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成熟度树葡萄叶片中类黄酮合成转录组基因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树葡萄(Myrciaria cauliflora)类黄酮合成相关酶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对其幼叶和成熟叶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树葡萄幼叶和成熟叶中获得59321条单基因簇(Unigenes),在8大数据库共注释到32912条Unigenes信息,其中类黄酮合成代谢相关酶基因77个,在成熟叶片中显著下调表达的基因6个,包括2个CHI、1个CHS、1个F3H、1个2-羟基异黄酮脱水酶基因和1个ANS.5个差异表达基因经qRT-PCR验证的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合.因此,树葡萄叶片中含有大量不同种类黄酮合成代谢相关酶家族基因,成熟叶片中类黄酮含量显著减少是由于少量相关基因显著下调.


山区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绿色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民主与科学 》 2019
摘要:强化山区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注重理顺布局与结构、产量与质量、加工与品牌、产品与市场、效益与增收的内在关系,需要特别关注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田野景观、农耕文化、山村旅游的优势发挥。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解决好山区"三农"问题,对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役、满足农民幸福生活追求,对于建设山区乡村生态文明、


不同品种叶用莴苣营养液膜栽培性状及产量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选适宜南方薄膜温室内营养液膜(NFT)模式栽植的叶用莴苣品种,为福建省叶用莴苣种质资源推广和新品种引进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省内外13个性状优良的叶用莴苣种类,在中以示范农场薄膜温室内,采用浅液流水培技术对供试品种采收期的形态指标、产量指标及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形态与产量指标方面,株高以绿神表现最佳,高达29.23 cm,其产量较小叶苦苣、格林、紫雅品种分别显著增加48.69%、57.75%、63.45%,单株产量可达94.13 g,其次为绿玫瑰,单产量可达89.50 g。在营养品质方面,绿玫瑰在可食叶片中的花青素、纤维素含量最高,且硝态氮含量累积最少;可食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以绿神表现最优,抗坏血酸含量以紫霞表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以优雅表现最佳。【结论】绿玫瑰具有较高的产量及营养价值,最适宜在南方薄膜温室NFT模式下栽培。


从国际会议看生物炭研究及产业发展动态——第一届生物炭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述评
《福建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我国农业发展已处于历史转折和变革期,绿色低碳发展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等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议题。生物炭是生物质材料在厌氧高温条件下热裂解产生的高度芳香化的富碳物质,其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土壤、环境和生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成为土壤和农业可持续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第一届生物炭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进行总结与评述,对会议涉及到的生物炭制备及材料、生物炭与农业、生物炭与生态环境、生物炭与碳氮循环、生物炭与黑土地保护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概括,对今后生物炭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炭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风险评估与早期监测预警
《生物安全学报 》 2019 CSCD
摘要:【目的】定量评估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在大陆的入侵风险,为早期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基于外来物种传入、定殖、扩散和危害的一般过程,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6个指标的进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入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估了14种病虫随台湾果蔬入侵的综合风险;其次,利用气候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适生区;最后,融合进境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站、集散地和主要病虫的适生区的空间分布,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划定了它们在我国传入并定殖的风险区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14种被评估病虫在我国的综合风险值均大于0.7,属高风险等级。14种病虫在我国都存在广阔的适生区,但不同物种适生区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是它们适生区的高度重叠区,超过95%的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和集散地的集中分布区,潜在的入侵风险极高。【结论】进境台湾果蔬贸易能够促进或加剧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台湾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大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踏板。建议进一步加强海关检疫、开展和完善监测预警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入侵,为农业生物安全提供保障。


学术期刊编辑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编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学术期刊编辑负有对期刊论文学术不端把关的职责。作者结合长期从事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实践,提出学术期刊编辑要善于利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和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一是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习,提高识别学术不端的理论和业务素养;二是利用期刊网站及其互动平台,引导作者提升学术规范意识;三是善用采编系统、查重系统、大数据等平台,实现多层面的检测与防控;四是加强出版自律,坚守学术出版的规矩与底线;五是学术期刊、学术共同体、数据库与期刊平台开发商、作者及科研院校要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学术诚信文化建设。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编辑 学术不端 网络资源 数据库 数字出版平台


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绵羊肺炎支原体(Mo)是引起绵羊和山羊支原体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呈世界性分布,给世界羊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Mo的检测方法主要有3类:一是病原分离鉴定法,分离率低;二是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方法、LAMP方法、降落PCR-侧向层析快速检测方法、DNA探针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目前检测致病性支原体最为常用的方法;三是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间接血凝方法、ELISA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间接免疫荧光。Mo的防治主要是疫苗和药物治疗,目前临床用的疫苗主要以灭活疫苗为主,基因工程疫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Mo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近几年有报道称免疫防御分子对Mo患病羊有免疫调节和治疗作用,为Mo引起的肺炎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对Mo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防治方法及疫苗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我国羊支原体性肺炎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