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MeHXK1酵母功能互补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已糖激酶是植物催化已糖磷酸化生成磷酸已糖的一类重要的酶,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信号转导的过程。在前期研究中已从木薯基因组克隆获得7个已糖激酶基因,其中木薯已糖激酶基因MeHXK1主要在叶片、块根韧皮部、雄花和雌花中表达。本研究利用已糖激酶酵母突变菌株YSH7.4-3C鉴定酵母功能,研究已糖激酶是否具有催化已糖磷酸化的作用。结果发现:转pDR195-MeHXK1载体的YSH7.4-3C酵母在以葡萄糖或果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能生长,说明木薯已糖激酶MeHXK1可通过催化己糖磷酸化为酵母的生长提供碳水化合物和能量。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MeHXK1蛋白的酶学特性及生理功能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葡萄糖对木薯叶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改善木薯叶青贮品质,研究葡萄糖对木薯叶青贮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青贮木薯叶葡萄糖最佳添加量。以华南7号木薯幼嫩茎叶为原料,设对照组(直接青贮)和添加5、10、20和40 g/kg的葡萄糖处理组,青贮30 d后分析木薯叶青贮饲料pH、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以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木薯叶直接青贮品质较差,添加葡萄糖处理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和丁酸含量(P<0.05),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P<0.05),提高了饲料相对值(RFV)。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可以改善木薯叶青贮品质并提高营养价值,综合考虑葡萄糖添加量为20 g/kg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粗榧转录组SSR特征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粗榧(Cephalotaxus hainanensis)作为一种濒危孑遗植物,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十分必要。为了深入了解海南粗榧的遗传背景,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 TM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海南粗榧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并利用MISA软件对其进行SSR位点搜索和分析,搜索到有25 402个SSR位点,在143 614条Unigenes中,其中20 706条在Unigenes上,出现频率为17.69%,分布密度为131.70个/Mb;SSR位点的重复类型从单碱基到六碱基重复均有包含,其中SSR位点中数量最多的是单碱基重复类型,占比达到67.94%,其次分别为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类型;所有重复基元共118种,(A/T)n含量最多,为66.89%;SSR位点的重复次数和序列长度分布较广,重复次数在5~85次之间,序列总体长度范围在10~88 bp。通过对海南粗榧转录组SSR位点的出现频率、分布密度、重复类型、重复次数和序列长度等特点分析,表明海南粗榧具有较长的进化时间和较高的突变频率,同时SSR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潜能,本研究全面了解海南粗榧转录组SSR位点的分布和序列特征,旨在能揭示海南粗榧的遗传背景,以期为其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以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设计优化槟榔SSR-PCR反应体系及引物筛选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化槟榔SSR-PCR反应体系,筛选适用于槟榔的SSR引物。以槟榔(Areca catechu L.)叶片DNA为模板,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对槟榔SSR反应体系中的Mg~(2+)、TaqDNA聚合酶、dNTPs和引物等4种因子三个水平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比较模板DNA浓度对PCR扩增结果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体系。利用该体系筛选出适用于槟榔的SSR引物,对该体系稳定性进行验证。槟榔L9(34)正交试验设计的SSR反应体系的最优条件为,即20μL反应体系中含Mg~(2+)Buffer 2.0 mmol/L、dNTPs 0.15 mmol/L、Taq DNA聚合酶1.0 U、引物0.4μmol/L、模板DNA量为60 ng为最优的反应体系。利用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槟榔资源DNA样品对5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得到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6对。优化后的槟榔SSR-PCR反应体系和筛选的多态性引物可应用于槟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生长性能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观察探究梯度添加壳聚糖(chitosan)对方斑东风螺( Babylonia areolata)稚螺生长性能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选用体重0.9 g左右的方斑东风螺稚螺480颗,随机分到12个养殖试验箱,每个箱中放入螺苗40颗,分别饲喂添加0、0.2%、0.6%、1%含量壳聚糖的饲料,日饲喂量约为螺总重的5%左右,饲养试验时间为90 d.结果表明,1%和0.6%壳聚糖添加组方斑东风螺稚螺的成活率分别达到了94.17%和92.