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西洋芹5号产量构成因素及根重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西洋芹5号产量构成因素及根重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外叶数、叶身长外,叶柄长、叶柄宽、根重和心叶重4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柄宽、叶柄长以及根重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较大。叶柄宽在几个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中作用最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蛋白质含量改良群体的产量选择潜势及直接选择效果

中国油料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以三个蛋白质含量改良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在蛋白质含量选择之后,产量的选择潜势和选择方法。结果表明:三个大豆蛋白质含量改良群体的产量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势。群体中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表明在大豆高蛋白质含量育种中先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改良再进行产量选择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在产量改进的选择中,株行世代直接选择的实际效果较差。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产量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延长甘蓝供应期研究初报

长江蔬菜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甘蓝性喜温和冷凉的气候,一般不耐炎热和寒冷。南京地区常年7、8月份的平均气温都在28°C 以上,而1月份的平均气温仅为1.9°C,甘蓝有效生长季较短。因此,选用适宜的品种并采用适当的栽培方式,以延长其供应期,具有积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旱秧出苗的临界土壤水分指标及土壤保湿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以汕优63和武育粳2号露白的芽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旱育秧的出苗临界土壤水分指标及土壤保湿技术。主要结果:①不同类型品种间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不同,汕优63出苗的临界土壤水分值明显高于武育粳2号。②以能够出苗所需的土壤水分最低值为生物学出苗临界土壤水分指标;以在一定时限内达到一定出苗率所需的土壤水分最低值为农学出苗临界土壤水分指标。③播种后必须盖土、覆膜,进行土壤保湿。

关键词: 水稻 旱育秧 临界土壤水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个籼粳杂种水稻的磷钾营养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磷钾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一般常规水稻品种每生产500千克稻谷需吸收五氧化二磷4.0~7.5千克,氧化钾9.1~19.1千克。对磷的吸收量以拔节孕穗期为最多,对钾的吸收量则以分蘖期到拔节期达最大值。磷钾吸收比例最高在幼穗分化至齐穗期,吸收磷素占全生育期47.4~57.0%,钾素占51.8~61.9%。三系杂交籼稻的磷素营养规律与高产常规品种大体一致,只是每生产500千克稻谷需磷量稍低于常规品种,而对钾的吸收量则远较常规品种为高,而且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国第二次红铃虫防治学术讨论会

昆虫知识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1991年5月19~22日全国第二次红铃虫防治学术讨论会在扬州召开。会议由江苏省昆虫学会和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联合主持。全国测报总站、中科院上海昆虫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原子能所、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学院、江苏农学院以及江苏、浙江、湖北、河南等省科研和省县(市)植保站共47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光谱法评价花色苷的稳定性

食品与发酵工业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花色苷(Anthocyanin)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是人类食用最悠久、最普遍的一类天然色素。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植物化学家对花色苷的化学结构、合成、分布、分离、提纯测定作了大量研究。为了使丰富的花色苷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近几十年对花色苷的稳定性作了系统的研究。认为花色苷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自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形态和生理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在加入三唑酮(Triadimefon)或三唑醇(Triadimenol)的培养液中生长时,菌丝形态和生理发生明显的改变。菌丝畸形,表现为细胞肿大,细胞分隔处菌丝缢缩;药剂处理后,等量菌丝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1、5μg/ml的三唑酮和三唑醇处理,麦角甾醇含量比对照减少45.155.9%和27.5、48.9%;菌丝在药剂处理后,电解质渗漏增加,5μg/ml药剂处理一小时后,三唑酮组的菌丝之细胞电解质渗漏达2.58%,三唑醇组的渗漏为2.19%,空白对照组仅为0.65%。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三唑醇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直接的伤害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尔防除甘薯地杂草效果好

植物保护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果尔(oxyfluofen)为醚类超高效除草剂,不仅可用于移栽稻田,还可广泛用于多种旱作物地除草。1989年我们以每亩23.5%果尔乳油30毫升和40毫升,分别于栽前1天和栽前3天兑水50公斤喷施,药后45天渊查,亩用40毫升的对稗草、马唐的防效85%以上,对碎米莎草、水莎草、野苋、小旋花、铁苋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七五”期间棉花科研成果

中国棉花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七五”期间,江苏省共获得部、省以上棉花科研成果26项(包括审定项目2项),其中基础研究成果3项,应用研究成果13项,推广应用成果10项。现分别简报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