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动物个性和行为集:概念、测试和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行为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动物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动物个性研究.然而,?目前在个性的概念、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因而规范行为学研究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以上目的,?文章对动物个性和行为集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归纳了动物个性和行为集研究的实验设计和目前最佳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这些标准的建立,?可以帮助科研人员避免动物个性研究中常见的错误,?使个性研究的设计更加缜密、实验结果更加可靠,?从而推动行为生态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个性 行为集 标准流程 测试要素 统计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湿地循环利用池塘养殖尾水效果

水生生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将稻田和鱼塘有机结合构建循环水养殖系统,连续两年开展了稻田湿地循环利用池塘养殖尾水效果的研究,同时应用Biolog Eco微平板技术比较了进出稻田湿地水样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0.51和0.74 m/d条件下,稻田湿地对池塘养殖尾水中NH+4-N、NO-2-N、TN、TP和CODMn的百分比去除率分别为2.94%—33.38%、12.60%—92.45%、16.06%—32.36%、23.34%—48.50%和15.37%—61.12%,稻田湿地出水DO含量显著提高.通过稻田湿地对池塘养殖尾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养殖池塘尾水中TN、TP和CODMn的排污系数相应降低0.71—3.03、0.27—0.31和4.19—8.81 kg/t.Biolog Eco微平板技术揭示稻田湿地进出水中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出水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指数显著提高;在生产功能上,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循环塘养殖产量比对照塘提高22%以上,而且水稻平均产量达到9239 kg/hm2.由此表明,稻田-鱼塘两种具有互补功能的人工湿地耦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复合系统,该系统在渔农混作区具有一定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排污系数 池塘养殖 Biolog ECO 稻田湿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龙湖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主成分和通径分析

湿地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年12月,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大龙湖,采集了大银鱼(Protosalanx chinensis)样本,对4个群组的大银鱼的11个形态性状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大、小种群分化后的大银鱼生长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之间都两两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主要为增长因子和躯干因子,小群组雄性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的第二主成分主要为增重因子和头部因子,小群组雌性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的第二主成分主要为头部因子和增长因子,大群组雄性和雌性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的第二主成分都主要为头部因子;通径分析结果显示,保留的小群组雄性大银鱼的形态性状因子为全长、体高、体宽和尾柄高,保留的小群组雌性大银鱼的形态性状因子为头长、全长、体高和体宽,保留的大群组雄性大银鱼的形态性状因子为躯干长、尾柄长、体高和体宽,保留的大群组雌性大银鱼的形态性状因子为体长、体高和体宽;除了小群组雄性大银鱼外,小群组雌性大银鱼、大群组雌性和雄性大银鱼的体宽和体高对其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都最大,表明大银鱼的体宽和体高是影响其体质量的关键形态性状因子.因此,在人工增殖选育大银鱼亲本时,应该重点关注大银鱼的体宽和体高.

关键词: 大银鱼;形态性状因子;主成分分析;通径分析;大龙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下南极磷虾干燥特性与主要营养物质变化

渔业现代化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加工后南极磷虾干燥特性与主要营养物质变化,旨在为南极磷虾干燥特性与工艺研究提供参考.以冷冻南极磷虾(Antarctic krill)为原料,经解冻、蒸煮后分别采用恒温(65℃、75℃、85℃)、5℃和10℃梯度降温、5℃和10℃梯度升温5种方式干燥南极磷虾,以恒温干燥作为对比,分析后4种变温方式下南极磷虾水分含量、干燥时间、能耗与蛋白质、脂肪、虾青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恒温干燥方式下,南极磷虾干燥时间、能耗、虾青素含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干燥时间、能耗在85℃时达到最低点,虾青素含量在65℃处于最高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75℃时达到最高点;变温干燥方式下,10℃梯度降温干燥时间、能耗最小,蛋白质、虾青素含量最高,5℃梯度降温脂肪含量最高;对比恒温与变温干燥方式,10℃梯度降温下干燥时间与能耗略大于恒温85℃,10℃梯度降温下蛋白质含量和5℃梯度降温下脂肪含量高于恒温75℃,10℃梯度降温下虾青素含量略低于恒温65℃.研究表明,适宜的变温方式可实现南极磷虾提效、降耗、保质的干燥加工目标,其中梯度降温在提效、降耗的同时能较好保留南极磷虾主要营养物质,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南极磷虾粉用途选择适宜的变温梯度.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干燥方式 干燥特性 营养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羧甲基琼胶对罗非鱼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 areus)鱼糜为原料,通过向鱼糜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羧甲基琼胶(Carboxymethyl agar, CMA),并测定鱼糜凝胶的强度、持水性、质构特性、色泽、蛋白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等指标,研究了CMA对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量为0.5%~2.0%时,CMA可显著提高鱼糜的凝胶强度(P<0.05),最高达70.7%;1.5%~2.5%的CMA可显著提高凝胶持水性(P<0.05);添加量为1.5%~2.0%时,CMA对鱼糜凝胶的质构特性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添加量为0.5%时,CMA对鱼糜凝胶具有显著的增白效果(P<0.05);CMA对鱼糜蛋白化学作用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适量添加可以破坏离子键,促进氢键、疏水键和二硫键的形成,促使鱼糜发生胶凝化;SDS-PAGE电泳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CMA促使了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HC)之间的交联,添加1.5%的CMA可使鱼糜凝胶形成均匀、致密的网络结构。总之,罗非鱼鱼糜中添加1.0%~1.5%的CMA,改变了鱼糜的持水性、化学作用力和蛋白质的聚集性,增强了蛋白质的交联作用,改进了鱼糜凝胶的网络结构,从而提升了鱼糜的凝胶性能。

