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各国家畜胚胎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

生命科学 1992

摘要:细胞核移植技术就是将成熟的卵母细胞或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除去后移植其它细胞核,使卵母细胞不经过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就可被激活、正常分裂并发育成新的个体。因此,核移植技术可以使细胞核供体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手段得到完全的复制,从而产生出克隆(无性繁殖)动物。鱼类的细胞核移植的成功报道已有很多且很早。然而哺乳动物,尤其是家畜的胚胎细胞核移植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淮阴地区小麦品种产量能力及其育种目标的探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江苏淮阴地区60年代中期以来推广的11小麦品种,1987~198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进行裂区试验,研究其产量能力及产量因素表现。徐州14号的产量能力230kg/亩,而泰山1号则达320kg/亩,主要是由于亩穗数和千粒重有了显著提高。博爱74-22和陕农7859等品种的产量能力在360kg/亩左右,产量的提高主要是保持了一定的粒重并着重增加了穗粒数.该地区以亩产小麦450~550kg 为产量育种目标,协调的产量因素结构以亩穗数40万~45万,穗粒数32~35粒、千粒重40~42g 为宜,并需兼抗南北麦区的多种病害。

关键词: 江苏 淮阴地区 小麦 产量 育种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应用壮苗素的壮苗增产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壮苗素是江苏沿海地区新洋试验站和盐城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联合研制、推广的棉花苗床培育壮苗的药剂。经1985~1987年三年的微区、小区、大区、大田试验和1988~1991年在盐城市、扬州市、南通市、苏州市、淮阴市的21个县(市)和山东省莒南县、湖南省安乡县累计423万多亩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壮苗素在棉花苗床应用后,前期有明显的壮株、发根、促发的作用,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茬麦切缝式立苗技术途径研究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苏南地区种麦主要推广免少耕种植法,其中90%是人工铁搭坌沟撒播压板麦,多数年份现已推广的条播机没有“用武”之时,只好人工粗放播种来赢得季节。这是根据稻麦两熟地区雨水偏多、土质粘重等生态条件采取的明智做法,但它不是最好的技术途径。在稻茬麦播种季节旱湿交替和土质粘重等客观条件下,争取早苗、全苗、壮苗的立苗技术,是该地区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集成指数法确定江苏农垦系统的农业科技进步水平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EI

摘要:农业科技进步水平与产出量、物化劳动、活劳动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该文采用代表性、比较性、结构合理性和应用性的选标四则,选择4个主体指标15个群体指标,构成农业科学技术集成指数监测指标体系,利用其数模表达式,可以确定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其结论不仅可纵横比较、且可作为农业管理部门目标考核的依据。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农业综合发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集成指数 叠加关联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蘑菇田园土砻糠覆土技术

食用菌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栽培蘑菇的覆土技术,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到河泥砻糠和统土一次性覆盖,由于前者不适宜于气生型菌种,后者表层土喷水易散碎和板结,我们于1988~1990年改用田园土砻糠作覆土材料,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改革后的覆土工艺,备料简易,操作方便,省工省本,蘑菇产质量较好,一般秋菇产量可达5.8kg/m~2,且畸形菇极少.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县淤尖乡科技教育兴乡的战略思考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一) 淤尖乡位于滨海县东北部,东临黄海,占地64.5平方公里,土壤以高沙土为主,少部分为油粘土,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现有耕地39955亩,水、旱地各占50%。主要农作物为稻、麦、棉、油菜,以两熟制为主。特种经济作物主要有何首乌和中药材。全乡有26个行政村,191个村民小组,10709户农户,共38351人。199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杂种优势研究利用的进展

种子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的现象。在农业生产上,杂种优势的利用已成为提高产量和改进品质的主要措施之一。玉米、高粱、水稻、油菜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黄隆残留对后茬水稻的药害及预防措施

农药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绿黄隆比绿麦隆、异丙隆等取代脲类除草剂具有用药量低、活性高、杀草谱广和对小麦较安全等特点,是目前麦田除草较理想的药剂。但它降解缓慢,在田间有一定残留,若使用不当,对后茬作物会产生药害。太湖地区为稻麦两熟区,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绿黄隆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粳稻淮稻2号的主要性状及栽培要点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淮稻2号(原代号4001)于1992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于1983年配组,系籼粳复交组合,1986年育成。全生育期141天,属中熟中粳,适合在淮南、淮北稻麦两熟地区中等或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