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空心莲子草对草甘膦的敏感性测定
《农药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贵州省不区域空心莲子草种群对草甘膦的敏感性.[方法]通过室内整株盆栽法测定10个未使用和20个使用过草甘膦的空心莲子草对草甘膦的ED50值.[结果]未使用过草甘膦的空心莲子草对草甘膦的敏感基线为104.41 g a.i./hm2,惠水县好花红镇满定村种群敏感性最低,ED50值为43.02 g a.i./hm2,其他种群的相对抗性倍数在1~6.2之间,56.7%种群处于低水平抗性,33.3%种群处于敏感阶段.[结论]贵州空心莲子草种群尚未超过草甘膦田间推荐剂量,对草甘膦的抗性程度不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多糖代替明矾改善红薯粉的品质特性
《现代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阿拉伯胶、海藻酸钠、黄原胶、果胶四种天然多糖代替传统红薯粉生产中的明矾,研究了4种添加剂对红薯粉品质的影响.以添加剂种类为因素,添加剂量为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复配实验对红薯粉相关品质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4种多糖对红薯粉品质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阿拉伯胶对样品断条率影响较大,当阿拉伯胶添加量为0.1%时,样品断条率最低,为23.51%;海藻酸钠主要影响红薯淀粉流变性质,当添加水平为0.5%时,相应的应力、黏度和法向应力分别为76.97 Pa、3.85 Pa·s、-12.53 Pa;黄原胶对红薯粉的硬度性影响较大,当添加水平为0.2%时,其硬度达到18.83 N;果胶主要影响样品的内聚性、咀嚼性,当添加水平为0.3%和0.1%时,样品的内聚性和咀嚼性分别达到0.70 Ratio和20.51 mJ;而使用0.1%阿拉伯胶、0.4%海藻酸钠、0.4%黄原胶、0.3%果胶与0.2%阿拉伯胶、0.3%海藻酸钠、0.4%黄原胶、0.1%果胶复配而成的复合添加剂,其样品拉伸力分别达到0.60N、0.62N,断条率分别为23.25%、24.66%,能够显著提升红薯粉的各项性质,改善红薯粉的品质.结果 表明可以通过天然多糖复配的方法有效替代红薯粉上产中有害的明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GPR菌剂对辣椒的促生效应及根际土壤细菌的响应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田间条件下PGPR菌剂灌根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深入探究PGPR菌剂的田间促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以4株PGPR菌株制成PGPR菌剂,对辣椒进行灌根,并采用Illumina-MiSeq平台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V3-V4区进行Paired-end测序,结合细菌及功能菌群数量、辣椒产量指标,比较分析菌剂灌根配施全量化肥(PGPR-CF1)、菌剂灌根配施80%化肥(PGPR-CF2)和全量化肥(CK)处理后对辣椒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及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PGPR菌剂灌根后辣椒根际土壤细菌及包含固氮、解磷及解钾等功能菌群的数量显著提高,且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细菌优势度则表现为PGPR-CF1和CK组高于PGPR-CF2.所有土样共得到有效序列573 896条,在相似水平为97%下聚类分析得到OTUs数分别为2 153个(CK)、2 337个(PGPR-CF1)、2 358个(PGPR-CF2);各处理辣椒根际土壤中的优势门为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总占比分别为83.7%(PGPR-CF1)、79.55%(PGPR-CF2)和79.77%(CK).PGPR菌剂灌根后增加了伯克霍尔德氏菌目、芽孢杆菌目、鞘脂单胞菌目等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芽单胞菌目、酸杆菌目的相对丰度.Pearson指数表明,辣椒产量和单果重与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正相关.研究显示,PGPR菌剂处理,可以提高根际土壤细菌和功能菌群的数量,同时影响了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并促进了辣椒增产.
关键词: PGPR菌剂 促生效应 辣椒 根际细菌数量 根际细菌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硝普钠对盐胁迫下牛大力胚根生理指标的影响
《种子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牛大力种子胚根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POD、SOD活力等生理指标,研究盐胁迫及外源SNP对盐胁迫下牛大力胚根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Na+浓度由0到50 mmol·L-1时,牛大力胚根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而随着盐浓度升高,各指标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牛大力胚根丙二醛含量随着盐浓度增大呈上升趋势;牛大力胚根SOD和POD活力随着盐胁迫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添加外源SNP浓度由0到40 μmol·L-1时能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随着外源SNP浓度增加,各指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添加外源SNP浓度由0到40 μmol·L-1时牛大力胚根丙二醛含量下降,随着SNP浓度增大丙二醛呈上升趋势;牛大力胚根SOD和POD活力随着外源SNP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本试验表明,盐胁迫对牛大力胚根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适量添加外源SNP能缓解盐胁迫对牛大力胚根的伤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及发展分析
《贵州畜牧兽医 》 202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肉食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健康养殖逐渐成为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文章对生猪健康养殖的概念、发展健康养殖的必要性、健康养殖的优势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为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穗鸭早期生长曲线拟合及10周龄体尺性状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三穗鸭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10周龄体尺性状的性别差异.[方法]对三穗鸭群体0、2、4、6、8、10周龄的体重及10周龄的体尺性状进行测定,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对0~10周龄的群体体重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对10周龄三穗鸭公母之间的体尺性状进行比较,并分析体重与各体尺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模型的拟合度R2均达到0.98以上,尤以Von Bertalanffy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R2=0.994);10周龄三穗鸭公鸭的体重、半潜水长、体斜长、颈长、胸宽、胸深、胫长显著高于母鸭(P<0.05);三穗鸭群体体重与体斜长、龙骨长、半潜水长等绝大多数的体尺性状之间达极显著性或显著性相关水平(P<0.01或P<0.05).[结论]Von Bertalanffy模型最适于三穗鸭群体早期体重拟合,公鸭10周龄体重及体尺性状优于母鸭,半潜水长、盆骨宽等体尺性状可作为三穗鸭群体早期体重选择的间接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犊牛腹泻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20
摘要:犊牛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愈难、经济损失大等特点,严重制约了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犊牛腹泻的病因、临床症状、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犊牛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茶树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土壤有益微生物对茶炭疽病发生的影响
《茶叶通讯 》 2020
摘要:为了解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差异及茶树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与茶树抗病性的关系,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4个品种(白叶一号、黄金芽、黄金茶、中茶108)茶树根际土壤中细菌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分布规律,采用随机调查法调查4个品种茶树炭疽病的发病情况,通过相似性分析初步探讨茶树根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类及含量与其抗病性的关系.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黄金芽根际土壤中细菌的丰度最低,中茶108根际土壤中细菌的丰度最高;4个品种茶树根际土壤样品共检测到10个门类的细菌,主要的优势菌门为绿弯菌门(Chloroflexi,20.13%~36.6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0.52%~32.2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01%~21.06%)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9.52%~17.84%);4种茶树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放线菌,但其所占比例存在差异,其中中茶108根际土壤细菌中放线菌所占比例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品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中茶108与黄金芽群落结构差异最大;4个品种茶树根际土壤中均含有的有益微生物包括短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 spp.)、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daceae spp.)、Gaiellales spp.、芽孢杆菌(Bacillus spp.)以及Nitrosomonadaceae spp..其中,黄金茶与黄金芽根际土壤5种有益微生物含量均高于中茶108和白叶一号;田间调查结果发现,黄金芽与黄金茶的发病情况比中茶108和白叶一号严重,表明茶树抗病性与其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关联,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间接反映茶树的抗病性,有益微生物菌群所占比率与发病程度呈负相关.
关键词: 根际土壤 优势菌群 多样性 有益微生物 炭疽病 抗病性 茶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