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米根霉发酵木薯淀粉产L-乳酸的工艺优化

中国酿造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培养基配方(糖化液、蛋白胨、酵母膏、麦芽粉添加量)和培养条件(培养温度、pH、培养时间、接种量)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选取糖化液质量分数、培养时间、pH和培养温度4因素,以发酵液中L-乳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基于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了米根霉发酵木薯淀粉产L-乳酸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糖化液26%、蛋白胨6 g/L、酵母浸膏4 g/L、麦芽粉10 g/L、KH_2PO_40.3 g/L、Mg SO_4·7H_2O 0.4 g/L、Zn SO_4·7H_2O 0.3 g/L、CaCO_345 g/L、培养时间80 h、培养温度29℃、初始pH 5.5、接种量6%。该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L-乳酸的含量可达84.33 g/L,发酵液中葡萄糖对L-乳酸的转化率为71.34%,其光学纯度为75.62%,比旋光度为+2.12。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米根霉 L-乳酸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流行趋势预测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预测小麦条锈病菌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的未来流行趋势,科学指导小麦抗病育种及条锈病治理,采用常规鉴定法于2009—2016年对甘肃省2 330份小麦条锈病菌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及消长动态监测,并对G22-9(CYR34)和G22-14的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新菌系G22-9(CYR34)和G22-14在甘肃省的出现频率加快,已从2009年的0分别上升到2016年的34.85%和6.43%,其中G22-9(CYR34)已发展为甘肃省第1位流行生理小种。与主流生理小种CYR32和CYR33相比较,G22-9(CYR34)和G22-14具有毒性谱宽、致病力强、寄生适合度高、哺育品种多等特点。建议在甘肃省特别是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的陇南麦区,针对新菌系的出现,及时调整小麦品种布局及育种目标,以持续控制条锈病的发生流行。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新菌系 G22-9(CYR34)和G22-14 致病性 寄生适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膜与普通膜全覆盖胡麻田间杂草发生规律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以陇亚10号为指示品种,观察了不同地膜覆盖条件下胡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覆盖白色地膜时,胡麻田杂草出苗早、密度高。其中5月26日至6月24日期间杂草生长快,对胡麻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覆盖黑色地膜时,胡麻田杂草均分布在种植穴周围,密度低、生长较慢,5月15日前对胡麻幼苗生长影响不大;5月26日至6月24日期间杂草生长快,对胡麻正常生长发育有影响。露地胡麻田杂草密度明显高于覆盖黑色地膜胡麻田杂草,但不及覆盖白色地膜胡麻田,且生长较慢;5月15日之前对胡麻幼苗生长影响不大,5月26日至6月24日期间杂草密度较高且生长快,对胡麻正常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综合分析认为,覆盖黑色地膜结合种植穴覆土,是胡麻田杂草有效的物理防除措施。

关键词: 地膜覆盖 胡麻 杂草 发生危害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的思考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概述了机构知识库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机构知识库的发展现状,提出创建甘肃省省农业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的必要性和建设目标以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机构知识库 构建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及周边地区草莓真菌病害调查及综合防治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在兰州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草莓真菌病害调查,并对主要发生的真菌病害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及芽枯病的危害症状、发生特点进行了描述,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关键词: 草莓 真菌病害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兰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6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抗条锈性表现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小麦条锈病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2014—2017年,先后对16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不同生态区的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评价其抗病性。结果发现,所有供试品种均表现感病,川农10号等5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

关键词: 四川省 小麦品种 甘肃陇南 抗条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等氮条件下长期施用有机物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黑垆土氮素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长期施用不同有机物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黑垆土氮素转化及酶活性的影响,在陇东旱塬上进行了连续12年的大田定位试验,研究了用生物有机肥、农家肥、小麦秸秆替代部分无机氮肥后0~10和10~20 cm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长期用3种有机物料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均可提高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和相关酶活性,其中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和酶活性均最高;除硝酸还原酶外,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以及脲酶、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均为上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因此,生物有机肥是陇东旱塬黑垆土农业区替代部分无机氮的首选有机物料。

关键词: 等氮 有机物料替代 氮素形态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寡糖·链蛋白对马铃薯叶片抗氧化酶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3个不同抗病品种马铃薯植株上喷施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明确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诱导植物抗病机制,筛选出最优药剂稀释倍数,为马铃薯抗病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内,马铃薯植株叶片SOD、POD和CAT酶活性均呈现上升趋势.可见,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可以提高马铃薯体内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强其抗病性.

关键词: 马铃薯 6 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 叶片抗氧化酶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注灌施肥技术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在榆中县试验观察了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注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商品性及产量均有一定的影响。80%NW(N 120.0 kg/hm2、P2O590.0 kg/hm2、K2O 60.0 kg/hm2,初花期和盛花期各注水30 m3/hm2)处理下马铃薯块茎折合产量最高,为36 285 kg/hm2,马铃薯期初花期-盛花期0~60 cm土层含水量各处理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高,2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相互间无明显差异。在水分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条件下注水对水分利用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全膜双垄沟播 马铃薯 注灌施肥 产量 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2018

摘要:基于对甘肃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统计资料的分析,在阐述甘肃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甘肃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发展建议,并对甘肃省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甘肃省 农业科技 国际合作与交流 发展建议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