAT2基因可能参与橡胶树低温胁迫应答.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 过氧化氢酶 树皮 低温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棕木密实化及其尺寸稳定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油棕木材的密度和尺寸稳定性,本研究以油棕木为研究对象,采用软化后热压密实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初含水率和压缩温度对油棕压缩木密度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初含水率(20%、35%、50%)和压缩温度(160、180、200℃)条件下,油棕压缩木压缩率为47.2%~48.8%,密度为0.79~0.88 g/cm3,回弹率和压缩回弹恢复率均随着初含水率和压缩温度的增大而降低,24 h吸水率和平衡含水率同样随着初含水率和压缩温度的增大而降低,相比较于初含水率,压缩温度对压缩木尺寸稳定性的改善更明显.

关键词: 油棕木 压缩 尺寸稳定性 温度 含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薯ERF基因家族的挖掘与特征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薯属于薯蓣科薯蓣属,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其基础研究还较为薄弱。本研究基于公布的大薯转录谱序列和基因组序列,开展了对大薯ERF家族基因的挖掘和特征分析。共找到DaERF基因41个,其中14个DaERF有一个以上的外显子,其余的均为一个外显子。进一步的blastx分析发现30个DaERF基因具有保守的AP2结构域,依据AP2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可将其分成5个亚家族。通过对AP2结构域的两个保守motif的位置和结合位点的分析,发现相同家族的ERF蛋白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根据大薯转录谱分析DaERF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发现一些DaERF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且属于同一亚家族基因的表达具有相似性。我们对在块茎中具有高表达的DaERF-DaERF24基因,使用RT-qPCR验证其在不同组织的表达,结果与转录谱数据一致。本研究通过对大薯ERF转录因子家族特性的初步挖掘,为以后研究ERF家族全基因分布、ERF基因功能验证和薯块生长发育机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薯(Dioscorea alata L.) ERF 基因家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大力漆酶基因CsLAC17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漆酶在牛大力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以牛大力叶片为材料,从反转录PCR获得的cDNA中扩增出漆酶基因CsLAC17全长。序列分析表明,CsLAC17 c DNA全长为2 010 bp,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 755 bp,编码一个由5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域分析表明,Cs LAC17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具有漆酶典型结构域的特征——铜离子结合域(Cu-oxidase和Cu-oxidase-2)。同源序列分析表明,Cs LAC17蛋白序列与绿豆(Vigna radiata var. radiata)和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同源性为88%、藜豆(Mucuna pruriens)87%、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85%。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CsLAC17在茎中表达量最高,叶中表达量次之,根中较少。此外,进一步构建了pBI121-CsLAC17过表达载体并转入农杆菌。本研究为日后CsLAC17基因的功能验证以及为牛大力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 牛大力 CsLAC17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特异性 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