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矿物钾在作物营养中的意义

土壤通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以江苏省8个土样进行盆栽试验,3个土样进行干土效应试验,供试作物分别为黑麦草和水稻.结果表明,黑麦草4次耗竭吸收的总钾量减去种植后土壤交换性钾的下降所剩余的值比热硝酸提取的缓效钾种植前后的降低量要大,说明矿物钾是在不断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干土处理后其速效钾含量均提高,水稻吸钾量所表示的干土效应达27.1—159.1%,其顺序为淤土大于壤土大于砂土,耕作或免耕对干土效应亦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土壤矿物钾 耗竭试验 干土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甘薯某些生理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应用水培法研究了NaCl胁迫对甘薯不同耐盐性品种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细胞质膜透性、N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积累均随NaCl浓度提高而显著提高,叶片含水量、K~+含量、K/Na比及叶绿素含量与之相反。在NaCl逆境下,耐盐性强的品种质膜透性及Na~+含量的增加幅度,K~+含量、叶片含水率及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耐盐性差的品种;而脯氨酸的积累速度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质膜透性与N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二者均与叶片含水量、幼苗存活率、K/Na比以及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Na~+的积累及次生水分胁迫是导致膜伤害的主要原因,质膜透性可以作为甘薯耐盐性生理参数之一。

关键词: 甘薯 耐盐性 质膜透性 Na~+积累和含水量 游离脯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割蔓对特种甘薯SPSM的增产作用及原理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特种甘薯SPSM原产巴西,1983年引入我国。该品种经国内外医学专家临床应用证明,对治疗原发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甲)、肾病综合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及多种出血症均有显著疗效,同时还含有多种保健营养成分,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植物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EI

摘要:在传统生产函数形式的基础上,由农业产出量,物化劳动、活劳动投入和非控制变量构成富有新意的生态经济生产函数形式的模型。利用该数模,采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相结合的混合数据,计算出省农业科技年平均进步率。并将它和农业技术综合指数建立了指数方程,得到各市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贡献率波动间接了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升降,印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关键词: 农业综合发展 生产力 农业生产指数 农业经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制备

食用菌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制罐质量,目前双孢蘑菇生产要求采用气生型菌株,但它的产量较低。而匍匐型菌株产量虽高,可是质量差。因此,如能选育出具有上述两者优点的既高产又优质的菌株,将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由于双孢蘑菇孢子多为自身可育,自然杂交机率低,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手段,原生质体的制备。则是该方法的第一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矮秆水稻内源GA与IAA和ABA的含量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遗传背景基本一致的水稻植株内源GA类物质、IAA和ABA的含量.发现我国的sd,基因矮秆水稻内源GA类物质的含量并不低.高秆和带有sd_s基因的矮秆植株的GA类物质含量高于带sd_l基因的矮秆类型.供试的矮秆类型的IAA含量显著低于高秆类型,而ABA含量则有高于高秆的趋势,表明水稻的矮生性并非都是由于体内缺少GA,而低含量的IAA是水稻矮化的决定因素.糯质基因wx对3种内源激素无关.

关键词: 半矮秆水稻 赤霉素 吲哚乙酸 脱落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镇稻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镇稻2号原名镇稻9380,是我所从桂花糯中选得变异单株育成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经多年试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抗性、品质较好,1992年4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适应在苏南和苏中地区推广应用,既可作单季稻种植,又可作各种多熟制的后季稻栽培,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0万亩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伊莎褐商品蛋鸡的适应性饲养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改善本地区蛋鸡生产,1989年我们引进伊莎褐鸡进行了饲养试验,观察其在本地区的适应性、生产性能及饲养的经济效益,并与本地曾广泛饲养的罗斯褐鸡进行了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的栽培特性及高产技术研究

杂交水稻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中粳具有与常规中粳和杂交中籼不同的栽培特性,主要表现为:分蘖优势不强,成穗数和结实率与产量之间关系密切,抽穗期早,灌浆历期长,群体光合能力强,抽穗后光合产物对产量的贡献大。高产技术关键有:合理安排生育进程,培育叶蘖同伸壮秧,前期促早发快发,施足有机肥,适当增加氮肥投入,中后期抓好肥水管理,养好老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奈的引种和栽培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奈是福建省名、特、优果树,有青奈和花奈两大品系。青奈果实外形似桃,又具李之风味,因此又被称为“桃形李”。为调整我市果树商品结构,增加水果花色品种,于1986年起进行青奈引种研究。现将4年来试栽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