关键词: 羧甲基琼胶 罗非鱼鱼糜 凝胶特性 持水性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影响的研究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灭菌方法对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减菌处理效果及其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H2 O2溶液处理、酒精处理、臭氧处理及紫外线处理等4种灭菌方法对鸢乌贼进行减菌处理,并将预处理后的鸢乌贼作为食物投喂体质量为(0.53±0.14)g的方斑东风螺稚螺5 d.结果显示,不同灭菌方法处理后的样品,其异养细菌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数量显著减少(P<0.05);通过H2O2溶液和酒精处理后的鸢乌贼对方斑东风螺摄食率的影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经过紫外线处理和臭氧处理后,其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使用臭氧处理方法对鸢乌贼进行20 min减菌化处理为最优方案,不仅可以除去鸢乌贼中大量有害细菌,而且不会影响方斑东风螺的摄食率.

关键词: 鸢乌贼 减菌处理 东风螺 摄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河口近岸海域鮻鱼卵、仔稚鱼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黄河口近岸海域鮻(Liza haematocheila)鱼卵、仔稚鱼的分布,并探究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根据2020年4—7月在黄河口近岸海域的产卵场调查和2020年4—11月的定置网渔业生产调查,结合水温遥感数据,分析了鮻的产卵期和鱼卵、仔稚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研究了鱼卵、仔稚鱼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4—5月为黄河口近岸海域鮻的繁殖盛期,鱼卵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近岸水域,仔稚鱼在莱州湾和黄河入海口门水域均有分布。水温对鱼卵、仔稚鱼的分布和丰度都有重要影响, 11~14℃和19~22℃范围内,鮻鱼卵、仔稚鱼出现概率和丰度均较为集中;盐度与鱼卵、仔稚鱼分布关系密切,但对丰度影响不显著;2~6m水深范围内,鱼卵、仔稚鱼分布最为集中,随着水深增加,鱼卵、仔稚鱼出现概率降低。本研究结果为鮻资源养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河口 鱼卵 仔稚鱼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广义可加模型 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智能投饲技术研究进展

南方农业 2022

摘要:智能投饲技术是将传感器、机器视觉、机器声学、物联网等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于投饲装备,能够根据养殖水质、生物行为等按需投喂的一项新技术,可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基于水质参数的智能投饲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投饲技术,基于机器声学的智能投饲技术,基于图像和声音信息结合的智能投饲技术"几个分支简介了我国开展智能投饲技术研究的情况.指出我国目前该项技术大部分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没有真正投入产业应用中.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投饲设备的研发将成为未来的热点方向.

关键词: 水产养殖;智能投饲技术;决策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渔业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探讨 -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2

摘要:国际科技合作对促进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渔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与便利条件.文章以海洋渔业国际科技合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近些年海洋渔业国际科技合作具体实践,梳理和分析了目前我国海洋渔业领域国际合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加强国际间重大科学与战略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海洋渔业国际合作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海洋渔业 国际科技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大黄鱼海域沉积物质量分析与评价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深远海大型围栏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海域的沉积物质量状况,通过对大黄鱼不同养殖期围栏养殖区、围栏外围区、网箱外围区和对照区的4次调查,分析评价了调查海域沉积物中的Cu、Zn、有机碳、硫化物等指标的区域分布、含量变化及污染水平,并采用内梅罗指数对调查海域沉积物进行了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4次调查大黄鱼围栏养殖区沉积物Cu的含量范围为15~33mg/kg,Zn的含量范围为80~137 mg/kg,有机碳的含量范围为0.14%~1.90%,硫化物的含量范围为0.3~128.0 mg/kg.围栏中心区沉积物有机碳、硫化物的含量比其他区域高,但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中的一类标准.不同调查区域沉积物Cu、Zn和有机碳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围栏中心养殖区沉积物硫化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内梅罗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沉积物质量均为清洁或较清洁状态,沉积物质量符合海水养殖标准.沉积物Cu、Zn和硫化物未表现出明显的累积趋势,沉积物有机碳在本调查时间内有轻微累积的趋势,建议通过加强大黄鱼配合饲料的研发与应用,以缓解目前冰鲜鱼饵料大规模投入的状况,降低饵料系数,从而在一定水平上减轻有机质累积对沉积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 深远海 围栏 大黄鱼 沉积物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