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百合种球繁育二次抽薹的淀粉代谢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百合种球反季节繁育二次抽薹过程中的淀粉代谢机制,为精确种球反季节繁育的收储期,促进国产种球繁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量百合抽薹前后不同发育时期,鳞茎中的淀粉、还原糖含量,使用扫描电镜观察鳞片细胞中的淀粉颗粒形态内容变化,定量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种球的淀粉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百合鳞茎二次抽薹过程中,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在萌动期出现显著性变化,淀粉含量下降4.98%,还原糖含量增加3.23%。扫描电镜(SEM)观察结果表明:百合鳞片抽薹过程中淀粉粒有A、B、C(大、中、小)3种类型。在膨大期和成熟期包含A型和B型淀粉粒;萌动期C型淀粉粒出现,A型淀粉粒出现异形、凹陷或是拉伸,长短轴比(L/S)达最大1.77,淀粉颗粒被逐渐拆分;抽薹期A型淀粉粒消失,B、C型颗粒表面出现大量泡状突起,小颗粒可见以"出芽"的方式长出。不同发育时期淀粉酶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qRT-PCR)结果显示:淀粉分解酶基因AMY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膨大期和成熟期表达量较低,在萌动期和抽薹期高度表达;淀粉合成酶相关基因SSS、SBE在不同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在膨大期和成熟期表达量较高,在萌动期和抽薹期表达量较低;淀粉分解酶和合成酶相关基因在种球不同发育时期表达情况与淀粉含量的变化情况相符。【结论】百合种球反季节繁育过程中,二次抽薹导致种球大量的淀粉被消耗,将影响商品球质量以及鲜切花的品质,为消除此不利因素,繁育过程中应当在种球进入成熟期后及时进行收储。


加州新小绥螨不同释放量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治作用
《蛛形学报 》 2019
摘要:本文评估了加州新小绥螨 Neoseiulus (Amblyseius) californicus (McGregor) 对草莓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控制作用.在二斑叶螨发生初期,按益害比1: 5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时,它几乎消灭了所有的二斑叶螨;当以1: 10释放加州新小绥螨时,它也能有效控制二斑叶螨的为害,控制期长达40天;但益害比为1: 20时,控制作用有限.本研究明确了加州新小绥螨是防治草莓二斑叶螨的优良天敌.


采摘成熟度对'新白8号'枇杷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白肉枇杷新品种'新白8号'不同成熟度果实的常温贮藏效果的变化,为指导科学采摘与合理贮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室温贮藏条件下,七成熟至十成熟的'新白8号'鲜果,果皮色差、果实失水率、坏果率、皱果率、果肉硬度、糖组分、酸组分等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各成熟度的H0值缓慢下降,a*值上升,L*值略降,b*、c*值呈"升—降—升"的趋势;失水率呈抛物线式上升,七成熟最高;贮藏4 d后,十成熟皱果率快速增大,至13 d达34.71%,八、九成熟增加较缓慢,七成熟无皱果;坏果率呈增大趋势,十成熟最高,至13 d达44.29%,其次是七成熟;果肉硬度均缓慢增大,成熟度越高增加幅度越大;TSS、总糖含量0~4 d小幅上升,之后均缓慢下降;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七成熟的增幅最大;0~7 d葡萄糖含量上升,7 d后九、十成熟的下降;蔗糖含量变幅最大,除十成熟外,0~1 d提高12.03%~16.08%,而后下降,七成熟降幅最大;山梨醇先增大后降低,十成熟增幅最大;总酸、苹果酸含量总体下降且趋势一致,成熟度越低下降幅度越大;奎尼酸、富马酸含量有波动,贮藏后差异不显著;乳酸含量在贮藏4~10 d时上升后下降;糖酸比、固酸比呈"升—降—升"波动上升,低成熟度果接近贮藏前十成熟果。【结论】采摘成熟度对'新白8号'枇杷常温贮藏效果的影响较大,八、九成熟果更适合常温贮藏,有效贮藏期宜小于10 d;十成熟果常温贮藏宜小于4 d。


基于转录组的‘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ARF基因家族鉴定及分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长素反应因子(Auxin response factors,ARFs)是一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转录调控因子.为鉴定ARF家族基因、了解成员特征及其在李果实成熟过程中表达模式,基于‘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果实成熟过程的转录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PsARF家族基因鉴定,并对其蛋白质理化特性、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树、蛋白质质保守结构域以及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共鉴定得到17个PsARF家族成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sARF家族蛋白质长度在600-1 157 aa之间,分子量(Mr)在66.24×103-129.31×103之间,等电点介于5.44-8.31之间,均为位于细胞核的不稳定亲水蛋白质.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sARF家族成员可分为4组. PsARF蛋白质均具有典型的B3和Auxin_resp结构域,且多数具有Aux/IAA结构域.保守基序分析表明,PsARF家族蛋白质包含15个保守基序,但非每个蛋白质均含有保守基序. 10个PsARF家族基因在‘三月李’及其红肉突变体果实成熟过程中差异表达,不同基因表达模式各不相同.其中,PsARF2和PsARF16在‘三月李’和红肉突变体中的表达模式相反;PsARF10在‘三月李’果肉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红肉突变体果肉中的表达量.本研究表明PsARF家族成员可能在李果实成熟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果可为深入研究PsARF家族基因在李果实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图5表2参40)


