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响应面法优化库尔勒香梨钙、1-MCP和冷藏温度组合
《食品工业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Ca质量浓度、1-MCP体积浓度和冷藏温度对库尔勒香梨采后腐烂率的影响,筛选库尔勒香梨适宜的Ca质量浓度、1-MCP体积浓度和冷藏温度,为库尔勒香梨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以Ca质量浓度、1-MCP体积浓度和冷藏温度为自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对香梨腐烂率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分别选择Ca质量浓度、1-MCP体积浓度和冷藏温度作为自变量,以香梨的腐烂率为指标作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试验。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库尔勒香梨降低腐烂率的最佳条件:Ca质量浓度为0.17 g/L、1-MCP体积浓度为2.0μL/L、冷藏温度为4.2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新疆轮台县为例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轮台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方法】在GIS支持下,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收集轮台县的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同时,选取与剖面性质、土壤理化性质、立地条件3个方面相关的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模型,在GIS的支持下对轮台县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轮台县40 486.67 hm2耕地中,根据地力水平分为五个等级,一至五级地分别占耕地的18.23%、44.77%、13.76%、13.52%、9.71%。【结论】轮台县耕地地力大部分属于中等水平,研究结果能准确的反映轮台县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为研究区耕地质量提升、种植结构调整、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有助于耕地资源的科学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低阶煤本源生物甲烷转化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变化
《微生物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新疆低阶煤生物甲烷转化过程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方法】采用厌氧培养方法和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T-RFLP)分析新疆低阶煤本源微生物对甲烷转化及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分析新疆哈密大南湖长焰煤生物甲烷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结果】研究表明长焰煤和褐煤对本源微生物产甲烷影响较小,随着低阶煤生物甲烷转化时间的延长,甲烷产量呈上升趋势,转化60 d后长焰煤甲烷产量高达10.28 m L/g,挥发性有机酸(VFA)浓度则最低;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不同转化时间微生物主要类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甲烷菌的群落结构相对于细菌较简单,在整个低阶煤生物转化产甲烷过程中共有古菌类群为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盐菌属(Methanohalobium)、甲烷叶菌属(Methanolobus)、甲烷食甲基菌属(Methanomethylovorans),它们是构成群落结构的基本菌群。【结论】低阶煤生物甲烷转化过程微生物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不同时期多样性有较大差异。甲烷菌群落结构相对于细菌较简单,共有类群明显。
关键词: 厌氧培养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 细菌群落 产甲烷菌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棉株氮素库源分配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寻不同密度处理棉株的氮素库源分配情况,找出密度与库源分配合理的搭配以指导生产实践。【方法】设置5种(A1~A5)不同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棉株库源器官中氮素的分配比例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氮素的吸收、利用影响较大,单株的氮素含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盛铃-见絮期积累速度大,各处理积累量均达到最高,9.0×104株/hm2处理最大,为430 g/株,27.0×104株/hm2处理最小,仅为161 g/株。在不同库源器官氮素分配中,根系作为氮素营养吸收器官,苗期浓度较高,随后基本维持在1%左右,且因滴灌模式,密度影响只在苗期和吐絮期才较明显的显现出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各处理叶源的氮素浓度最高且超过2.5%,其次为库器官蕾、铃,最后为茎源。【结论】中间密度处理氮素在源库分配中,相比其他处理铃库与叶源比例较高且相对协调,都达40%以上,更有利于干物质的供应与产量的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果输送过程中稳定性的研究与仿真分析
《农机化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杏果在实际输送过程中定向机理的问题,构造满足实际工程条件的欧拉动力学方程,可为杏果定向装置的制造优化提供可行性依据。为此,针对杏果在定向装置内的输送情况,建立杏果的力学分析模型,运用ADAMS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刚柔耦合的输送系统进行运动仿真,对杏果的定向过程进行试验模拟验证。运动仿真结果表明,杏子随机进入输送系统后逐渐实现绕杏果横径方向作纯滚动。杏果在输送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可由运动微分方程全面描述,运动仿真模拟和实验数据相符,有效地验证杏果定向理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杏子输送 定向 欧拉动力学方程 运动仿真 Ada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堵塞地下滴灌系统设计与性能试验分析
《农业机械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滴灌过程中地下滴灌系统的堵塞问题,设计了新型防堵塞地下滴灌系统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设计要求,分析并确定地下滴灌系统水压为15~25kPa,出水孔间距为300mm,防护管内壁与毛管的外壁距离为40mm时,灌水均匀度可达到85%以上;通过该系统对酿酒葡萄赤霞珠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防堵塞地下滴灌与膜下滴灌、普通滴灌相比能保持20~60cm深度土壤含水率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植株根冠比,增加有效根表面积,加快根系周转与更新,进而增强植株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三地州枣粮棉不同间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南疆三地州枣粮棉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找出经济效益最佳的枣粮棉间作模式及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投入要素。【方法】基于南疆三地州枣粮棉间作和单作的实地调查数据,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找出在枣树不同的生长期、不同间作模式下,肥料、农药、种子、水、动力、人工等投入要素对枣粮棉间作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与间作其他作物相比,枣树在幼龄期和产果期的经济效益间作棉花大于间作粮食,且产果期的产值大于幼龄期;种子的投入对枣粮棉间作的产值产生显著地负影响,肥料、动力和人工的投入对产值产生显著地正影响,农药和用水的投入对产值有正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结论】在幼龄期和产果期选择枣棉间作模式,适当的减少肥料和人工的投入,增加肥料、农药和动力的投入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水量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耗水特征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滴水量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和耗水特征的影响规律,以新冬18号为材料,田间研究了1 620 m3/hm2(W1)、1 950 m3/hm2(W2)、2 400 m3/hm2(W3)、2 850 m3/hm2(W4)4种滴春水处理对0~100 cm土层含水量空间变异、0~60 cm土层根系生长和产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滴水量的增加,增加各土层的含水量,毛管间距1/2处0~40 cm土层含水量增幅远大于毛管处;增加0~60 cm根干质量密度、根长密度和根系活性,且毛管间距1/2处的增幅远大于毛管处;产量增加显著,距毛管第3行产量增幅远大于毛管第1行,以W4最高,为7 827.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1.19 kg/m3,滴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4.9%,显著减少40~100 cm的土壤储水消耗。北疆冬小麦春季适宜总滴水量在2 850 m3/hm2左右,每次滴水量在525 m3/hm2左右,以保证远离毛管区域小麦生长的水分需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