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诱导和滞育茧的冷藏

昆虫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Haliday)是夜蛾科害虫低龄幼虫的重要寄生蜂。田间实验表明,在冀中地区秋季田间条件下,当日平均气温为21.5℃、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2h33min时,少数个体进入滞育;当气温降至17.9℃以下、日光照时间缩短到11h45min以下时,全部个体进入滞育。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17~26℃、光照时间10~14h范围内,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率明显提高。高温能抵消短光照对滞育诱导的影响,在26℃下,短光照不能诱导滞育。因此,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该种天敌昆虫滞育的主要因子。中红侧沟茧蜂感受滞育信号的敏感期为低龄幼虫期,以预蛹(茧)进入滞育。低龄幼虫感受滞育信号以后,需要在滞育环境中发育到老熟幼虫才能全部进入滞育。将室内诱导的滞育茧在4℃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240天,成蜂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没有冷藏的非滞育茧差异不显著;冷藏300天,滞育茧仍有81.4%可以正常羽化。本项研究结果为中红侧沟茧蜂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滞育诱导 光周期 温度 滞育茧 冷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花粉诱变技术改造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种质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玉米育种的发展,本试验利用EMS花粉诱变技术处理热带种质,以达到改造利用热带种质的目的。结果得到一个具有温带适应性的热带种质。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创新 花粉诱变 热带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优质蛋白玉米冀玉10的选育报告

玉米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玉10(试验代号冀优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的两个O2基因控制的软胚乳高赖氨酸自交系冀257和冀1198杂交育成的优质蛋白(软胚乳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特别是赖氨酸和脂肪含量较高,产量接近于农大108等主推品种。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冀玉10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残效磺酰脲类除草剂土壤残留危害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CSCD

摘要:针对长残效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特点,从降低除草剂用量、加速除草剂降解、敏感作物解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控制该类除草剂残留对后茬作物的危害。降低长残效除草剂用量的方法有:添加增效剂,在本试验中采用SDP,在甲磺隆低剂量情况下可以明显提高除草效果达20%以上;与其它除草剂品种混配,如二甲四氯、苯磺隆、噻磺隆、异丙隆等,以提高药效,降低用量。适当的农作措施,如增加小麦密度、使用分蘖力强的品种,可以有效控制晚春杂草的发生。加速除草剂降解的措施有小麦秋季用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药效,降低用量,还可以增加除草剂的降解时间;增加浇水次数或晚浇水,可以加速除草剂的淋溶。使用保护剂萘酐拌种和赤霉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调节剂苗后缓解药害等措施,可以减轻药害。

关键词: 长残效磺酰脲类除草剂 残留 综合治理 甲磺隆

三倍体葡萄品种花粉形态及其坐果率的研究

果树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个三倍体葡萄姊妹系品种无核早红和红标无核及其亲本巨峰(四倍体)和郑州早红(二倍体)的单花平均雄蕊数、花粉大小和形态、花粉萌发率及三倍体品种不同授粉处理的坐果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大小、花粉整齐度因葡萄品种的倍性不同而呈显著相关性,从花粉形态也可以看出因倍性不同而有差异,不同授粉处理对三倍体品种的坐果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都显著高于自花坐果率。

关键词: 葡萄三倍体 花粉 坐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小麦纹枯病病田土壤中分离到722株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筛选出拮抗细菌397株,拮抗菌率为55.0%。细菌对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以竞争作用为主,表现为菌株生长快,抑菌率高但抑菌带较窄,如菌株 BNT-25抑菌效果可达100.0%,抑菌带仅为2 mm;其二为抗生物质的产生,表现为菌株生长慢,菌落小,抑菌率高且抑菌带宽,如JJ-5菌株抑菌效果可达94.3%,抑菌带为12 mm。选用18株抑菌作用良好的拮抗细菌在室内测定其防治小麦苗期纹枯病的效果。结果发现,与空白对照相比,有9株拮抗细菌的防治效果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有15株拮抗细菌的防治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极显著水平中菌株NZT-47、MTT-8和DHT-1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45%、64.03%和58.89%,对小麦纹枯病表现了较高的防治效果;菌株HNT-7-16、BDT-94和BNT-28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3.47%、40.97%和40.97%,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中NZT-47的防治效果最好。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拮抗细菌 筛选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地区穗期亚洲玉米螟为害与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关系

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2005 CSCD

摘要: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与饲料作物,是世纪三大作物之一。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ee)是我国玉米上最重要的钻蛀性害虫,而玉米穗腐病是影响玉米制种田以及大田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亚洲玉米螟等害虫对玉米雌穗的为害是加速玉米穗腐病进程的胁迫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许多穗腐病病原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影响玉米的食用价值和可销售性。在我国,关于穗腐病的发生与螟害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也未见有深入研究玉米螟等害虫为害所造成的不同类型的穗腐病与籽粒中多种霉菌毒素含量的相互关系的报道,本文以亚洲玉米螟为研究对象,禾谷镰刀菌和串珠镰刀菌为供试菌种,在玉米抽丝期、灌浆期和乳熟期单独或复合...

关键词: 玉米 亚洲玉米螟 镰刀菌 玉米穗腐病 霉菌毒素 酶联免疫吸附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Y病毒河北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和株系鉴定

园艺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河北张家口感病马铃薯的一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PXYHBEI)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提取的RNA为模板,应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GEMT,上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cDNA片段由80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67个氨基酸。与基因库中PVY代表株系相比,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6%~98.8%和93.3%~98.5%,与PVYN和PVYO株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6%和97.8%,确定PVYHBEI归属于普通株系(PVYO株系),同时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PVYRTPCR检测方法。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外壳蛋白基因(CP) 序列 株系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飞虱接种100~130株玉米幼苗,3d后移虫,4叶期将玉米移栽到田间,抽雄孕穗期调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为92 31%~100%,病情指数为70 65%~98 03%。因此,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移栽可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的人工接种,为抗玉米粗缩病鉴定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接种 抗病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简便易行的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植物保护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报道了一种简便易行的0~4级玉米粗缩病严重度分级标准。该标准以病害典型症状为依据,经产量指标验证,证明该标准准确、简便、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玉米粗缩病 分级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