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小鼠视网膜胆碱能无长突细胞出生后空间分布规则度分析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出生后小鼠视网膜一类中间神经元星爆无长突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规则度的变化.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视网膜上胆碱能的星爆无长突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表明小鼠视网膜在发育早期胆碱能无长突细胞分布的规则度已经较高,INL层胆碱能无长突细胞分布的规则度高于GCL层.

关键词: 视网膜 星爆无长突细胞 规则度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鹰嘴豆肽脱苦脱色研究

食品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酶解蛋白过程中苦味的产生阻碍着生物活性肽的研究与开发.以碱性蛋白酶水解鹰嘴豆分离蛋白的肽液为原料,选用活性炭、β-CD、酵母发酵和复合风味酶对鹰嘴豆肽液进行脱苦脱色研究,通过评价色值和苦味,确定较为理想.水解2h,苦味值降至1,样品亮度L值升至10.33,颜色变浅,a值下降至1.65,b值降至2.83,且酶解液营养损失较少.研究结果为鹰嘴豆生物活性肽的制备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鹰嘴豆肽 酶解 脱苦脱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无核葡萄采后活性氧代谢的比较研究

北方园艺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无核白"、"费蕾"、"克瑞森"无核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保鲜剂处理结合低温(-1~0℃)保藏对各品种葡萄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期为筛选耐贮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克瑞森"葡萄贮藏期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含量无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均保持了较高的活性,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进程,表现出良好的贮运特性;"无核白"贮期内CAT活性下降明显,H2O2大量积累,加速衰老;"弗蕾"SOD活性较低,O2·含量增加明显,不利于果实长期贮藏。

关键词: 无核葡萄 品种 采后 活性氧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冬枣贮藏期生理衰老和抗病性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处理对贮藏期冬枣细胞膜透性、MDA浓度、呼吸强度、PAL活性、总酚含量和腐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波紫外线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的细胞膜透性和MDA浓度,抑制果实呼吸强度,从而可以延缓冬枣贮藏期衰老进程;短波紫外线处理可以提高贮藏期冬枣果实中PAL活性,加快果实中酚类物质积累,降低果实腐烂指数,有助于提高贮藏期冬枣果实抗病性,其中以3kJ/m2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短波紫外线 冬枣 贮藏期 生理衰老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不同贮藏期甜柿的内部品质

食品科技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的目的是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检测不同贮藏期甜柿的内部品质的数学模型,并评价其应用价值。采用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作为评价指标,在全光谱范围内(400~2500 nm)分别建立了常温贮藏期、冷藏期和综合定标模型,使用最优模型对40个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一阶导数处理和加权多元离散校正(WMSC)处理的综合模型预测性能最优,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的预测标准误差(SEP)分别为0.376和0.055,预测相关系数(RP2)分别为0.832和0.866,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2.416和2.418。研究表明,近红外漫反射技术对不同贮藏期甜柿内部品质的快速无损检测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不同贮藏期 甜柿 可溶性固形物 硬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O_2气态熏蒸结合固态缓释保鲜剂处理对红地球葡萄贮藏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研究SO2气态熏蒸结合固态缓释保鲜剂处理对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测定贮藏期间果实的腐烂率、漂白率、硬度、呼吸速率、SO2残留量、丙二醛(MDA)、总酚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表明:处理Ⅰ(气态SO2结合新型保鲜纸1张)较之其他处理能够有效降低葡萄的腐烂率和SO2残留量,显著抑制葡萄果实在贮藏过程中PPO活性、呼吸速率、MDA含量以及漂白率的增加,有效地维持果实的硬度和总酚含量,延缓了葡萄在贮藏过程中的衰老进程。

关键词: 红地球葡萄 贮藏 保鲜剂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孔末端效应对微孔包装内气体动态平衡的影响

包装工程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组装了一套简易的微孔包装。以CO2为实验气体,理论上分析了微孔包装内CO2气体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同时测定了微孔包装内CO2气体浓度的动态变化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微孔包装内实际测定的CO2气体浓度远高于理论值。采用孔末端效应对此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孔有效长度矫正公式d ef=d+7r/6。

关键词: 微孔 包装 动态平衡 孔末端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病菌的毒力及其防腐保鲜效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常用食品防腐剂山梨酸钾为对照研究了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抑制毒力以及防腐保鲜效果。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抑菌液对灰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以确定其抑制毒力。通过采前浸果处理,分别从感官指标、内在品质和代谢生理三方面研究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纳他霉素抑菌液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抑菌中浓度值(EC50=433.96 mg/L)明显小于山梨酸钾对照防腐液(EC50=5 753.65 mg/L);与对照相比,纳他霉素采前处理可有效抑制葡萄果实霉烂率和果梗褐变指数的增加,并较好的保持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明显抑制贮藏后期果粒呼吸强度、果实质膜透性以及MDA含量的增加。综上,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生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毒力,在鲜食葡萄的采后生物保鲜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纳他霉素 葡萄 抑制毒力 防腐保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优良品种引进及标准化栽培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从物候期、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等几方面介绍了天津林果所近几年引进、培育的几个优良桃品种,根据各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初步筛选出比较适宜当地种植推广的桃品种,从而弥补天津地区桃果市场商品销售的空白期。

关键词: 品种引进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玫瑰香’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分析

果树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设施‘玫瑰香’葡萄二次果果实品质及芳香化合物组分与露地栽培的差异,【方法】使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玫瑰香’二次果果实芳香物质含量,研究其果实品质及芳香物质相对含量与露地‘玫瑰香’葡萄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玫瑰香’葡萄二次果单粒质量、纵径、横径较露地‘玫瑰香’分别减少了25.50%、10.20%、17.39%;果实总糖、总酸、果皮原花青素含量分别为21.06%、0.76%和10.30 mg·g-1,均显著高于露地‘玫瑰香’果实的16.40%、0.45%和5.38 mg·g-1。‘玫瑰香’二次果检测出的芳香化合物种类为33种,显著高于露地果实中的27种;二次果中醛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为47.52%,露地‘玫瑰香’中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为61.72%。‘玫瑰香’二次果中的萜醇类化合物、里那醇相对含量分别为37.39%、10.97%,显著低于露地‘玫瑰香’中的57.95%、43.71%;但是二次果中具有果香味的橙花醇、留兰香味的香芹醇、花香味的脱氢里那醇和甜‘玫瑰香’味的香茅醇相对含量分别为6.13%、0.55%、9.92%、1.19%,均显著高于露地‘玫瑰香’。‘玫瑰香’二次果中C6醛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露地‘玫瑰香’,其中2-己烯醛、己醛的相对含量分别为35.81%、9.98%,显著高于露地果实中的28.40%、4.85%。【结论】‘玫瑰香’二次果果实品质和芳香物质相对含量与露地‘玫瑰香’有显著差异;部分风味指标优于露地栽培‘玫瑰香’。

关键词: ‘玫瑰香’葡萄 设施栽培 二次果 品质 芳香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