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钾肥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品质和钾素循环规律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2013
摘要:2007—2009年进行了番茄施钾肥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肥后产量提高3.5%~38.9%;增收3407.3~51415.0元·hm-2。番茄施钾肥可以提高VC含量和甜度,NPK4处理VC达190.4mg·kg-1,全糖3.65%,为最高;而CK处理VC含量仅138.5mg·kg-1,全糖2.97%,为最低。番茄果实中K含量和植株中K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高。果实中钾吸收量与产量有关。番茄当季钾肥利用率43.4%~49.9%。土壤残留钾含量CK处理比种植前降低25mg·L-1,NPK3处理降低2mg·L-1,其他处理土壤残留钾含量比种植前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用表面颜色预测果蔬品质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果蔬采摘后的品质会发生变化,为提高果蔬的商品价值,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对果蔬品质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果蔬采用香蕉为研究对象,以表面颜色变化表征其品质特性,采用其图像作为输入数据,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与颜色相关最为密切的H值作为特征参数。给出了品质预测系统和图像处理的流程,建立了灰色系统GM(1,1)模型,进而实现对香蕉品质预测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2种预测情况下,用GM(1,1)模型对H值预测的最大残差百分比分别为3.245 3%、3.954 5%,残差较低,表明GM(1,1)模型可在香蕉等品质与颜色变化相关的果蔬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预测其品质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低成本茄果类蔬菜育苗技术
《中国蔬菜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一套低成本育苗技术,可以在华北地区夏季高温天气下,育出茄果类蔬菜的壮苗、好苗,而且每株育苗成本仅在0.18元左右。近年来,随着蔬菜需求量的加大以及市场结构的调整,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利用高标准日光温室大力发展蔬菜长季节越冬栽培,使农民收益显著增加。蔬菜长季节越冬栽培一般采用在6~7月夏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黑炭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蔬菜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典型日光温室,通过一年两季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生物黑炭不同用量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及蔬菜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生物黑炭在设施土壤中合理运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设施土壤施用生物黑炭与习惯处理相比,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2.65%~15.73%,提高土壤CEC 1.03%~5.46%,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7.28%~24.95%,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19.06%~168.5%,施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施用生物黑炭也增加了土壤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但与习惯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生物黑炭本身pH较高,但经过蔬菜整个生长季后,对土壤pH影响不大;生物黑炭矿物质含量较高,增加土壤养分的同时也提高了土壤全盐含量。低量生物黑炭对蔬菜产量影响不大或有提高作用,但高量生物黑炭会造成蔬菜减产,因此,设施土壤生物黑炭施用量不宜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温结合真空包装处理对牛肉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冰温结合真空包装(Cv)、0℃结合真空包装(Zv)、4℃结合真空包装(Fv)3个条件下,对宰后牛肉进行贮藏处理,每隔96h对牛肉的质地剖面分析(TPA)指标(硬度、弹性、凝聚性、胶性、咀嚼性)、肌节长度、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MFI)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弹性外,其他质地剖面分析指标在Cv条件比在Zv、Fv条件下变化缓慢;Cv条件下,牛肉的肌节长度在第8天降到测定的最低值,而Zv、Fv条件下第1天就达到了测定的最低值;MFI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Cv条件下的MFI从第4天开始就与Zv、Fv条件下的MFI差异显著。冰温结合真空包装有效延迟了牛肉的僵直、解僵过程。该条件下贮藏,牛肉的组织结构性质变化缓慢,能较长时间使牛肉保持在较好的品质范围内。冰温结合真空包装处理对于宰后牛肉组织结构的改善,远远优于其他温度与真空包装结合的处理。
关键词: 冰温 真空 质地剖面分析 肌节长度 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 牛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胚胎因素对肉羊胚胎移植效果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3
摘要:为提高肉羊胚胎移植的妊娠率,研究了胚胎发育阶段、胚胎体外保存时间和移植胚胎数对肉羊胚胎妊娠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育阶段对妊娠率有显著影响,在移植胚胎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囊胚的受胎率(58.7%)高于桑椹胚(56.4%)(P<0.05);胚胎体外保存0~10 min、10~30 min、30~60 min、60 min以上的妊娠率分别为66.7%、65.0%、60.0%、63.3%,四者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移植胚胎的数量对受胎率有显著影响,移植2枚囊胚的受胎率(67.7%)显著高于移植2枚桑椹胚(61.2%)、1枚囊胚(58.7%)、1枚桑椹胚的受胎率(56.4%)(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产品中残留农药的降解去除方法研究进展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农产品中残留农药的降解去除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残留农药的降解去除方法,主要有生物降解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生物降解包括微生物、基因工程菌和酶催化法;物理方法包括清洗法、吸附法、超声波法等;化学方法有氧化法和光化学降解法。化学方法虽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但可能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物理方法简单、易操作,但主要针对果蔬表面农药残留;生物法安全无毒,但耗时较长、成本较高。同时提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去除应从单一途径向多种途径并用、高效、环保、安全的方向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的交配型与寄生适合度分化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交配型和致病性分化情况,明确有性杂交与菌株变异间的关系。【方法】以01-12和01-15为出发菌株,人工诱导玉米大斑病菌的有性后代,获得F1代菌株,再以F1代菌株40和42为亲本,获得有性杂交F2代菌株;对有性后代进行交配型和寄生适合度测定;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不同致病类型菌株的毒素含量。【结果】在室内条件下连续诱导产生玉米大斑病菌的2个有性世代,获得了79个F1代菌株和32个F2代菌株;后代菌株的交配型发生了明显分化,出现了A、a、Aa和中性菌株,其中F1代A、a分离比例明显偏离1﹕1;寄生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F1代和F2代菌株较亲本均发生了寄生适合度分化,其中F1代中较亲本寄生适合度增强的菌株占30.00%,减弱的菌株占50.00%;F2代中较亲本寄生适合度增强的菌株占21.87%,减弱的菌株占31.25%;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的毒性组分含量明显高于弱致病力菌株。【结论】有性杂交是导致菌株交配型及致病性发生分化变异的主要因素之一,菌株的致病力强弱与其毒素含量呈一致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5%几丁·戊唑醇悬浮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 2013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几丁.戊唑醇悬浮剂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较好的药剂,且使用安全,田间施用6000倍液,防效可达81.27%。于发病初期或雨季到来前开始喷药,隔7~10 d施药1次,连喷3次,施药时应重点喷施新梢及叶片。
关键词: 45%几丁.戊唑醇悬浮剂 苹果斑点落叶病 田间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