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白山野猪杂交利用现状和发展对策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主要阐述了长白山野猪生存的自然环境、长白山野猪的性能、长白山野猪的分布,详细介绍了长白山野猪的杂交和利用情况。并就目前饲养野猪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长白山野猪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肉质的开发利用及其野猪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野猪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资料。


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 F.)雄蜂对大豆不育系结实率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报道了苜蓿切叶蜂雄蜂在网室内对大豆不育系授粉的效果。结果表明,尽管雄蜂的传粉效率显著低于雌蜂,但雄蜂在网室内的传粉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释放雄蜂网室内大豆不育系JLCMS8A和JLCMS17A的平均单株结荚数和粒数分别为10.3个、16.6粒和37.8个、84.3粒,分别是释放雌蜂后结荚率和结实率的35.0%、34.9%和77.5%、70.2%。过去数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不育系在网室内没有传粉昆虫时,结荚率和结实率均低于3%,表明苜蓿切叶蜂雄蜂在网室内是大豆不育系有效的传粉昆虫。


不同生长环境对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通过对吉林省优质水稻品种及主要推广品种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进行稻米品质指标分析与食味测试结果表明:①种植在吉林稻区品质优于通化稻区,其碾米品质中精米率、整精米率平均值高于通化地区。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汾含量低于通化稻区。②通过米饭食味测试结果,吉林稻区米饭硬度分值低于通化地区,外观、黏性、平衡度及食味分值高于通化稻区。综合食味明显优于通化地区。③在中部稻区和西部稻区影响食味主要因子是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对食味影响不明显;东部稻区影响食味主要因子是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


对应用土测值直接推荐磷肥用量方法的田间校验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田间试验得出: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用量同土壤有效磷测得值的两个函数方程及其代表吉林省有效磷含量不同土壤的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推荐量;通过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同(2.1~81.2mg/kg)的白浆土、黑土和淡黑钙土,74个磷肥量级田间校验得出,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与最高产量用量及其变幅(0~109.5 kg/hm2与10.1~125 kg/hm2);通过上述两项结果运算得出,"应用土测值直接推荐磷肥最佳用量法"的准确程度(田间校验获得的实际量与推荐量的吻合率高达92%)和精度(田间校验获得的实际量与推荐量的差值仅仅为-14.7%~15.3%与-13.1%~13.9%)均较高。
关键词: 土壤有效磷 最大效益 最高产量 磷肥用量 准确程度 田间校验


基于SSR荧光标记技术的玉米群体混合样本基因频率分析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玉米群体混合样本等位基因及其频率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BI全自动遗传分析仪,利用5′端荧光标记的SSR引物,通过混合样本中PCR扩增产物检测峰高与丰度对应,分析基因频率。【结果】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相比,ABI全自动遗传分析仪的检测灵敏度高。20个供试玉米群体中,荧光引物Phi072(6-Fam)共检测到8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个群体4.1个;引物Phi084(Hex)检测到43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个群体2.15个。多重PCR(multiplex PCR)荧光SSR检测结果显示,可以明确区分不同等位基因。荧光SSR能准确地读出片段大小,定量PCR扩增产物的丰度。用GeneScan获取数据,用Genotyper软件对数据进行设置与输出,使用R软件的FREQS-R模块,初步探讨利用荧光SSR定量化数据,计算供试群体15个单株混合样本的等位基因频率。【结论】可通过荧光SSR产物的丰度来确定混合取样群体的基因频率。
13个苜蓿品种耐盐性的鉴定
《草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3个品种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在NaCl不同体积分数溶液处理下的种子萌发及幼苗进行耐盐性研究,观察其发芽率、苗高、根长,计算发芽势、耐盐极限量、耐盐半致死量。结果表明,这13个苜蓿品种中,其耐盐能力最强的为宁苜1号,最弱的为朝阳苜蓿。耐盐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宁苜1号、WL-525、龙牧801号>胜利者>公农2号>龙牧803号>MagnumV-wet>朝阳苜蓿>公农3号、农宝、竞争者>公农1号>大叶苜蓿。同时供试苜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活力指数与盐体积分数呈显著至极显著负相关性。


不同密度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两个品种吉单209(JD209)、郑单958(ZD958)不同密度群体各生育期LAI动态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动态特征参数与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关系,探讨春玉米高密度高产群体叶面积系数(Leafarea index,LAI)动态变化特征对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各密度群体LAI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趋势,随密度增加峰值增大,相同密度下ZD958群体LAI大于JD209,表现较强的耐密性。两个品种高产的适宜密度范围是6万~9万株/hm2,群体的最大LAI在5~7;各生育期的群体LAI与密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其中抽雄吐丝期LAI对密度的增长率最大,分别为0.583和0.679;灌浆期群体LAI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表明此时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大喇叭口期LAI对穗数、穗粒数影响最大。密度是通过调控群体的LAI和穗数来影响产量构成和最终产量。
依据土壤有效磷测定值推荐玉米磷肥最佳用量
《吉林农业科学 》 2008 CSCD
摘要:通过土壤测试得出:Olsen和ASI两种分析方法测得的土壤有效磷之间存在极密切直线正相关,其函数式为Y=0.211 1+0.406 x(R**=0.917 8),说明两种结果均可作为推荐磷肥的科学依据。田间试验得出: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和最高产量用量同供试土壤有效磷测定值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其函数式分别为Y=100.16-1.250 6 x(R**=-0.800 2)和Y=117.47-1.296 6 x(R**=-0.764 2);依据土壤有效磷测得值同磷肥适宜用量的两个关系式,提出了玉米施用磷肥最大效益和最高产量的推荐量。
关键词: Olsen法 ASI法 土壤有效磷 玉米 磷肥最佳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