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cDNA片段克隆及吡虫啉胁迫对其表达的影响
《生物技术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羧酸酯酶在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吡虫啉胁迫对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cDNA片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羧酸酯酶基因在不同吡虫啉剂量下的表达量变化。扩增所得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cDNA片段大小为392 bp,命名为SaEST 3(GenBank登录号KY 441614),该片段编码13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4 kD,等电点4.93。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aEST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豌豆长管蚜、麦双尾蚜、夹竹桃蚜、桃蚜的羧酸酯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4%、85%、80%和8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吡虫啉处理剂量下,SaEST3 m 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上调。克隆得到的基因片段为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片段,吡虫啉对麦长管蚜羧酸酯酶基因SaEST3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瑞森无核葡萄不同砧穗组合评价
《农村科技 》 2018
摘要:克瑞森无核葡萄质优、味美、耐贮运、经济效益高,是新疆主栽鲜食葡萄品种之一。近年来,其自根苗出现的结果不稳、产量较低、抗寒能力较弱等问题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其发展。本文通过抗寒砧木嫁接栽培及利用研究,探讨了克瑞森无核葡萄砧木嫁接的最佳时期,不同砧木对克瑞森无核葡萄的萌芽率、果枝率、产量、成熟期和抗寒性等方面的影响,对克瑞森无核葡萄不同砧穗组合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嫁接克瑞森无核葡萄的优良砧木SO4和110R,以供生产者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与控制综述
《合作经济与科技 》 2018
摘要:伴随农业专项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其使用效益低、监督管理难、政策性预算偏移等问题成为农业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焦点。本文介绍农业科研项目和农业专项资金的定义;全面回顾农业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的研究;对农业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研究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绩效等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简单给出农业专项资金预算方面的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氧化氮(NO)熏蒸提高哈密瓜果实采后贮藏的耐冷性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熏蒸对哈密瓜采后耐冷性的影响。以"西州密25号"为试材,用60μL/L NO气体熏蒸3 h,分别在(1±0.5℃)、(3±0.5℃)、(5±0.5℃)贮藏。统计冷害发病率和冷害指数,测定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超氧阴离子(superoxide anion,O_2~ˉ·)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能提高SOD、POD活性,抑制O_2~ˉ·产生速率。1℃条件下,果实冷害发病率最高,NO处理能减轻冷害的发生;3℃条件下,对照果实后期出现冷害,但NO处理果实无冷害发生;5℃条件下,果实后期出现冷害和病害症状,NO处理能减轻果实的冷害和病害。说明NO能够提高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抑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提高果实的耐冷性;3℃条件下,NO熏蒸既能有效维持果实的贮藏品质又能抑制果实冷害的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和田地区冬萝卜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世界 》 2018
摘要:和田地区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及年较差大,无霜期长,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气候带垂直分布也较明显。土壤结构松散且生产力低,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达2 500~3 500h),降水量少,空气干燥,年平均降水量为150mm左右。白萝卜是一个适宜种植在昼夜温差大,热量丰富,充足阳光,土壤质地比较粗、结构松散的土壤。和田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药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带菌种子处理的影响
《蔬菜 》 2018
摘要:为筛选出最佳消毒剂,采用9种药剂对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模拟带菌种子进行消毒,并测定不同药剂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和鲜质量。试验结果表明: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浸种6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3.33%,孢子负荷量为2.72个/粒,种子发芽率为91.11%;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 min处理的种子带菌率为5.12%,孢子负荷量为4.72个/粒,种子发芽率为91.56%。采用上述2种药剂对加工番茄种子进行消毒,能够取得较好的消毒效果,且对种子发芽无影响,推荐在生产上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DNA-ITS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新疆棉花叶斑病病原
《棉花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棉花叶斑病的病原种类。【方法】2016年和2017年在南疆、北疆7个地区30个植棉单位采集典型叶斑病样206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并纯化,依据采样时间、采样地点和菌落特征,在南疆、北疆分苗期和生长后期各选取10个代表性菌株,根据其形态特征,结合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和组蛋白3基因序列分析,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北疆苗期(5―6月)棉花叶斑病病原以Alternaria alternata为主,A.tenuissima次之;生长后期(8―9月)棉花叶斑病病原以A.tenuissima为主,A.alternata次之,也分离到A.macrospora。南疆棉花苗期叶斑病病原为A.tenuissima;生长后期棉花叶斑病病原为A.tenuissima和A.macrospora。其中从陆地棉上分离的以A.tenuissima为主,从海岛棉上分离的以A.macrospora为主。【结论】新疆棉花叶斑病病原主要有3种,即A.alternata、A.tenuissima和A.macrospora。
关键词: 棉花叶斑病 病原 Alternaria spp. 内转录间隔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质对马铃薯原原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农村科技 》 2018
摘要:选用6种不同配比基质进行脱毒马铃薯试管苗扦插生长试验,调查扦插苗成活率、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6种基质扦插马铃薯试管苗成活率均在91%~98%之间,在株高、茎粗、产量方面,处理2黄沙与牛粪体积比2∶1,其马铃薯生长表现均优于其他处理,且处理2产量最高,产量为83.99克,较对照提高83.8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托里阿魏叶片蒸腾调节规律动力学测定方法探索
《植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疆荒漠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托里阿魏(Ferula krylovii)为材料,用高灵敏度湿度等传感器配合特制叶室,记录和模拟分析了整个大型复叶的蒸腾耗水和蒸腾调节的动力学特性,并与光合仪和称重法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用传感器配合特制叶室,监测到植物在短时间(1–2分钟)内的快速蒸腾动态调节及其日变化特征和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分析同等条件下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因子对蒸腾作用影响的相关性,从而更精确地分析自然和高湿度条件下叶片的蒸腾耗水动力学特性,提供其它方法无法观测的气孔对湿度变化的快速调节细节。同时,由于该方法能够测定大尺度样品,减少了其它方法由于仅能测定叶片局部而造成的因选点位置不同导致的取样误差、因气体样品量小造成的系统误差以及小叶室夹可能造成的机械压力胁迫。该方法与其它传感器结合,能够更全面地获取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蒸腾耗水调节机制的相关参数,理论上也可以远程遥控和连续监测,为分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机制提供更为详细的动态图景。
关键词: 传感器 温湿度测定 托里阿魏 气孔调节 蒸腾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