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肃省农业科研院所综合实力评估
《农业科技管理 》 2018
摘要:为了科学评价甘肃省主要农业科研机构的研发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文章以9个重点指标为依据,集成运用了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27个研究院所的相关指标进行了量化评分,依据分值划分了层次类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甘肃省重点农业科研机构的实力水平、影响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突出特色定位,统筹谋划科研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构建创新人才团队;整合资源,加强协同创新联盟和平台建设;拓宽农业科研资金渠道,实现合作研发;完善体制机制,营造创新文化氛围等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研发实力的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膜覆盖条件下胡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以陇亚10号为指示品种,观察了地膜覆盖条件下胡麻田杂草发生危害规律。结果表明,覆白色地膜的胡麻田杂草出苗早、密度高、生长快,与胡麻幼苗争夺肥、水、光,严重影响胡麻幼苗正常生长;其中5月20日至6月14日因杂草生长快,对胡麻正常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覆黑色地膜的胡麻田杂草均分布在种植穴周围,密度低、生长较慢,5月20日之前对胡麻幼苗生长影响不大;但5月27日至6月20日因杂草生长快,对胡麻正常生长发育有影响。露地胡麻田杂草密度高于覆黑色地膜的胡麻田,但不及覆白色地膜的胡麻田,且生长较慢;5月20日之前对胡麻幼苗生长影响不大,5月27日至6月14日因杂草生长快,对胡麻正常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综合分析,覆盖黑色地膜结合种植穴覆土,是防除胡麻田杂草的有效物理和人工防除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土壤呼吸速率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A对甘肃省玉门镇饮马农场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裸地、葵花、小麦、孜然、茴香)呼吸速率、空气湿度、土壤温度、水分等影响因素的日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监测,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与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明显不同,5种植被类型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茴香[7.710±1.705μmol/(m2·s)]>小麦[5.266±0.953μmol/(m2·s)]>葵花[5.237±0.568μmol/(m2·s)]>孜然[3.504±0.431μmol/(m2·s)]>荒地[2.567±0.666μmol/(m2·s)]。对于有植被覆盖的地块,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在13:00—15:00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大致呈"S"型曲线;而对于裸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大致呈"M"型或倒"V"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条锈高产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冬小麦新品种陇鉴108(原代号B23)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以长武134为母本、临远315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谱法选育而成。2011—2013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5 059.2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2.08%;2013—2014年度参加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5个试点平均产量为5 265.0 kg/hm~2,较对照品种西峰27号增产13.5%,增产极显著。陇鉴108属冬性普通小麦,生育期265~278 d,平均株高为92.0 cm,平均穗粒数39粒,平均千粒重为40.6 g,平均容重为801.3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5.66%、湿面筋33.0%,沉淀指数(14%湿筋)39.0 mL,面团形成时间3.5 min。抗旱性、抗寒性强,对供试条锈菌种免疫,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地区与陇中地区种植,同时也可在宁夏的固原市、泾源县及彭阳县等同类型区山旱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白菜型冬油菜的膜脂脂肪酸组分和ATPase活性对温度的响应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北方白菜型冬油菜膜脂脂肪酸和ATPase活性与抗寒性的关系,以抗寒性强的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和抗寒性弱的品种天油2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25°C、10°C、2°C、–5°C)后叶片和根系膜脂脂肪酸组分和ATPase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2个冬油菜品种叶片和根系膜脂脂肪酸组分相同,叶片中不饱和脂肪酸以亚麻酸为主,根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随处理温度的降低,2个冬油菜品种叶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先降低(10°C,2°C)后增加(–5°C)的趋势;陇油7号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步增加,天油2号则逐步降低;在低温条件下(2°C,–5°C),陇油7号膜脂U/S比值、IUFA值高于天油2号;ATPase活性表现为陇油7号逐渐高于天油2号。说明2个冬油菜品种的膜脂在低温响应上存在一定差异,低温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ATPase活性的提高是强抗寒冬油菜品种在北方旱寒区严酷环境条件下能安全越冬的重要原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质资源抗腐霉茎腐病鉴定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腐霉茎腐病(Pythium stalk rot)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2013—2016年,对1213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了抗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茎腐病的鉴定与评价。在1213份玉米种质中,鉴定出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的材料207份,占鉴定总数的17.1%,主要来自中国的内蒙古、河北、山西及美国等地。抗性材料159份,占鉴定材料数的13.1%,主要由源自中国的内蒙古、云南、山西和美国等地的种质构成。由此可见,玉米种质中存在较为丰富的抗腐霉茎腐病资源,且抗性水平与地理来源有关。自交系和农家种中对肿囊腐霉茎腐病表现高抗的种质分别占鉴定种质总数的18.7%和10.6%,表明自交系中高抗肿囊腐霉茎腐病资源较农家种更为丰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跨度组装式日光温室光热环境性能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8
摘要:为研究跨度对组装式日光温室温光环境的影响,选取8m、9m和10m跨度的组装式日光温室,以当地普通日光温室为对照,进行温室环境温度、光照性能观测和墙体热工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各组装式日光温室墙体热稳定性远低于普通温室,平均最低温度较普通日光温室低1.27℃~5.30℃;组装式温室保温和采光性能随跨度增加而减小,1月份,8m跨度组装温室平均最低温度较9m和10m跨度温室高1.33℃和4.04℃,透光率高1.93%和7.67%,室内外最低温度差可达30.09℃;组装温室随跨度增大,室内温度变化越剧烈。综合分析认为,冬季组装式温室中8m跨度温室综合保温性能最好,组装式温室的保温性能随温室跨度的增加而下降,组装温室在没有辅助热源加温的情况下,不宜过度增加跨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两系杂交种陇亚杂4号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陇亚杂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采用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选育而成的胡麻杂交种。在2013—2014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 773.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折合产量1 506.75kg/hm2)增产8.99%,居11个参试品种(系)的第4位。陇亚杂4号为油用型品种,株高59.4 cm,单株果数25.5个,果粒数7.5粒,千粒重8.0 g,单株产量0.95 g。生育期106 d。适宜在甘肃兰州、定西、白银、张掖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