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进一步提高杂交中籼产量的技术途径

杂交水稻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进一步提高杂交中籼产量的技术途径主要有。通过适期早播、扩大两段育秧面积、秧田施用多效唑等措施,似提高秧苗素质;在注意群体数量的同时,更注重群体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为争取穗大粒多,应增加中后期肥料的投入;抽穗前后进行药肥混喷,养好老稻,以利于防病防早衰、增粒增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中对不亲和白叶枯病菌株专一识别的多肽

中国水稻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经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发现水稻IR26、IR1545及TN1各有一个多肽能与不亲和的白叶枯病菌株产生特异性作用而消失,但与亲和菌株相互不发生作用。成株期抗病品种南粳15在成株期有与不亲和菌株作用的多肽存在,而在苗期则未观察到这一多肽。对全期抗病品种IR26分析表明,它无论在成株期或苗期均出现一个与不亲和菌株专一作用的多肽。经典遗传学分析认为有三个抗白叶枯病基因的DV85,则观察到DV85有两个以上的菌株特异识别多肽。由于这些多肽表现出菌株的专一性及其它表达生理时期均与该品种的田间抗病表型一致,同时多肽的数目也与经典遗传学分析结果类似,推测这些多肽可能是抗病基因的产物。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 识别多肽 基因对 基因互补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插水稻根系生长特点的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对机插水稻根系的生长特点作了初步研究与分析。机插水稻的发根量前期一般较少,随生育的渐进而增强,穗分化之后可接近对照的发根水平,根干重至后期平均较对照高20.3%。根系分布较浅,占根重80%的根系集中于0~5厘米的表层土中,6~20厘米下层土内的根重量仅为对照的二分之一左右。根密度与对照相比,表现为前期低,中后期较高。根冠比值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以穗分化期最高,但各个时期均高于对照。后期根系生理活性较强,伤流量、根活性、氧化力、氧化量均高于对照,成熟期分别提高9.4%、5%、4.4%和9.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荣选油菜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荣选油菜是1984年从南朝鲜引来我省的中芥酸、中硫甙、低世代材料茶山油菜中,经田间生物学性状选择和室内品质筛选,于1991年培育而成的优质油菜新品种。 一、选育方法与经过 按芥酸的遗传规律,F_2就可能获得1/16的e_1e_1 e_2e_2纯合无芥酸基因型的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理化处理对苏棉2号种子发芽的影响

种子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江苏淮北棉区广大棉农逐步形成了棉铃开裂不久就采摘籽棉的习惯,导致棉花种子健籽率降低。特别是遇到大灾之年或者初霜来临较早的年份,棉花种子质量下降,发芽情况较差。为了使采摘较早的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酶选63的生物学特性及制种增产表现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酶选63是江苏省农科院遗传生理所与江都县农科所合作,用同工酶分离的方法,从原明恢63中提纯的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它保持了明恢63原有的农艺性状和基本特点,但已从原有明恢63的混杂型酶谱提纯为酯酶同工酶5A型单一酶谱。酶选63的提纯成功,将有利于根据杂种酯酶同工酶5·6A互补原理进行杂种纯度的同工酶室内鉴定;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洪涝灾害对沿海棉区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培肥途径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91年入夏以来,我省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两段黄梅期间降水量达700~1200毫米,比常年多3~4倍,超过本世纪以来我省出现的1921年、1931年和1954年三次大水灾同期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对土壤肥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一、土壤养分流失 大量的雨水一方面对土壤表面产生直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的饲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紫花苜蓿是一种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它的栽培历史悠久,具有适应性强、耐盐碱、草质优良、营养丰富、产草量高、能连续多年利用等特点,年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播后2~5年内产量最高,达6000公斤以上。它既能作绿肥肥田,又可作饲草喂养畜、禽、鱼,用途十分广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类药剂拌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出苗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农药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三唑酮、三唑醇和烯唑醇作为种子处理剂对禾谷类作物多种病害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并对作物生长具有一些生理调节活性。在田间条件下,这类药剂拌种又表现力推迟出苗、成苗率下降,而其影响出苗的机理未见报道。笔者在本文中,报道了这三种药剂拌种后对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和发芽成苗的影响,以期对比作山一些解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CAG_1群菌株的特性和致病力分化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1989—1990年从江苏省11个市的24个县采集小麦纹枯病株,分离到属于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vander Hoeven)的CAG_1群菌株39个,研究了各菌株在20℃、30℃下的菌丝生长速率,对Cu~(++)(0.5克/升)和Li~+(2克/升)耐性,成株期和幼苗期的致病力以及对三唑酮的敏感性(EC_(50))。结果表明:江苏省禾谷丝核菌CAG_1群内的菌株间存在明显的变异性,特别是对麦苗的致病力差异极为明显。采用模糊逐步聚类法,39个菌株可分成Ⅰ、Ⅱ、Ⅲ类,各类菌株诱发幼苗发病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2%、45.7%和74.8%,显示同一融合群(CAG_1)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

关键词: 致病力分化 CAG_1 群菌株 禾谷丝核菌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