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坡地雨水资源潜力分析及径流侵蚀的动态变化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对宁南山区坡地改造后不同坡度的自然坡面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降雨量下,降雨强度与土壤贮水量补充呈反比,入渗深度随坡度增大减小。比较人工降雨和双环法对稳渗速率的影响,人工降雨测定的土壤稳渗速率小于双环法测定的稳渗速率,双环法所测定的土壤稳渗速率与人工降雨法测定的土壤稳渗速率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对水平沟水分补充随坡度和雨强增大而增大,大雨对水平沟水分补充有重要意义。产沙动态分析,雨强较大时,随时间推移,单位体积泥沙含量递减,在较小雨强下,随时间推移,单位体积泥沙含量呈递增趋势。雨强和土壤侵蚀模数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Q=0.017I2.5442


宁夏毛乌素沙地不同密度柠条林对土壤结构及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种植不同密度的柠条对退化草原恢复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柠条带间距的增加,土壤的物理性质得到极大的改善,容重逐渐减小,土壤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透气性、排水能力、则呈增加的趋势,其中10 m带距的增幅最大。植被恢复后柠条带间土壤水分呈现10 m>7 m>对照>4 m的趋势。建立柠条林后随着植物种类的增加,个体重要值相对下降,各项生态指数不断升高。说明随着带间距的增加,群落结构在逐渐发生变化,使原来的荒漠化群落结构变得相对复杂并逐渐向稳定阶段发展。


半干旱退化山区坡地改造工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野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整地方式山杏、山桃灌木林地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通过人工坡地改造工程,山坡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明显的提高,在林木根系活动层40—60 cm土壤有机质、氮素增量高于其它处理,土壤速效磷增幅较小;土壤速效钾有少量增加。


春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技术初探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春小麦花药单倍体植株的加倍效率,对参试的春小麦材料的花药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根系分别进行了以下处理:(1)在脱分化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五种浓度的秋水仙碱:0.02‰、0.05‰、0.1‰、0.3‰、0.5‰;(2)用0.2%和0.05%的秋水仙碱浸泡再生植株根系各5h和15h。结果表明,在脱分化阶段经秋水仙碱处理后愈伤组织生长缓慢,植株再生能力较差,甚至部分褐化死亡;再生植株的浸根处理无论是用高浓度还是低浓度的秋水仙碱,长时间浸泡根系后均会导致大部分再生植株夭亡。用0.2%的秋水仙碱溶液浸泡再生植株根系5h后,将其移栽温室,平均结实株率为45.9%,比对照结实株率(13.2%)提高了32.7个百分点。说明高浓度秋水仙碱短时间浸泡再生植株根系加倍效果较好。


根据杂种优势值划分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
《西北植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态型间的杂种优势值可以推测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粳具有穗数上的优势基因,西北粳具有粒数上的优势基因,非洲IRAT粳具有粒重上的优势基因.最佳优势组配模式为韩国粳×日本粳、西北粳×美国粳和台湾粳×日本粳.杂种优势与亲本形态指数差异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生态型间形态指数差异与其F1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表明依据亲本形态差异不能预测杂种优势.


玉米花粉花丝耐热性研究进展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分析高温限制玉米制种和生产的基础上,综述了高温 胁迫下玉米花粉花丝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玉米花 期耐热种质筛选与遗传研究,讨论了玉米花粉花丝耐热性研究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