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两种红铃虫性信息素剂型的贮存期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86~1989年在大丰县应用贮存在8℃温度下的2%微胶囊剂和室温下封闭保存的纤维管夹片剂进行田间干扰防治红钩虫试验。结果表明,经贮存1.5年、2.5年、3.5年的微胶囊剂和1.5年、2.5年、4.5年的纤维管夹片剂,田间应用不影响效果,对红铃虫干扰交配效果保持在90.81~98.49%,单铃活虫比常规防治区减少88.24~97.65%,籽棉含虫量减少78.04~96.28%;比当年2%微胶囊纤维管夹片剂干扰交配率90.82%和97.05%,单铃活虫减少88.24%和75.29%,籽棉含虫量减少78.04%和55.22%稍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PA协同凝集试验诊断IBD的研究

中国兽医科技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报道用SPA协同凝集试验诊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标准操作程序。本方法灵敏度是AGP的16~64倍,特异性强,不与健康鸡法氏囊组织及6种其他的鸡病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可在2分钟内获得结果。故本方法适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SPA协同凝集试验 IBD 灵敏度 特异性 快速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磷素状况和磷肥的合理施用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我省50年代农民很少施用磷肥,农田每年每亩投入磷肥折合P_2O_5仅为0.29千克。60年代的1967年,全省磷肥年亩施用量(P_2O_5)增加到1.14千克。1973~1978年已增加到2.59千克。到1985年又猛增到3.96千克。磷肥用量的迅速增加,在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和调节土壤磷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辣椒贮藏期病害的防治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番茄、辣椒是我省主要的茄果类蔬菜,在贮藏期间常发生腐烂现象,烂损率占贮藏量的25~50%。为了减少番茄、辣椒贮藏期的损失,延长贮藏时间,我们在南京地区对番茄、辣椒贮藏期病害的种类、发生原因、防治方法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田覆盖稻草的新方法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麦田覆盖稻草的关键在于掌握稻草覆盖的匀度与适当的用量。为了做到均匀覆盖,最初的方法是将草铡碎后撒铺,然后再耧匀,这种方法费工费时,难以推广。以后改为整草横排匀铺,稻草根向畦沟,左右相对梢在畦中相叠,犹如帘子一样,上边再压沟泥,使稻草密接畦面减少膨松,以避免黄苗、高脚苗的形成。这样做固然省了铡草工,但要保证铺匀却更费工,尽管现场会上质量较理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喹菌灵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赤霉病和白粉病是江苏省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发生范围广,危害损失大。目前生产上分别应用多菌灵和粉锈宁防治,效果显著。为了扩大有效杀菌剂品种和企望获得兼治多病的新农药,本试验研究了新杀菌剂喹菌灵类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赤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化肥试验网肥料定位试验总结(一)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历经15年,先后进行有机无机氮肥定位试验(1977~1991年),有机无机配合三要素定位试验(1979~1991年),硼肥定位试验(1985~1991年),化肥品种及含氯化肥定位试验(1987~1991年)。通过定位研究肥料、土壤、作物三者相互关系,对全省主要各大土壤类型连续施用不同肥料的土壤肥力和肥料增产效果进行监测,包括有机肥、化肥用量和配比、化肥品种、轮作制中施肥技术,摸清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的变化和土壤养分盈亏情况,配合含氯化肥和微量元素试验,对全省化肥需求和施用进行预测预报,为化肥的生产、进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丹毒菌苗及其联苗用不同品系与体重的小鼠安全检验的比较

中国兽药杂志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用15克(24日龄)与20克(30日龄)"上生"系小鼠作猪丹毒菌苗的安全检验,前者的存活率为90%,后者存活率为100%。用这两种体重的小鼠进行三联苗的安全检验,15克小鼠的存活率为46.15%,20克小鼠的存活率为80.77%。三联苗安全检验的小鼠建议用20~22克(30~31日龄)的小鼠,可获较好的安检结果。20~22克的昆明系与 ICR 系小鼠对猪丹毒菌苗的安枪,小鼠的存活率二者没有明显差异。ICR 系小鼠是国际注册的鼠种,建议可作为兽医生物药品检验的动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灿粳杂种水稻的磷钾营养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营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快速诊断IBD I、RIHA方法的建立及其标准化

中国家禽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RIHA(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血球致敏的最佳条件:将DF-PRBC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加入0.1MPH4.0醋酸缓冲液使成1%悬液,加入IgG50μg/ml,37℃致敏30分钟,离心,洗涤三次,然后加入血球稀释液。 2.RIHA最佳试验方法:在V_1孔(90度孔底)型血凝板上用生理盐水对倍递进稀释待检样品,每孔25μl,然后每孔加入0.1%BSA-PBS配制的0.5%致敏血球各25μl,置振荡器上混匀,室温作用60分钟判定结果.RIHA≥1∶4判断为阳性。以血球100%凝集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样品RIHA滴度。 3.应用RTHA检测IBDV时,与健康鸡法氏囊组织,NDV,IBV,MDV,APV,DHV,ARV,AAV等均无交叉反应.RIHA比AGP敏感2~(16)倍,节省时间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