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9911条记录
花生轻斑驳病毒病的发生和防治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我省北部地区,花生轻斑驳病毒病发生普遍,发病率高。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毒病发生较少,有时和轻斑驳病毒混合侵染花生。据我们在徐州和连云港两市五个县的数次调查,花生轻斑驳病毒病的发病田块为100%,花生生长中后期的发病率多数田块达70~100%。该病在1979~1986年期间,属于严重和中度流行的年份,分别为5次和1次。由于此病发生普遍,缺乏无病田块比较产量,所以因病而造成的产量损失不易发觉。试验证明,产量损失的多少与植株发病迟早有关,苗期发病减产20%以上,生长中期发病减产10~20%。1976年我省北部花生大减产,病毒病的严重流行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该病的防治不可忽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水稻土供肥能力及肥效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1987

摘要:在太湖地区稻—稻—麦三熟制水稻土上的免耕(第四年)定位试验田,测定了各耕作区土壤对元麦的供肥能力和氮、磷、钾化肥的肥效。免耕的整地措施是浅松土法,松土深度3—6cm,稻偏深,麦较浅。免耕后土壤物理性状较好,有利根系生长,土壤供肥(NPK三养分)能力得到提高,施肥效果发生变化。在稻麦连续免耕和种稻时免耕的区内,土壤供肥能力提高的数量甚多,提高的幅度以氮、磷较大,钾较小。该二区内元麦产量较高,钾肥效果极显著,磷肥无效。连续免耕区0—6cm土壤氮素及0—6,6—14cm土壤磷素有效性均明显提高。在种麦时免耕的区内,土壤供肥能力提高的数量较少,三种养分提高的幅度较为接近,磷、钾肥效均极显著。在常规耕作区内,元麦产量水平最低,磷肥效果最为显著,提高产量磷肥比钾肥更为重要。氮肥效果在连续免耕和种稻时免耕的区内较种麦时免耕和常规耕作区内为大。

关键词: 免耕 水稻土 多熟制 土壤供肥能力 肥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菇袋栽基质的研究

食用菌 1987

摘要:为了节省精料,降低成本,我们于1985年11月~86年3月进行了金针菇袋栽培养基质的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菌种为“三明一号”。试验设四种处理:①棉籽壳88%,混合饲料10%,糖1%,石灰1%(对照);②棉籽壳98%,复合肥1%,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涝渍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防御措施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涝渍害是影响我省徐淮地区夏玉米产量的主要逆境因素。为了从栽培措施上探讨不同耕作方式、不同播期和苗期不同施肥水平对减轻夏玉米涝渍危害的效应,为防御或减轻涝渍危害提供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徐州铜山花碱土试验站进行。土壤为黄泛平原砂壤土,前茬为蔬菜。试验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1)主区为畦作(A_1)、平作(A_2);(2)裂区为苗期(可见叶5~6叶)亩施尿素15公斤(B_1)、10公斤(B_2)、5公斤(B_3)和不施肥(B_4)四个水平;(3)裂裂区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农药速克灵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速克灵是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新近开发的二甲酰亚胺类农药。据报道,速克灵对油菜菌核病有良好的防效,且有内吸、耐雨水冲刷等特性。为观察该药的防病效果,提出简易的使用方法,1986~1987年,在本所对江苏省植保站提供的速克灵进行了药效和使用技术的试验。 一、不同浓度的防病保产效果 1986年在油菜始花期和盛花期、1987年在油菜盛花期和花末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速克灵药液喷雾2次。1986年以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987年以40%多菌灵胶悬剂作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肥水平下花生根瘤菌剂的增产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花生接种根瘤菌是一项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的增产措施,在亩产150公斤左右的生产水平下,一般能净增荚果15~20公斤,增产10%左右。70年代,徐州地区曾推广应用4~5万亩,起了一定的增产作用。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与土壤肥力的不断提高,花生产量成倍增长,继续使用花生根瘤菌是否仍然有效?为此,我们在高肥水平下,对几种不同根瘤菌剂的增产效果进行了试验。 材料与方法 1.试验菌剂:97-1,江苏徐州地区淮阴农科所生产;C_1、C_4,广东省农科院经作所生产;均为琼脂瓶装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蒸煮、烤烘及加工用型甘薯新品种——南薯1号

种子 1987

摘要:“南薯1号”(原系号:南京79~5)由山江苏丘陵地区南京农科所用高产品种“台农10号”作母本与“华北166”,“夹沟大紫”、“宿果小花叶”三个优质品种作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育成。1986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作为全省推广的优良甘薯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挥科研单位技术优势 开展多种途径技术开发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科技部门要促进技术成果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应当通过开拓技术市场,疏通技术成果流向生产的渠道,改革单纯用行政手段无偿转让成果的做法。作为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应根据这一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技术成果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多种途径的技术开发,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并从中增加本单位的经济收入,增强自身的活力,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高产农艺配套措施

农业科技通讯 1987

摘要:小麦栽培科学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单产、省工节本、优质高效,逐步实现栽培区域化、技术措施规范化、生长发育指标化、模式化,促使传统栽培向模式化栽培转化。我国在应用电子计算机,通过数学模拟对作物生育与栽培措施进行优化预测与调控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初步进展,但仅仅是起步。为了配合小麦高产农艺模式化研究,将技术单元组装配套,进行了综合农艺选优的研究。本试验采用多元回归旋转设计,在同品种的基础上,对播期、密度、肥料三个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试验,通过电脑运算,建立数学模型,优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养猪技术 第六讲 猪的营养和饲料

江苏农业科学 1987

摘要:从营养角度看,组成猪体的各种成分都是由饲料的营养物质转化而来的。一头毛重为100公斤(空体重约95公斤)的鲜肉型猪,约含蛋白质14公斤、脂肪28公斤、灰分3公斤、水分50公斤。因此饲料营养水平直接影响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猪对营养物质的支配顺序是繁殖——维持——生长——肥育,即继代优先于保命,保命优先于发育。 一、猪的营养需要 已知猪需要的营养物质有40余种,可分四个大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