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吉林省生物质能发展与展望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生物能源将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备受国内外瞩目的可再生能源。本文通过对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的阐述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吉林省生物质能开发的实际情况,提出吉林省生物能源研究与开发的方向。

关键词: 吉林省 生物质能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大豆钾素需求特性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通过吉林省两个不同气候区大豆试验研究表明:施用钾肥能够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提高大豆产量,同时还能促进对氮磷的吸收。施用钾肥60 kg/hm2,钾肥利用率最高,并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大豆 钾肥 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GFM CrylA基因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的抗螟性鉴定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获得的6个转GFM CrylA基因玉米(Zea mays)株系的T5代PCR分析证明,转基因株系是稳定遗传的。以此抗虫系为亲本与常规自交系配制了四密25Bt、通单24Bt和吉单209Bt3个杂交种。转基因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螟性鉴定结果表明:转基因系间抗虫性差异极显著,同一转基因系单株间也存在差异。抗螟性强的4个株系比受体对照平均蛀孔数减少70%、茎秆虫孔隧道长度减少80%、存活的虫体长度减少70%,差异显著,达到了高抗水平。对6个转基因抗虫系进ELISA检测,毒蛋白表达量平均占总蛋白0.16%,最高的达0.19%。杂交组合四密25Bt、通单24Bt和吉单209Bt群体内平均虫孔隧道长度与常规杂交种对照相比,分别减少39.97%、36.2%和53.83%,平均减少43.36%,抗虫性明显提高。农艺性状鉴定结果显示,转基因系配制的杂交种与对照在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上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Bt基因可用于玉米的抗螟性改良,为转基因抗虫玉米自交系能够直接用于玉米杂交种改良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玉米 GFM CrylA基因 自交系 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稻作科技进步与贡献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吉林省增加50亿kg粮食和国家粮食安全都需要稻作不断进步,本文通过吉林省水稻种植历史和稻作历程,从6个时期阐述了吉林水稻育种、栽培发展过程和科技进步,为吉林稻作科技发展确定研究方向。

关键词: 稻作 科技进步 贡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细胞质COXⅡ基因的分离及序列分析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关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线粒体上,通过参考大豆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Ⅱ(COXⅡ)基因序列,合成保守基因引物,从供试材料中克隆到了COXⅡ基因,对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了一个有280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推测其可能与大豆细胞质不育有关。

关键词: 大豆 细胞质雄性不育 COXⅡ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肠杆菌Top10Na~+/H~+反向运输体A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根据细菌中存在的Na+/H+反向运输体(Na+/H+antiporterA,nhaA)的基因序列,采用PCR扩增的方法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Top10中克隆到了nhaA基因(Acession Numeber:EU368045)。nhaA开放阅读框为1 167 bp,编码含有388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41.3 kDa的蛋白,预测等电点为9.23。nhaA含有25个碱性氨基酸,19个酸性氨基酸,211个疏水氨基酸及63个极性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含约50%的α-螺旋、18%的延伸链、7%的β-转角和25%的不规则卷曲。亲疏水性分析显示,nhaA是疏水性蛋白。跨膜结构进行分析显示该蛋白含有11个跨膜区域。序列分析表明,大肠杆菌Top10 nhaA基因与大肠杆菌DH5α、大肠杆菌HS、大肠杆菌SECEC SMS-3-5和大肠杆菌CFT073的nhaA基因同源性分别为100%、98%、95%和92%。大肠杆菌Top10 nhaA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今后对nhaA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肠杆菌Top10 Na+/H+反向运输体基因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蚜茧蜂畸形细胞发生及发育

植物保护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畸形细胞来源于卵的浆膜层。蜂产卵33~36 h后幼虫孵化,每胚胎平均释放150个细胞。畸形细胞的直径随寄生日龄而增加,由初始直径(22.1±6.5)μm增长到第5天达最大为(30.1±8.5)μm。但是,其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随寄主龄期和外界因素等不同而有差异,即使是条件相同其大小也有不同,最小的9.0μm,最大可达100.0μm,但其数目却随日龄增长而下降。扫描电镜显示:畸形细胞表面覆有微绒毛,4日龄比1日龄的更长、更密,表明吸收和分泌功能增强。

关键词: 烟蚜茧蜂 畸形细胞 发生 发育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肥量、留茬高度、刈割时期对无芒雀麦产草量及品质的影响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在不同施氮肥量、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条件下,对无芒雀麦草地的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随施肥量的增加无芒雀麦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在施肥量0~140 kg/hm2范围内,无芒雀麦的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增加显著,140~210 kg/hm2范围内变化不明显。综合比较,处理组合A3B1C3的干草收获量最高,A3B2C3的粗蛋白收获量最高。

关键词: 无芒雀麦 牧草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绿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为植物细胞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合作用的器官,叶绿体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生物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发现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的信息在揭示物种起源、进化演变及其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此同时,比核转化具有明显优势的叶绿体转化技术在遗传改良、生物制剂的生产等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而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序列分析则是叶绿体转化的基石.基于叶绿体的这些重要作用,收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从几个方面归纳了本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使读者对迅速发展的叶绿体基因组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以及对叶绿体基因组在物种的进化、遗传、系统发育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对叶绿体转化技术的研究和广泛应用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起源 进化 转化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P神经网络模型对超级玉米性状的研究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对超级玉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选育超级玉米杂交种时,和平均值相比,黑穗病和空秆率要小,容重适当降低,百粒重稍高,穗行数14行以上,秃尖小,晚熟,耐密。

关键词: 超级玉米 BP神经网络模型 植株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