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斑纹限性3个组合添食NPV病毒试验
《农技服务 》 2020
摘要:为家蚕育种提供参考,对H71、H78、H80组合和洞·庭×碧·波品种添食病毒(NPV)试验,并调查喂食后蚕的生长状况和饲养成绩.结果表明:供试验组合H71、H78、H80的五龄经过比对照洞·庭×碧·波分别缩短0.78d、0.4d、0.9d,全龄经过分别缩短0.19d、0.5d、1.4d,死笼率分别降低0.08百分点、0.75百分点和1.42百分点,结茧率分别提高2.67百分点、2.00百分点和1.34百分点;3个组合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均优于对照.2.5万头产茧量分别为57.52kg、56.45kg、54.88kg,比对照(52.43kg)增产9.71%、7.67%、4.67%,达极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氧机对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山区池塘初级生产力和单位面积养殖效益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撑,进行了池塘加装增氧机(1号池塘)和无增氧机(2号池塘)的水体养殖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电导率、DO和pH指标1号池塘高于2号池塘,其他水质指标为1号池塘小于2号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94种,其中,绿藻门最多,为32种,占浮游植物物种数的34.04%;其次是硅藻门,为30种,占31.91%;蓝藻门19种,占20.21%;浮游植物优势种12种,以蓝藻门的巨颤藻和微囊藻为主。浮游植物密度1号池塘显著低于2号池塘,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1号池塘显著高于2号池塘,1号与2号池塘浮游植物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加装增氧机对池塘水质有较好的调节作用,能提高池塘硅藻和绿藻的密度,增加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酰吗啉·福美双超低容量喷雾剂的制备与应用
《化学试剂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烯酰吗啉、福美双用有机溶剂溶解,依次加入磺酸盐类助剂和聚醚与嵌段聚醚类助剂,再加入油性溶剂与填料,搅拌均匀后,制备透明均相稳定的烯酰吗啉·福美双超低容量喷雾油剂,该药剂符合超低容量喷雾油剂的质量要求.通过室内活性试验以及田间生物活性试验,评价了烯酰吗啉·福美双超低容量喷雾油剂对荔枝霜疫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烯酰吗啉·福美双超低容量喷雾油剂对荔枝霜疫霉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0μg/mL时,平均抑制率可达97.5%.此外,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烯酰吗啉·福美双超低容量喷雾油剂对荔枝霜疫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7 d防治效果为92.6%,是防治荔枝霜疫霉病的理想药剂.
关键词: 烯酰吗啉 福美双 超低容量喷雾 荔枝霜疫霉病 田间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脉根Hsp70s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20
摘要:热激蛋白(HSPs)是细胞受逆境诱导产生的一类具有稳定蛋白质结构、修复变性蛋白和维护生物膜稳定等功能的分子伴侣,同时,在缓解植物高温伤害和提高热耐受性等方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根据百脉根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百脉根Hsp70基因(LjHsp70s)家族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选择压力、顺式作用元件、表达特性和系统进化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jHsp70s家族有18个成员,分为4类,它们的内含子和外显子数量为1~8,含有多个保守基序,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编码602~703个氨基酸,均编码酸性亲水蛋白;含有激素、光照及胁迫等响应顺式作用元件,LjHsp70s在百脉根的根、茎、叶等部位均有表达,但其表达量不同;该家族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主要受负选择作用,进化上较为保守,家族成员与拟南芥和烟草的Hsp70基因可分为6组,但是百脉根LjHsp70s基因仅存在于4个亚族中,表明其与拟南芥、烟草的Hsp70s基因家族成员之间进化关系密切,同时也存在一定差异.LjHsp70s基因在百脉根的各个部位均有表达,对百脉根生长发育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为解析百脉根LjHsp70s基因功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百脉根 LiHsp70s基因结构 热激蛋白 生物信息学 功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酸处理对采后蜂糖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用0、0.1、0.5、1.0 mmol/L和1.5 mmol/L的草酸处理蜂糖李果实,然后将果实贮藏于(23±2) ℃下20 d,每4天测定1次果实的呼吸强度、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可溶性糖、还原糖和Vc含量,20 d时对果实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草酸处理延缓了蜂糖李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下降,延迟了果实软化进程.与对照相比,草酸处理降低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减少了水分损失,延缓了硬度的下降,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抑制了固酸比的升高与Vc的降解,降低了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消耗和转化,维持果实较好的感官品质和风味.其中,0.5 mmol/L草酸处理对采后蜂糖李果实品质的保持效果较好,应用前景广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黄毛草莓创制蜜桃香味草莓新株系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创制具有蜜桃香味的草莓新株系,用栽培品种'红颊'('Benihoppe',2n=8x)与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rrensis,2n=2x)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种间杂种五倍体(2n=5x),再经秋水仙素诱导后获得十倍体(2n=10x),收获该十倍体的种子进行实生选种,选育出4个具有蜜桃香味的草莓新株系.结果表明,'红颊'×黄毛草莓的杂交组合结实率和出苗率分别为39.58%和28.11%,适宜草莓十倍体诱导的秋水仙素浓度在200 mg/L左右,处理时间30~40 d,4个草莓新株系均具有蜜桃香味,抗氧化物质含量显著提高,但果肉质地较松软,平均单果重和株产稍低.这为野生草莓资源的利用和种质创新提供了科学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时期正安白茶呈味物质变化及滋味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正安白茶资源.以不同时期白叶1号茶树的荼青(1芽1叶)制成的松针形正安白茶为原料,采用化学分析和量化感官分析方法,根据主要呈味物质、儿茶素组分及茶汤滋味分属性(醇度、浓度、厚度、鲜度、涩度)的变化特点,建立呈味物质和滋味分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为正安白荼产品风味研究和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基础.结果 表明:不同时期正安白茶中茶氨酸、游离氨基酸以白化期为转折点先增后降;茶多酚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酚氨比以白化期为转折点先降后增;咖啡碱变化不显著;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儿茶素(EC)、非酯性儿茶素先升后降,以复绿初期最高,白化期最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荼素没食子酸酯(GCG)、酯性儿茶素呈持续升高变化,以复绿后期最高,白化期最低;儿茶素呈先降后升变化,以白化期最低,复绿后期最高;浓度、厚度和涩度呈先降后升变化,以白化期最低,复绿后期最高;醇度、鲜度呈先升后降变化,以白化期最高.荼多酚、酚氨比、EC、EGCG、ECG、GCG、儿茶素类总量和酯性儿茶素是正安白茶茶汤滋味浓度、厚度和涩度的主要贡献物质,游离氨基酸总量、茶氨酸是荼汤滋味鲜度和醇度的主要贡献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