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增茸一号”对梅花鹿增茸效果观察
《畜牧与兽医 》 1991
摘要:鹿茸为名贵中药材,现在主要从训养鹿获得,人工喂养的鹿群,要提高鹿茸产量,简捷的途径是饲喂增茸剂.本试验从改善鹿的营养入手,针对圈养鹿的特点,配制“增茸灵”在南京药用动物实验场进行了二个月的饲养试验,验证其增茸效果,现将试验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田菁素对平菇的增产作用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田菁素由化工部门从田菁炼胶后的胶渣中提取而成。含有18种氨基酸,经上海市化学品毒性检定所鉴定,按食品毒理学分级标准,属最低一级为无毒类。为了探讨其在食用菌上的应用效果,1988~1990年分别在田间和室内进行了平菇应用田菁素稀释液拌生料栽培试验。 材料和方法 供试田菁素系华东化工学院供应的含10%氨基酸的液体。试验料、液比例为1:1.3.田间试验设0.2%田菁素液体拌料和对照(清水拌料)两种处理,小区面积1米~2,重复3次。室内试验采用30×37厘米聚乙烯袋栽培。设0.1%、0.2%、1%。田菁素拌料和对照4种处理,每处理10袋。


洋葱小球秋栽冬收技术
《长江蔬菜 》 1991
摘要:洋葱一般头年秋天播种移栽,翌年夏季收获。10月以后洋葱头开始萌动,品质变差。冬季很少有鲜洋葱上市。1987~1989年,我们进行了以洋葱小球秋初移栽冬季收获的研究,使洋葱的收获期由5月底、


不同诱导方法对甘薯亲本生长发育及开花影响的生理基础
《作物杂志 》 1991
摘要:本文结果表明:短日照是诱导甘薯开花的首要因素;重复法是诱导开花的最有效方法;嫁接对植株干物质和矿质元素的积累分配影响较大,其限制干物质及氮、磷、钾元素向根部输送,对开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苏棉2号的选育及推广
《中国棉花 》 1991
摘要:苏棉2号(徐州553),于1975~1977年进行复交,组合为:(中棉7号×岱字16)F_1×[(徐州142×山农350)F_3×冀棉1号]F_1。通过南繁加代、扩大杂种后代群体、单株选择和多年多点异地鉴定,于1984


冬季上市鲜洋葱的品种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长江流域洋葱均为秋播,第二年5~6月间收获。因此冬季(12~2月)很少有鲜洋葱上市。国外在60年代初就开始了冬收洋葱的研究工作,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育成了专用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作为解决淡季蔬菜供应的途径之一。1987~1990年我们进行了冬收洋葱品种筛选及其栽培技术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国外血粉加工方法简介
《山东家禽 》 1991
摘要:1、荷兰;荷兰对血粉加工进行了改进,将血液在干燥器内快速循环干燥,在几秒钟内完成干燥,干燥后的血粉,其赖氨酸含量高。2、丹麦:先将血液加热、凝固、离心分离脱脂,然后加到真空蒸馏锅内与肉骨原料混合,再干燥粉碎制成血液粉。产品有两种,一种是纯血粉;另一种是血液与肉骨粉


水稻理想株型品种的生产潜力及其相关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1991 CSCD
摘要:选用水稻理想株型、披散株型和直立株型的代表品种6个,在南京、太湖和淮北3个试点中等肥力的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理想株型品种的生产潜力及其相关特性。水稻理想株型品种(生育前期叶片弯披,株型松散,中后期叶片挺直,株形紧凑)亩产在528-667公斤,披散株型品种在422-508公斤,直立株型品种在370-443公斤。理想株型品种生育前期上位三叶夹角在15-30度,曲率在0.02-0.04cm~(-1),叶片弯倾,能截取较多的光能,利于形成较大的叶面积和生物产量。中后期在生物群体较大的情况下,上层叶片挺直,叶片夹角在15度左右,曲率小于0.01cm~(-1),基部消光系数在0.7-0. 8,群体光照分布合理,利于光能的充分利用。


苏棉3号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 1991
摘要:苏棉3号(原名通83—811)是以新棉291为母本,77—369(从通棉2号×陕401后代中选得的高抗枯萎病品系)作父本进行杂交,于1986年育成。1990年4月经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经1987~1988年江苏省棉花抗枯萎病品种区试,平均亩产皮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