茶树品种‘白鸡冠’叶色性状遗传特性研究
《茶叶学报 》 2019
摘要:近年来黄白化茶树品种推广面积快速增长,但其叶色性状的调控机制仍未清楚。本研究以‘白鸡冠’为材料,研究其叶色性状的遗传特性。试验发现‘白鸡冠’叶色性状与‘白叶1号’(安吉白茶)、安吉黄茶(地方种质)的遗传特性不同,白鸡冠叶色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且叶色性状能在世代间稳定遗传。白鸡冠叶色黄化程度受温度影响,生长环境温度越低叶色越黄,说明调控黄化性状的基因位点属于温度敏感基因,结合已有研究推断白鸡冠叶色性状可能同时受温度和光照调控。白鸡冠黄化叶片随着叶龄的增加逐渐返绿,说明叶绿素合成途径没有遭受破坏,而是合成速率受到抑制或是叶绿体结构的形成出现障碍。白鸡冠黄化新梢整体抗逆性比一般品种差,尤其容易受冻害。


烘焙温度与时间对福建水仙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茶叶学报 》 2019
摘要:试验以福建水仙毛净茶为材料,设温度(110、120、130、140、150℃)、时间(1、3、5、7、9、11、13 h)2因素进行烘焙处理。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游离氨基酸总量在1.52%~2.33%,茶汤pH值在5.19~5.39,均低于对照;相同时间,温度越高,游离氨基酸总量和pH值越低;还原糖在17.1%~21.7%,变化规律不明显。对茶汤pH值进一步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茶汤pH值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相同温度不同时间,低温(110℃、120℃)pH值差异达极显著,中温(130℃)、高温(140℃、150℃)差异不显著;相同时间不同温度间差异极显著。烘焙影响茶汤风味,烘焙后茶汤pH值在5.23~5.28间,火功为中火时,茶汤呈酸味,其呈酸物质有待进一步分析。


水稻OsPLATZ14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pOsPLATZ14的结构及时空表达模式,对深入研究OsPLATZ14基因功能、了解PLATZ转录因子在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BDGP、FPROM及Cister预测分析pOsPLATZ14大小,以水稻日本晴基因DNA为模板扩增pOsPLATZ14;应用PlantCARE分析序列中的顺序作用元件,构建pOsPLATZ14::GUS载体,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pOsPLATZ14在水稻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经PCR扩增获得pOsPLATZ14长度为1 899 bp,该区域含有光信号、逆境响应及激素应答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pOsPLATZ14驱动的GUS报告基因在水稻种子萌发期,苗期根、茎、叶,抽穗期的根、茎、叶、花穗、小花、叶夹角、茎结合部位、根茎过渡区及成熟期种子均有明显表达。【结论】pOsPLATZ14为组成型启动子,其下游调控基因OsPLATZ14可能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水稻 PLATZ转录因子 启动子pOsPLATZ14 表达分析 GUS活性


茶枝栽培平菇对其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茶叶学报 》 2019
摘要:为拓展平菇栽培基质来源,本研究采用茶树枝条为主要基质原料,研究不同茶枝配比:0(CK),20%(PF-5),40%(PF-4),60%(PF-3),80%(PF-2),100%(PF-1),对平菇菌丝体生长、子实体氨基酸组分等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在试管培养条件下,不同配方上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其中以PF-1上生长速度最大为6.76 mm·d~(-1),高于CK的6.39 mm·d~(-1)(p<0.01)。而在实际生产栽培中,菌丝体在各配方上生长速度均大于8 mm·d~(-1),但差异不显著;不同茶枝替代比例处理下,平菇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差异明显,前两潮菇总产量以PF-4最高达每袋1059.06 g,生物学效率为89.06%。茶枝栽培平菇其子实体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变化规律均为:PF-5>PF-4>CK>PF-3>PF-2>PF-1;各配方氨基酸总量以PF-5最大为25.7%,高于CK组24.35%;必需氨基酸:PF-5(10.13%),PF-4(9.84%)与CK比较增幅5.3%和2.29%;氨基酸总量与蛋白质的比值以PF-4最大为81.51%,较CK组提高3.42%。各处理产投比以PF-1最高可达2.38,是CK组的1.56倍;其他配方产投比均高于CK组的1.53。综上,研究表明利用茶枝栽培平菇技术具有可行性,且既能提高茶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