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特色林果在乌鲁木齐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提高乌鲁木齐园林绿化及观赏效果,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于2013-2017年对乌鲁木齐市公园、街道、住宅小区、庭院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特色林果在不同类型的园林景观和场所中的应用方式及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乌鲁木齐特色果林为全市提供了较大价值的绿化服务,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特色林果不仅可以形成产业化,在当前园林绿化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另外特色林果在园林绿化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需要相关人员在技术和管理上多加强。

关键词: 特色林果 园林绿化 乌鲁木齐 生态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昌吉地区硅肥在甜菜试验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通讯 2018

摘要:通过硅肥在昌吉地区甜菜生产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土壤调理剂能够改善碱化土壤结块,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平衡土壤酸碱,减轻土壤盐碱危害,从而提高甜菜的产量和含糖率,并改善甜菜的品质。

关键词: 硅肥 甜菜 肥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新品种——新冬60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冬60号是新疆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于1999年以冀92-3160和津农1号为亲本配置的杂交组合,经过10年人工系统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15年该品种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新审麦2016年06号。1品种特性新冬60号为冬性,生育期248 d左右,株高80 cm左右。冬前幼苗匍匐,叶色浓绿,抗寒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杏果实发育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8

摘要:本研究以‘小白杏’和‘一窝蜂’为试材,定期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种杏果实内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3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同时测定了两种果实的基本生长动态。结果显示,‘小白杏’的生长发育曲线呈现"双S"曲线,‘一窝蜂’则呈现出非典型性"S"曲线;‘一窝蜂’果实中的3种内源激素含量均比‘小白杏’高;‘小白杏’的纵横径和生长素、赤霉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即生长素和赤霉素在小白杏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相互协调平衡共同促进果实的生长发育。‘一窝蜂’的纵横侧径的生长和3种内源激素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P>0.05),即‘一窝蜂’果实的生长发育和中果皮内源激素含量无关。

关键词: ‘小白杏’ ‘一窝蜂’ 果实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研究

生物技术通讯 2018

摘要:目的:建立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的繁殖技术。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百合增殖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百合鳞片不定芽的诱导、芽的增殖、壮苗和生根的影响。结果:MS培养基为百合最适增殖培养基;最佳诱芽培养基为MS+1.0 mg/L 6-苄基腺嘌呤(6-BA)+0.5 mg/Lα-萘乙酸(NAA),诱导率为62%,苗长势良好;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1 mg/L NAA,增殖倍数最高达3.90,苗健壮,长势良好,叶色浓绿;最佳壮苗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 mg/L NAA+0.1 mg/L赤霉酸(GA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1 mg/L吲哚丁酸(IBA),平均生根数达4.17。结论:获得了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百合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百合 鳞片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灌频次下新疆春油菜根系生长及产量性状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新疆旱区不同滴灌频次下春油菜根系生长和产量性状,以新油17号为参试材料,设4个灌水频次(W_1,W_2,W_3,W_4)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频次由W_4(苗期+现蕾期+花后10d+终花期)减少至W_1(不灌水)时生育期相应缩短2~5d;不同滴灌频次对含水率影响W_4>W_3>W_2>W_1,由W_1增加至W_4对0~60cm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大、60~100cm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小,0~40cm根干重增加显著,根活力值相对较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由W_4减少至W_1油菜产量由3026.5 kg·hm~(-2)降至1219.1 kg·hm~(-2),农艺性状也相应降低,差异显著;W_3处理油菜产量为2749.1 kg·hm~(-2)与W_4无显著差异性。综上,设置现蕾期和花后10d两次滴灌对产量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是目前可行的节水高产的高效利用模式。

关键词: 春油菜 滴灌 频次 根系生长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硒对不同密度春小麦产量和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新疆富硒小麦的最适宜种植密度和施硒量,在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D1)、600万株·hm-2(D2)、750万株·hm-2(D3)条件下,在灌浆前期分别喷施5个浓度的亚硒酸钠,折合纯硒为0g·hm-2(Se1)、15g·hm-2(Se2)、30g·hm-2(Se3)、45g·hm-2(Se4)、60g·hm-2(Se5),分析不同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籽粒硒含量、硒累积量、吸收利用率及籽粒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下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穗长、千粒重、产量均最佳,分别为663.00×104·hm-2、45.37、10.45cm、44.38g、7 291.38kg·hm-2,产量较D1和D3分别提高了13.24%和9.89%。施硒可使小麦产量增幅达4.59%~16.21%;施硒后籽粒中有机硒含量达140.90~346.32μg·kg-1,占总硒含量的79.17%~82.47%。密度对籽粒总硒、有机硒、无机硒含量、籽粒硒强化指数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籽粒硒累积量、硒利用率影响显著,其中D2处理下硒累积量最大。密度和施硒互作对硒累积量影响显著,但对其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施硒能显著增加籽粒氮、磷含量,降低钾含量;Se4处理下籽粒的氮、磷含量最高,比不施硒平均增加4.55%、16.67%,Se1处理籽粒钾含量最高,达0.28%~0.29%。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最优种植密度和施硒量分别为600万株·hm-2和45g·hm-2。

关键词: 春小麦 密度 施硒 产量 硒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新疆陆地棉的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棉花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标记构建新疆近40年间审定的120个陆地棉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从586对候选引物中筛选得到78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且均匀分布于棉花染色体上的引物,并用这78对引物构建120个陆地棉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结果】78对核心引物在120个材料中检测到392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324个,多态性比率达82.7%。24个标记位点在17个品种上具有特征谱带。采用12对引物组合即可鉴定120个棉花品种。聚类分析显示,120个陆地棉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0~0.96,平均为0.73,遗传相似系数偏高,表明新疆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狭窄。【结论】引物组合法是构建DNA指纹图谱最有效的方法。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将120个陆地棉品种分为三大类群,与系谱来源较为吻合。

关键词: 新疆 陆地棉 SSR分子标记 DNA指纹图谱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中国市场 2018

摘要: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了我国现代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中,目前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开始对信息化的技术重视了起来,而想要真正地将信息化技术与现代的农业经济管理结合起来绝非易事,此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妥善地处理。文章针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农业经济管理 信息化建设 农民增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工番茄田列当致病菌的筛选与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对加工番茄列当具有强致病力的菌株,丰富加工番茄列当生物防治菌株资源。【方法】采集新疆加工番茄田间自然发病列当,组织分离获得菌株。采用滤纸平板法,测试菌株发酵液和粗毒素提取液对列当种子萌发抑制效果;针刺、涂抹和喷雾接种法,测试菌株对列当植株致病性;盆栽实验测试菌株孢子悬浮液对列当出土抑制效果;用形态学并辅以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菌株。【结果】22个菌株中14个菌株粗毒素提取液母液对列当种子萌芽抑制效果在90%以上,其中7个在PDA培养基上产孢量大菌株孢子悬浮液均对列当植株具有致病性,菌株2016-42、2016-36和2017-6孢子悬浮液在3种接种方式下均可致病。盆栽实验中菌株2017-6孢子悬浮液对列当出土抑制效果最高,为94.65%,其他两个菌株对列当出土抑制效果较低。形态学观察辅以分子生物方法鉴定菌株2017-6为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结论】筛选的菌株2017-6粗毒素提取液对加工番茄田列当种子萌芽具有抑制作用、其孢子悬浮液对列当植株具有强致病性,对列当出土具有较好抑制效果。

关键词: 加工番茄 列当 致病菌 筛选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