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 F.)研究进展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苜蓿切叶蜂(Megachile rotundata F.)是苜蓿制种业的重要传粉昆虫,在大豆杂交授粉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苜蓿切叶蜂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苜蓿切叶蜂化性、滞育及两者间的关系,并介绍了繁殖过程中的有害天敌。

关键词: 苜蓿切叶蜂 传粉 化性 滞育 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玉米田土壤纤维素分解真菌物种鉴定及分解能力测定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2004年,从181个黑土土壤样品中分离出54个土壤纤维素分解真菌菌株,经形态鉴定出14个属,27个种,其中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顶青霉(Penicillium corylophilum Dierckx.)和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Biourge.)为吉林省3个新记录种。有14个属、24个种分布在0~20 cm土层;11个属、19个种分布在20~40 cm土层中;两层土壤中共同分布的纤维素分解真菌有11个属、16个种。青霉属(Penicillium)和曲霉属(As-pergillus)为吉林黑土玉米田土壤纤维素分解真菌的优势属,相对数量分别占33.33%和25.93%。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 Tho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v.Tiegh)、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mum Rifai,Mycol.)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 P.karsten,Finl)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强,黑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Ehrenb.)Lind.]和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 Link)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弱。

关键词: 黑土 纤维素分解菌 物种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广适型超级稻品种吉粳102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吉粳102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5个因子(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播种密度和每穴苗数)及每个因子的5个水平对吉粳102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吉粳102的作用表现为:施氮量>施磷量>密度>每穴苗数>施钾量。5个栽培因素与产量均呈明显的抛物线关系。施氮量对产量的效应最为明显。施氮量与每穴苗数呈负的交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吉粳102的最高产量10 896 kg/hm2。当吉粳102产量达到10 500 kg/hm2时,要求施氮量为132~167 kg/hm2,施磷量为87~113 kg/hm2,施钾量为51~98 kg/hm2,移栽密度为30 cm×(13.9~19.4)cm,每穴苗数为2~4棵。[结论]建立了吉粳102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 吉粳102 高产栽培 栽培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抗菌核病研究进展

大豆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菌核病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的第二大病害,近十几年在我国尤其是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大豆主产区发病日趋严重。综述大豆抗菌核病遗传育种领域的相关研究,即抗性鉴定方法、抗病种质资源、抗性遗传与QTL和抗性基因工程等4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大豆抗菌核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鉴定方法 遗传 QTL定位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技术在我国小麦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其进行基因工程改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其转基因遗传改良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自1992年第1例转基因小麦问世以来,小麦转基因研究进展迅速。本文主要对转基因技术在我国小麦遗传改良(如改善品质、提高抗病虫性、抗除草剂、抗旱耐盐碱以及抗穗发芽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转基因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玉米带黑土水分渗透机理研究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调查和模拟构型试验,探讨了影响吉林省玉米连作黑土水分渗透的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现行的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的耕作制度下,土壤剖面中耕层与犁底层的界面为"波浪形,"每年进行秋翻的玉米田,其耕层与梨底层的界面为"平面形"。通过模拟构型,研究了不同剖面构型的水分特征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平面形"剖面构造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增加了土壤水分渗透的速率,减少了雨水径流。"波浪形"剖面耕层土壤的耗水量比"平面形"剖面的大,特别是后期,易发生水分亏缺现象。因此,现行的不合理的耕作是导致吉林玉米带黑土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吉林玉米带 黑土 水分渗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收获机剥皮环节对子粒损失率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玉米收获机剥皮辊的表面形状与材料、长度、直径、转速、角度、压送器的形式进行试验和对比分析,确定在玉米收获剥皮过程中影响子粒损失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较理想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玉米 剥皮辊 子粒损失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可行性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阐述了东北黑土区的资源概况与发展保护性耕作的意义,分析了黑土区现行耕作存在的问题及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提出了东北黑土区发展保护性耕作的目标及模式。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保护性耕作 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8 CSCD

摘要:在吉林省蛟河市对玉米进行"3414"肥效试脸,拟合了肥料效应三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通过三元二次方程得出,在该土壤条件下氮、磷、钾最高施肥量为(kg/hm2)N-P2O5-K2O=212.24-57.0-78.3,对应的最高产量为10 551.5 kg/hm2;最佳施肥量(kg/hm2)N-P2O5-K2O=168.4-55.4-63.2,对应的产量为10 432.7kg/hm2。通过拟合一元二次方程得出,在该土壤条件下氮、磷、钾最高施肥量为212.1 kg/hm2、67.0 kg/hm2、64.0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184.1 kg/hm2、63.0 kg/hm2、60.3 kg/hm2。

关键词: 玉米 3414 肥料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罗布麻中黄酮类成分含量及其在茎叶中积累动态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制订吉林省西部野生罗布麻的采收时间,采用HPLC法和分光光度法对罗布麻地上部各器官中重要生物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及主要成分槲皮素的积累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茎与叶中总黄酮的积累在盛花期为低谷期,此期前后为双峰值特征;花与叶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高,为药用最佳有效部位;花的最适采收期为7月中旬,叶的最适采收期为8月下旬。

关键词: 罗布麻 总黄酮 槲皮素 积累动态 采收时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