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38份藜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为了解藜麦种质资源在甘肃省陇中旱作区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更高效的选育藜麦新品种,以38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藜麦产量与各个农艺性状的相关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冠幅、全生育期、籽粒直径、千粒重、株高,全生育期与其余农艺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冠幅、全生育期、籽粒直径、千粒重、株高等5个农艺性状可以归为3个主成分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76.657%,同时在类间距离为17.5处,将所有种质资源可分为三大类群。
关键词: 藜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双孢蘑菇菌株的ITS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林业科技通讯 》 2018
摘要:以1株野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Lange)Imbach]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及适宜碳源、氮源、温度及酸碱度的筛选,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经鉴定为双孢蘑菇,其菌丝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乳糖、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适宜的pH值为7.0。研究结果可为野生双孢蘑菇的保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野生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鉴定 组织分离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树腐烂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及其综合防治效果
《果树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对梨树腐烂病防治效果最佳的药剂,为梨树腐烂病的绿色防控及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19a(年)生‘早酥’梨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比较10种药剂对梨树腐烂病刮除病斑后的治愈率、愈合宽度和复发率,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筛选,将筛选出的较好药剂进行田间综合防治试验。【结果】拂蓝克、腐殖酸铜和40%氟硅唑乳油500倍液处理后治愈率较高,与其他药剂防效存在显著差异(α=0.05),拂蓝克、腐殖酸铜和甲硫·萘乙酸田间试验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结论】拂蓝克、腐殖酸铜和甲硫萘乙酸可作为梨树腐烂病田间综合防控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苯并噻二唑处理提高低温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抗病性及机制分析
《中国食品工业 》 2018
摘要:以‘陇薯10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苯并噻二唑(benzothiadiazol,BTH采后喷施处理对低温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及细菌性软腐病的影响,并分析处理对块茎抗病性相关酶活力、总酚及木质素的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TH处理后,块茎在长期低温贮藏过程中干腐病及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程度均降低,在贮藏后第180天,25ppm和200ppm BTH处理组块茎干腐病的发病率分别较同期对照组降低了51.87%和24.72%,干腐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69.55%和57.66%,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病率分别降低了74.65%和34.30%,细菌性软腐病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85.33%和54.72%.BTH处理能增加块茎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力,提高总酚和木质素的含量水平,其中,25ppm的BTH处理效果最好.BTH处理诱导马铃薯块茎提高了其在低温贮藏期间的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在不同温度下离体处理后的致病力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以小麦条锈菌高感品种铭贤169为试验材料,设置了-50、-45、-40、-35、-30、-25、-20℃7个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离体处理后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在-35~-20℃低温下,条锈菌夏孢子可存活10 d,接种寄主小麦后病叶率2.36%~74.39%,平均严重度0.13%~4.21%;-40℃下可存活8 d,病叶率1.23%~2.78%,平均严重度0.01%~0.29%;-50℃下可存活6 d,病叶率1.04%~1.39%,平均严重度0.01%~0.17%。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夏孢子致病力逐渐下降。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夏孢子离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致病力亦呈逐渐下降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米根霉发酵木薯淀粉产L-乳酸的工艺优化
《中国酿造 》 2018
摘要:以培养基配方(糖化液、蛋白胨、酵母膏、麦芽粉添加量)和培养条件(培养温度、pH、培养时间、接种量)的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选取糖化液质量分数、培养时间、pH和培养温度4因素,以发酵液中L-乳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基于Box-Behnken试验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了米根霉发酵木薯淀粉产L-乳酸的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参数为糖化液26%、蛋白胨6 g/L、酵母浸膏4 g/L、麦芽粉10 g/L、KH2PO40.3 g/L、Mg SO4·7H2O 0.4 g/L、Zn SO4·7H2O 0.3 g/L、CaCO345 g/L、培养时间80 h、培养温度29℃、初始pH 5.5、接种量6%.该优化条件下,发酵液中L-乳酸的含量可达84.33 g/L,发酵液中葡萄糖对L-乳酸的转化率为71.34%,其光学纯度为75.62%,比旋光度为+2.12.
关键词: 木薯淀粉 米根霉 L-乳酸 响应面法 发酵工艺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