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施肥技术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农田秸秆全量还田后的一系列问题,从配套的土壤耕作施肥技术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该研究重点比较了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结合秸秆还田不同耕作方式的氮磷钾养分配比的效果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后,两季作物全年适宜施肥量:N420~480kg hm2、P2O5135~150kg hm2。在秸秆还田加深松的地块应控制磷肥的施用量,钾肥在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增产效果不明显。


嘧菌酯对三种蔬菜病害的毒力、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农药学学报 》 2004 CSCD
摘要:采集未施用过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地区的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辣椒炭疽病菌Collecterichumcapsica、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于室内测定嘧菌酯对该3种病菌的毒力,结果分别为:对早疫菌的EC50值为8.6176μg/mL,对炭疽菌的EC50值为5.6345μg/mL,对霜霉菌的EC50值为0.0049μg/mL;连续两年在田间使用3个不同剂量的嘧菌酯防治上述3种病菌,均得到了80%以上的良好防效;室内盆栽番茄、辣椒、黄瓜的不同品种,于不同的生长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嘧菌酯,500μg/mL浓度下未见药害。本研究表明,连续使用3次嘧菌酯即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而且对作物安全性高。


干旱胁迫下小麦根冠生物量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12个小麦品种为研究材料 ,分析了盆栽条件下于生殖生长期进行干旱胁迫后根冠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 ,干旱胁迫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小麦产量、株高、根系和地上部干重 ,增大了根冠比 ,同时 ,减少了穗数 ,但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其中 ,变化比较大的是地上部干重和根冠比。相关分析表明 ,根系干重、穗数和地上部干重的变化与产量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 ,根系干重的变化又与穗数和地上部干重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性状的变化密切关系到抗旱指数 (DI) ,除千粒重、根冠比的变化率与DI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以外 ,其余性状的变化率与DI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直接影响DI的性状变化中 ,地上部干重变化率 (0 6 197)、穗数变化率 (0 6 0 2 5 )对DI起着明显的正效应 ,而根干重变化率 (- 0 35 14 )则起负效应 ,株高变化率的负效应较小(- 0 0 2 96 ) ;根系干重、穗数和株高的变化率主要通过对地上部干重的影响 ,以及地上部干重变化率对穗数和根系干重变化率的影响间接对DI起作用。这些结果说明 ,在干旱条件下 ,协调小麦根冠平衡 ,最大程度发挥根系和地上部叶片的功能 ,才有利于提高产量。


干旱胁迫与ABA的信号转导
《植物学通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经历干旱胁迫时,ABA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干旱信号而传递干旱信息。在干旱信号ABA的转导过程中,从ABA的被感知到保卫细胞发生变化引起气孔关闭以及ABA诱导的基因表达都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本文对ABA的信号转导过程进行了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