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984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简报
《中国棉花 》 1985
摘要:1984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为达棉5号、鄂4947、湘70—12及泗阳835共4个品种。以鄂荆92为统一对照种(对照1),以当地推广的当家品种原种为第二对照(对照2)。全流域设置19个试点,


家兔鼻炎的病原菌检查
《江苏农业学报 》 1985
摘要:检测表明,鼻炎患兔的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95.1%(155/163)和46.0%(75/163)。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率为39.3%(64/163)。人工滴鼻感染家兔发病试验证明,不同来源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其哥本哈根变种,均能导致家兔典型的鼻炎临床症状和眼结膜炎。口感染沙门氏菌亦可致鼻腔炎症。


桑稻混栽地区防治稻虫如何安全施用杀虫脒杀虫双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杀虫脒、杀虫双是防治稻虫比较理想的药剂,但均对家蚕剧毒。桑稻混栽地区利用杀虫脒、杀虫双水剂喷雾,防治水稻害虫,药雾随风飘移到桑树上,家蚕吃了沾上药液的桑叶而中毒死亡,是目前家蚕发生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如果把杀虫脒、杀虫双加工成颗粒剂撒在稻田里,能否防止家蚕中毒呢?1983年我们在溧阳县南渡乡曾做过200多亩稻田的试验,结果家蚕仍然中毒。因为目前我国生产的杀虫脒、杀虫双颗粒剂,颗粒的


油菜的御寒生理与防冻保苗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油菜和小麦一样,当气温稳定降至3℃时地上部基本停止生长,翌春气温回升稳定通过3℃日子,开始恢复生长,这段时间称为越冬期。冻害是影响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因此,掌握油菜御寒生理规律,加强冬季田间管理,是油菜持续增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苹果套袋预防采前裂果和烂果病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小国光苹果果实酸甜、多汁、肉质细脆、耐贮运,是我国晚秋至早春果品市场上受欢迎的品种。在我省苏北苹果主产区,小国光是晚熟主栽品种,如淮阴市的栽培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44%。但小国光容易发生采前裂果,发生轻的年份和果园,裂果率为10%左右,发生重的年份和果园裂果率高达70%。此外,烂果病(炭疽病)也是小国光苹果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烂果率一般在10%以上,病重的果园果实未及成熟已近全部腐烂。据1982~1984年在苏北苹果产区试验证明,果实套袋是花钱少,效益高,易为果农掌握的防病、防裂果技术。


关于水稻品种间遗传差异的研究
《作物学报 》 1985
摘要:本研究对70个水稻品种的1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用遗传向量b_(gki)=1/(λ_k)(?)1_(kj)r_(gij)h_ih_j估算各分量对主成分的遗传贡献。定义各品种遗传向量间的距离为遗传距离。用遗传距离聚类,可把70个水稻品种分成11个生态类型,类型内的品种具有基本相似的生态特征和遗传基础。聚类分析表明,BT 型杂交粳稻所用的保持系与恢复系之间,遗传差异不大,这可能是杂交粳稻优势不大的原因之一。本研究还认为:利用遗传向量估计各分量对主成分的遗传贡献,研究基因型间的关系,可以避免在使用遗传相关系数作主成分分析时可能出现的难以解释的负特征根问题。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Ⅰ.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地理分布
《江苏农业学报 》 1985
摘要:研究了BT型、滇型、L型、印野型和野败型五个细胞质来源的粳稻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基因在云南稻区、太湖稻区、日本、意大利、美洲、非洲、澳洲等地的粳稻品种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供试粳稻品种中存在强弱程度不同的育性恢复基因,在所测的595个组合中,F_1恢复度在50%以上的占6.72%,其中有3个品种能使L型桂早生A或L型426A的育性恢复到70—80%;太湖地区供试粳稻品种所测的1146个组合中,恢复度在50%以上的组合占3.05%,有3个品种能使L426A或滇南粳34A的育性恢复到70—80%,国外粳稻品种所测的717个组合中,恢复度在50%以上的占5.02%,有15个品种能使L桂早生A或L72—7A或L426A育性恢复到70%以上。


家兔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毛兔业的发展很快,政府曾以巨资多次引进西德安哥拉兔,但其种兔仍远远供不应求。因此有必要采用新技术加速繁殖引进的良种兔,提高产量,节省外汇开支。 根据我院兔场的调查,这种引进的西德毛兔繁殖较为困难。有的屡配不孕,有的发情而不接受交配,还有的不发情,总计约占兔群的20%之多。本研究的目的是期望这些不能正常配种繁殖的母兔生产纯种后代。


合子期照射对小麦胚胎发育的影响
《核农学报 》 1985
摘要:用~(60)Coγ射线1000拉特照射小麦合子期植株的穗子,对其胚胎发育有明显影响,表现为合子细胞分裂延迟,有丝分裂不正常,细胞数目少以及幼胚不能分化等现象。对胚乳部分损伤更大,受精后的极核在分裂过程中出现微核、染色体桥以及各种畸形巨核等。后期胚乳退化、解体,胚囊呈空腔状态,幼胚发育缺少营养,种子瘦瘪。设想如果对幼胚进行人工培养,可能获得更多的突变类型。


几个果粒巨大的鲜食葡萄新品种简介
《江苏农业科学 》 1985
摘要:我国原产的鲜食用葡萄著名品种有龙眼、牛奶、白鸡心、红鸡心、瓶儿葡萄等,均属欧亚种,栽培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但大多不能适应高温多湿环境,抗病力弱,经济栽培局限于西北、华北等地,面积有限,市场供应量极少。数十年前从国外引入玫瑰香、黑汉堡等品种也属欧亚种,虽然品质优良,但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也表现多病而影响发展。后来又陆续引入欧美杂交种康拜尔、尼加拉、玫瑰露、华盛顿女

