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天津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特征、基本做法与示范带动模式

天津农业科学 2013

摘要:近年来天津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迅速,取得显著成效,但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天津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特征、基本做法和示范带动模式。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区 特征 做法 模式 天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温结合纳他霉素贮藏对西兰花品质及生理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处理方式的西兰花在贮藏期间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变化规律的分析,探讨冰温结合纳他霉素处理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直接冰温贮藏或冷藏结合纳他霉素的处理相比,冰温结合纳他霉素处理对延缓西兰花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均有明显效果,可抑制西兰花的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且冰温结合纳他霉素处理提高了西兰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延缓了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升高。这说明西兰花经冰温结合纳他霉素处理贮藏的效果优于直接冰温贮藏与冷藏结合纳他霉素贮藏的效果。

关键词: 西兰花 纳他霉素 冰温贮藏 冷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正交设计对大白菜纯度鉴定中EST-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天津农业科学 2013

摘要:以3份大白菜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改良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正交设计对Mg2+、dNTPs、引物、模板DNA和Taq酶5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用于大白菜纯度鉴定EST-SSR检测体系为:在10μL反应体系中包含3.0mmol·L-1MgCl2、400μmol·L-1dNTPs、0.20μmol·L-1SSR引物、4ng模板DNA和0.05UTaq酶。利用该优化的体系,对3份大白菜杂交种进行单株育苗试验,每份杂交种取单株140株进行纯度鉴定。结果显示,扩增带型清晰、稳定,纯度检测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用于大白菜种子纯度分子标记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大白菜 纯度鉴定 正交设计 EST-SSR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出菇方式对袋栽猴头菇的影响

北方园艺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袋栽猴头菇为试材,研究了3种不同的发菌出菇方式对其出菇时间、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出菇方式对猴头菇的发菌、出菇时间、菇形、大小等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袋口采用套环塞棉塞处理,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不同的出菇方式中,袋口套皮圈出菇,猴头出菇至采收时间最短,只需14d且生物转化率最高。

关键词: 猴头菇 出菇方式 袋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FP标记生防细菌B579及其定殖能力检测

植物病理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靶标微生物是目前研究微生物和宿主互作的重要手段。在本研究中,作者用电击转化的方法将携带质粒gfpmut3a基因的穿梭载体pGFP4412导入生防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579中,并得到成功表达GFP的枯草芽孢杆菌B579-gfp。用抗生素平板回收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对枯草芽孢杆菌B579-gfp在盆栽的黄瓜根表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标记菌株在激发光波长为488 nm的蓝光下可观察到亮绿色的荧光;B579-gfp菌体能够定殖在黄瓜根部,在根基部和中部都有菌体聚集而形成膜状结构,在根的分叉和根冠处可观察到大量B579-gfp定殖;浸种、蘸根以及灌根接种均可回收到大量的B579-gfp,分别为4.0×103、1.0×104和2.0×102 cfu/g。

关键词: Bacillus subtilis B579 绿色荧光蛋白 黄瓜根部 定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市食物生态足迹的测算模型及实证分析

自然资源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及饮食需求多样化,城市食品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探寻城市与食物之间的关系,论文应用食物生态足迹的概念提出其测算方法,并以北京为研究区域进行实证分析,从供需平衡的角度,测算了供养北京城市所需要的食物生态足迹变化。研究发现,尽管人均食物生态足迹仍然相对稳定在0.127 hm2左右,但北京食物生态足迹总体增长迅速,已从1993年的1.18×104km2增加到2010年的2.94×104km2,达到北京市国土面积的1.79倍,并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随着北京内部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食物承载力不断降低,北京也会不断将其食物赤字转移到外埠区域,来维持食物生态足迹的供需平衡。因此,北京若要增强自身的食物供给能力,减少食物生态足迹,就需要采取不同于目前的发展策略,加大都市农业的开发力度。

关键词: 食物生态足迹 食物赤字 北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地区不同芳香植物新品种引种初报

天津农业科学 2013

摘要:为筛选出适于天津地区栽培的芳香植物,对引进的25个芳香植物品种在天津地区开展试种试验,从种子出苗时间、发芽率、苗成活率、移栽后的成活率、生长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对各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麝香薄荷、马鞭草、除虫菊、葫芦巴、百里香、薰衣草、板蓝根、蒲公英、薄荷、胡椒薄荷、芸香、香蜂草、法国百里香、苹果桉、玫瑰草、红花缬草16个品种生长势强、生物产量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有很强的抗病虫能力。

关键词: 芳香植物 新品种 引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微咸水灌溉利用模式,在天津市静海县进行了微咸水灌溉试验,研究了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动态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灌溉下,施用改良剂能提高土壤渗透性,降低土壤pH值和土壤电导率(EC),降低了土壤含盐量,同时在试验周期0—60cm的土层内未出现积盐现象。此外,微咸水灌溉时,施用改良剂可显著增加小麦穗数和玉米穗粒数,提高作物产量。采用3.7g/L微咸水灌溉配合施用改良剂是该地区适宜的微咸水灌溉模式。

关键词: 咸水灌溉 改良剂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对甘蓝产量、硝酸盐含量及氮吸收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13

摘要:为了保证蔬菜食用安全,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甘蓝产量、硝酸盐含量和氮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是提高甘蓝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处理与N1处理比较,可增产9.2%以上,特别是处理N3,N4,N6,N7分别增产23.7%,20.9%,13.9%,34.8%;外叶硝酸盐含量是内叶(可食部分)的3倍左右,外叶和内叶(可食部分)中硝酸盐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甘蓝结球可食部分可以生吃,外叶部分硝酸盐含量较高,只能熟食;施N为162 kg/hm2是甘蓝最佳施氮量,可食部分中氮吸收量远远高于外叶,处理N7可食部分氮累积量最高;处理N1,N2氮素施用量表现为亏缺,其他处理氮素施用量都表现为盈余,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的盈余量增多(处理N7除外);耕层土壤(0~20 cm)硝酸盐含量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各土层中硝酸盐含量不稳定。

关键词: 甘蓝 不同施氮量 产量 氮吸收量 硝酸盐含量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速生大白菜新品种30快菜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30快菜是以大白菜DH系P35和自交不亲和系175为亲本配制而成的半结球食用型速生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30d(天)左右,生长速度快,包心早,株型直立,叶片绿色、无茸毛、叶缘全缘,质地柔软,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高抗病毒病.株高25cm,叶片数达到10片时即可采收.从播种到采收25~45d(天),一般产量3000kg·(667m2)-1左右,适合全国各地种植.

关键词: 大白菜 30快菜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