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壳聚糖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增重率、肥满度、肉壳比、脏体比都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0.6%壳聚糖添加组方斑东风螺肝胰脏中的AKP、AC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1%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0.2%壳聚糖添加组的方斑东风螺肝胰脏中溶菌酶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0.6%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可以通过提高方斑东风螺稚螺肝脏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提高饲养成活率,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生长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双向温度梯度系统的槟榔萌发及生理响应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热研1号’槟榔种子为供试材料,借助双向温度梯度系统控制面板设置49个昼夜温度处理(最高温区48℃,最低温区20℃),研究其对种子萌发率、生长状况及生理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种子萌发最佳昼夜温度组合为29/25℃,萌发率100%,生长态势最佳;20/20℃条件下槟榔种子有萌发,但发芽率为80%,种子长势一般;48/48℃条件下种子不萌发。根据长势状况,以及酶活(SOD、POD、GR)测定,明确了最适于种子萌发及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20~34/25℃。另外种子萌发所需日积温560~744℃·h为宜,萌发总积温不宜超过24 864℃·h。实验还证实了槟榔种子变温处理比常温萌发效果更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MinSPS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既是调控蔗糖合成的关键酶又是限速酶,为了研究其在芒果果实中蔗糖合成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从芒果果肉中克隆得到一个与蔗糖合成相关的基因,将其命名为MinSPS1,其cDNA全长序列为3 344 bp,开放阅读框为3 168 bp,编码1 05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118.13 k D,等电点为6.08,对MinSPS1基因编码的蛋白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与柑橘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采用qRT-PCR对该基因在后熟处理的贵妃芒果肉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完熟期贵妃芒果肉中表达量较高,而在青熟期表达量较低。本研究为深入了解芒果蔗糖合成的分子机理,进一步构建了p CAMBIA1301-MiSPS1过表达载体,为MinSPS1的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麻内参基因筛选与稳定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剑麻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保证基因表达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以热麻1号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剑麻转录组数据的8个内参基因(EF1α、MADH、ACT2、GAPDH、TUB、ACT54、CYP和EF1β)在烟草疫霉侵染、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脱落酸(ABA)处理过程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GeNorm、BestKeeper和NormFinder软件综合评价8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内参基因在不同处理下的表达稳定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烟草疫霉侵染和茉莉酸甲酯处理过程中,EF1α表达最稳定,EF1β表达最不稳定.在水杨酸处理过程中,EF1α表达最稳定,ACT2表达最不稳定.在脱落酸处理过程中,GAPDH表达最稳定,ACT54表达最不稳定.该结果为剑麻基因的表达分析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内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林氮肥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累积和迁移
《生态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是土壤氮库的重要补充,对于维持土壤氮水平和保证作物高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人们对热带季风气候下橡胶林氮肥施用后的残留特征了解还很少。利用微区试验结合~(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橡胶林酸性砖红壤中不同施氮水平下(0、100、200和400 kg·hm~(-2))氮肥的残留、累积和迁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肥料氮当年根层土壤(0-100cm)残留量为23.36-109.36 kg·hm~(-2),残留率为23.36%-31.85%,施氮量的升高显著增加了肥料氮的残留量;2年后,不同施氮水平下肥料氮根层土壤残留量仅20.45-41.78 kg·hm~(-2),残留率10.45%-20.45%,施氮量的增加显著降低了肥料氮残留率;试验第1年(枯水年),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硝态氮主要在根层土壤累积(24.61-172.47 kg·hm~(-2)),而淋洗迁移到深层土壤(100-200 cm)的硝态氮不多(13.89-51.66 kg·hm~(-2))。根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试验第2年(丰水年),不同处理的根层土壤硝态氮累积很少(仅5.39-22.95 kg·hm~(-2))。3个氮肥处理的硝态氮均不同程度地迁移、淋洗到深层土壤,达53.36-201.42 kg·hm~(-2)。深层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橡胶林氮肥施用后的土壤残留率较低,施氮量是影响橡胶林土壤硝态氮累积、迁移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橡胶林 酸性砖红壤 ~(15)N标记尿素 硝态氮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