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苏芸金杆菌不同复壮方法及其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苏芸金杆菌是目前使用最广的生物农药,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防效不稳定的情况。影响防效的原因虽然复杂,但经试验证明,菌种的复壮方法和代次,确是重要原因之一。1985、1986两年,我们以自选8号菌株(经北京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属苏芸金杆菌群,血清型H3a3b,为本所1977年从自然罹病致死的小地老虎尸体中分离,对多种害虫有理想防效)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不同复壮方法和代次试验,并将复壮后的菌种投产,对其产品进行了室内外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小地老虎二龄虫体连续复壮三次后的产品对供试昆虫的杀伤力最强,死亡速度最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徐州21号小麦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徐州21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一般亩产300~450公斤,高产栽培可达500公斤以上,比当地推广的泰山1号、济南13、郑州741、宝丰7228等品种增产1~2成,深受干群欢迎。经江苏省、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黄淮平原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作中晚茬种植,并在小麦吸浆虫发生地区试验、试种推广。据1986年秋播统计,在苏北、皖北、河南、鲁南等地区,徐州21的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万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养猪技术 第三讲 猪的选育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近几十年来,猪的育种工作以现代遗传学原理为指导,采用了先进的育种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按照人们对猪肉品质要求的变化,世界猪种类型由脂肪型、鲜肉型、腌肉型迅速向肉用型方向转变;由于对经济性状表型值测定方法的不断改进,提高了选择的精确度,使猪的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进展大大加快,从而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 一、猪的选种选配 (一) 猪的选择方法 猪的基本选择方法有个体选择、同胞选择、系谱选择、后裔测验和合并选择等。 1.个体选择 根据种猪本身的一个或几个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养猪技术 第一讲 猪的品种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为了推动养猪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养猪生产水平,以适应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本刊从这一期起举办现代养猪技术讲座。讲座从猪的品种出发,围绕发展商品瘦肉猪,比较系统地阐述猪的遗传和选育技术,猪的杂交,繁殖和人工授精,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猪的环境和猪舍建筑,以及电脑在养猪业中的应用等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南薯1号(原系号:南京79—5)系用高产品种台农10号作母本与华北166、夹沟大紫、宿县小花叶三个优质品种作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新品种。1986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全省城市郊区种植,也可在薯产区搭配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氟乐灵防除甘薯地杂草

植物保护 1987

摘要:甘薯地杂草发生期长且种类多,生长繁衍快,前期又逢梅雨季节,人工锄草困难,化学锄草有现实意义。1981—1985年在市 农科所和江宁县方山乡等地进行了氟乐灵防除甘薯地杂草的试验与示范工作,示范面积1千余亩。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甘薯地,氟乐灵的除草效果在75—93.8%,鲜薯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播花生苗期蚜虫预测方法初探

花生科技 1987

摘要:花生蚜虫是花生产区的重要害虫之一,及早掌握当地花生苗期的蚜虫发生趋势,对于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据本地1979—1986年(10年次)的蚜虫调查资料和气象要素,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初步看出本地区春播花生苗期蚜虫发生趋势与播种后15天内的平均相对湿度,或同期日降雨量在25毫米以上的次数密切相关。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生产前景及其开发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一、国内外大豆生产前景 近35年来,世界大豆生产发展迅猛,每年以12.9%的速度增长。现在,大豆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作物。1950年世界大豆种植面积仅有2.26亿亩,亩产80公斤,总产180亿公斤,1984年种植面积扩大到7.82亿亩,总产905.2亿公斤,亩产提高到115.5公斤。与1950年相比,面积扩大了2.5倍,亩产提高了44.4%,总产量增长了4倍。1984年,美国大豆面积为4.06亿亩,总产517.6亿公斤,居世界首位;巴西种植面积为1.36亿亩,总产152.5亿公斤,居世界第二位;阿根廷的面积为3864万亩,总产63亿公斤,居世界第四位。据统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养猪技术 第四讲 猪的杂交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一、杂交和杂种优势 不同品种、品系之间的相互交配,在畜牧学上称为杂交,在遗传学上可理解为有关位点基因频率不同的两个畜群之间的交配。杂种优势,就是两品种(系)杂交后,子一代的性状表现超过了双亲的现象。国内外养猪生产上广泛利用杂交,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据报道,利用不同猪种间的杂交,在杂种的生长势、饲料报酬和胴体品质等方面,大约可分别提高5~10%、13%和2%的优势率,而杂种母猪的产仔数、哺育率和断乳窝重,约分别提高8~10%、25%和45%的杂种优势率。现在,世界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欧各国的农业经营形式与经营规模

世界农业 1987

摘要:东欧国家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和农业合作化相联系的。随着70年代开始的农业专业化和农工一体化的发展,农业经营规模又有扩大。 在东欧,农业可分为两类:集中经营型农业和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匈牙利、罗马尼亚属于集中经营型农业,波兰、南斯拉夫属于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两种农业的经营规模相差很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